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2月
·临床护理·
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
[作者简介]林春玉(1977-),女,福建云霄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诱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胃动力紊乱和胃张力缺乏,引起胃排空延迟而致胃潴留,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1-2]。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
10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
结合联合饮食护理的最终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10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患,纳入标准:所有病患均被诊断为胃轻瘫,有明显的早饱、嗳气泛酸和恶心呕吐症状,钡餐造影有胃动力障碍和胃排空延迟;排除标准:排除有胃肠道、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疾病[3]。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病患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9~78岁,平均年龄(55.27±2.67)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3.59±1.46)年。

参照组53例病患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40~77岁,平均年龄(55.68±2.5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3.26±1.31)年。

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①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树立治疗的信心;②按时服用药物,严格控制药物的服
用剂量和服用时间,保证药物的疗效;③再给予中医针灸和按摩,疏通经络缓解胃部不适;④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4-5]。

研究组在参照的
基础上再给予饮食护理干预:①规定每日饮食量和就餐次数:根据每位病患身体机能所需营养和胃轻瘫的情况,计算每日的饮食量,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将就餐时间段分为6~7个[6];②餐前、餐后饮食控制:为避免餐前饥饿感可以根据病患的好转情况逐渐减少用餐次
数,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为避免餐后血糖浓度升高,可以安排餐后点心;③食物品类要求:对于胃轻瘫病患,其胃肠功能较差,固体食物会延长胃排空时间,所以可以减少固体食物的摄入,尤其是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白菜等,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④进餐与药物治疗时间控制:监测病患餐后每30min 的血糖变化和胃排空时间,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进餐时间的关系。

胃排空率低于60%安排注射胰岛素后15min 内就餐,胃排空率每升高10%安排注射胰岛素后增加5min 就餐,更好地控制病患血糖[7]。

1.3统计方法
该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护理前后胃排空时间、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等组间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进行t 检验;临床护理效果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病患的消化不良
DOI:10.16658/ki.1672-4062.2018.04.131
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
护理体会
林春玉,周庆瑞,陈晓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内分泌科,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
2017年12月诊治的10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患,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参照的基础上再给予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最终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好转率,研究组
98.11%(52/53)与参照组84.91%(45/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 <0.05);对比护理实施前两组病患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3,P >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4周、8周后两组病患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且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 =3.02、3.95,P <0.05);护理干预前,对比两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4、0.82,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 =3.67、3.72,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胃蠕动,降低空腹和餐后2h 血糖,临床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中西医;饮食护理;糖尿病性;胃轻瘫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8)02(b)-0131-02
131
·临床护理·
糖尿病新世界2018年2月
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
症状缓解程度、胃蠕动改善等临床护理疗效,统计护理干预4周和8周后病患的胃排空时间,测量并登记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浓度。

疗效评价标准[8]:护理后病患消化不良症状基本消失,胃蠕动和胃排空时间基本正常为显效;护理后病患消化不良症状有所好转,胃蠕动明显、胃排空时间有效缩短为好转;护理后病患消化不良症状未见好转,胃蠕动和胃排空时间未见改善。

2结果
2.1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好转率,研究组98.11%
(52/53)与参照组84.91%(45/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5.95,P <0.05),见表1。

表1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n (%)]
注:与参照组相比,*P <0.05。

2.2胃排空时间对比分析
对比护理实施前两组病患胃排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3,P >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
4周、8周后两组病患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且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2、3.95,P <0.05),见表2。

表2胃排空时间对比分析[(x±s ),h]
注:与护理干预前相比,a
P <0.05;与参照组相比,b
P <0.05。

2.3护理前后血糖情况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前,对比两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4、0.82,P >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且研究组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7、3.72,P <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早饱、嗳气、泛酸等,胃轻瘫使得胃动力不足,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进食无规律而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血糖波动大,从而加重糖尿病患
者的病情。

目前,临床无特效药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西沙比例等西药和中药汤剂,疗效不显著[9-10]。

饮食护理干预可以
通过科学的饮食计划和饮食护理,降低食物对胃部的压力,缓解胃轻瘫的情况,控制血糖的升高。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106例糖尿病性胃轻瘫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实施
前两组病患胃排空时间、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比较,基本无差异;而不同护理干预后,胃排空时间均显著缩短,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并且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护理好转率高,护理4周、8周后胃排空时间显著缩短,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联合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缩短胃排空时间,改善胃蠕动,降低空腹和餐后2h 血糖,临床护理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俊星,张坤,戚加秀,等.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用精细护
理的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507-509.[2]韦姣,林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护理体会[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5):455-456.
[3]徐静,李秀丽.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应用饮食护理干预对
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3):438-440.
[4]孙小莉.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影响[J].中
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9):137.
[5]王彩霞,王俊.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糖
达标及胃排空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7(35):148-151.[6]靳方,苗海东.自制中药热奄包改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胃轻瘫的护理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9):131-132.[7]余显霞.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四磨汤治疗老年糖尿病胃
轻瘫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64-67.[8]潘梅丽,叶超英,潘勇莉,等.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
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99-101.
[9]李悦芳.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脾胃气虚型糖尿病性胃轻瘫疗
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9):3268-3270.[10]侍崇妮,王现龙.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
观察及对患者血清胃动素、瘦素、生长抑素的影响[J].中
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9(9):11-12.
(收稿日期:2018-01-20)
研究组参照组χ2

P 值组别5353
例数39(73.58)20(37.74)
显效13(24.53)25(47.17)
好转1(1.89)
8(15.09)52(98.11)*45(84.91)5.95
<0.05无效有效率
组别
护理干预前护理4周后护理8周后研究组(n =53)参照组(n =53)t 值P 值
6.48±1.366.42±1.340.93
>0.05
(4.98±1.24)ab (5.87±1.30)a
3.02
<0.05(4.54±1.07)ab (5.24±1.16)a
3.95
<0.05表3护理前后血糖情况对比分析[(x±s ),mmol/L]
研究组(n =53)参照组(n =53)t 值P 值
组别
10.51±2.8410.76±2.170.74
>0.05护理前(6.43±1.52)ab (8.16±1.81)a
3.67
<0.05护理后13.44±3.6613.17±3.490.82
>0.05
(8.11±1.89)ab
(10.76±2.38)a
3.72
<0.05护理前
护理后
注:与护理干预前相比,a
P <0.05;与参照组相比,b
P <0.05。

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