7.3.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测试时间:1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3江苏宿豫月考)某地区存在着两种桦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
如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桦尺蛾的数量比。
发生这种变化是()
A.工厂排出的煤烟把浅色桦尺蛾慢慢熏成深色桦尺蛾的结果
B.浅色桦尺蛾渐渐迁离,深色桦尺蛾渐渐迁入的结果
C.浅色桦尺蛾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发生变异的结果
D.环境条件对两种桦尺蛾定向选择的结果
2.(2023河南官渡二模)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对该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有利于捕食猎物和躲避敌害
C.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D.动物必须有保护色才能适应环境
3.(2023河北广平二模)百灵鸟借助保护色可以避免被肉食鸟类攻击,但常常被嗅觉发达的狐所食。
这说明() A.适应具有普遍性 B.适应具有遗传性
C.适应具有绝对性
D.适应具有相对性
4.(2023江苏无锡中考)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如图)。
从进化角度分析,鸟喙形状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A.小岛面积不同
B.地雀繁殖方式不同
C.自然选择的作用
D.人工选择的作用
5.(2023四川达州中考)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6.(2023四川南充中考)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下列争论错误的是()
A.因为长期滥用抗生素,所以细菌产生了抗药性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
C.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7.(2022辽宁营口一模)下列选项中,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相符的是()
A.兰花螳螂的形态很像兰花,是周围的兰花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B.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
C.北极熊因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雷鸟的保护色是生存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8.(2022福建思明模拟)柑橘凤蝶幼虫的胸部有逼真的眼斑,受惊时伸出“Y形”臭腺角来回摆动,模拟“蛇头”的形状,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拟态的形成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无关
B.环境的变化使幼虫产生适应性变异
C.“蛇头”是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异
D.幼虫的拟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22湖南娄底中考)许多动物都有保护色,这对它们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非常有利,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模拟了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纸片模拟“猎物”,彩纸模拟“捕食者”的生活环境
B.“捕食者”可以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C.每一代的“幸存者”不需要和它们产生的“后代”充分混合
D.与彩纸颜色相同的“猎物”被“捕食”的概率高
10.(2022河南安阳一模)亚胺培南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一种细菌,简称PA)感染的一种重要抗生素。
下表为某医院检测PA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化情况。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亚胺培南使用初期,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
B.细菌为了适应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C.细菌的遗传和变异、过度繁殖为亚胺培南的定向选择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细菌的耐药性和不耐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11.(2022内蒙古青山一模)乌贼通过改变体色,使自己隐蔽在不同的环境里,有利于避敌和捕食。
不同种类的乌贼变色能力有较大差异,如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蜂鸟短尾乌贼变色能力弱,研究人员对比了这两种乌贼单位面积内神经元和色素细胞的数量及两者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乌贼通过改变体色避敌和捕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色素细胞和神经元数量更多
C.欧洲普通乌贼变色能力强的原因可能是单个神经元控制的色素细胞数量少而调控更精准
D.蜂鸟短尾乌贼的生活环境的色彩更加丰富
12.(2023新疆中考)关于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化石是推断生物进化过程的重要证据
B.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C.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生命
D.生物的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3.(2023四川内江中考)原始生命自诞生以来,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繁衍,才形成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自然选择使生物的有利变异定向积累,可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类型
二、非选择题
14.(2022广东榕城期末)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人们的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种现象是,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作用。
青霉素的反复使用,会使细菌的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积累。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是不定向的,但是定向的,能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3)自然选择的基础是,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的外因是。
15.(2023山东曹县期末)如图是长颈鹿进化过程示意图,看图填空。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个体之间颈的长短存在着。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3)图③说明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个体被淘汰掉。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不适应者被,这就是。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
据题述可知,森林时期的桦尺蛾所处的环境的颜色是浅色的,因而
浅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具有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成工业区5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该地区,环境的颜色成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2.答案D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保护色,例如有的动物有警戒色,用于恐吓捕食者。
3.答案D具有保护色的百灵鸟可以避免被肉食鸟类攻击,但容易被嗅觉灵敏的狐捕食,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
4.答案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5.答案D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银杏的种子裸露,其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会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所以,长颈鹿的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
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有可能实现的,C错误。
6.答案A细菌本身就存在变异,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抗药性强的变异,也有抗药性弱的变异,细菌产生抗药性是因为滥用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变异起了定向选择的作用,A错误。
7.答案D变异是不定向的,A不符合题意;长颈鹿的颈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其他颜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的白色性状更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8.答案D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柑橘凤蝶幼虫的拟态,使其不易被天敌捕食,具有拟态性状的幼虫存活率高,于是这种性状被一代代地积累了下来,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答案A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捕食者”不能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B错误;每一代的“幸存者”要和它们产生的“后代”充分混合,C错误;与彩纸颜色相同的“猎物”因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被“捕食”的概率低,D错误。
10.答案B变异普遍存在,细菌的耐药性不是为了适应抗生素而产生的。
11.答案D由图可知,欧洲普通乌贼的色素细胞和神经元数量更多,且单个神经元控制的色素细胞数量少,调控更精准,据此推测,欧洲普通乌贼的生活环境比蜂鸟短尾乌贼的生活环境色彩更加丰富。
12.答案C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而不能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原始生命。
13.答案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二、非选择题
14.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2)选择变异选择(3)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环境的变化
解析(1)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青霉素时,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2)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青霉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从选择中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选择是定向的。
(3)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
15.答案(1)差异(2)颈长(3)颈长颈短(4)生存斗争生存淘汰自然选择
解析(1)从图①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个体存在差异,有的颈长,有的颈短,这属于变异现象。
(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长颈鹿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
(3)图③说明颈长的长颈鹿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了。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