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科普宣教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第2卷 第3期
产业科技创新 2020,2(3):19~20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浅析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科普宣教工作
谢 靖,追玛拉宗,扎史品初,谢海阳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德钦分局,云南 德钦 674500)
摘要: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一致把开展科普宣教工作,作为当前保护区实现社区共管重要途径之一,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
文章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的基本数据,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
何加强和改进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的可行性意见,为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普宣教;霞若片区;白马雪山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03-0019-02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位于保护区南部,珠巴洛河流经整个辖区,造就了及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然而辖区内原住居民较多,保护区内社区群众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性强,对生物资源保护潜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了资源保护管理难度,有效推进保护区科普宣教提升全民保护意识显得优为迫在眉睫。
1 霞若辖区基本情况
1.1 生物资源概况
霞若片区坐拥德钦县最大的原始林区,是滇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域,连接保护区南北滇金丝猴种群的关键通道,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雪豹、林麝等,国家二级保护有猕猴、黑熊、岩羊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玉龙蕨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大果红杉、澜沧黄杉等。
此外辖区内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冬虫夏草、重楼、当归、天麻、木香、胡黄连、茯苓、秦归等,盛产野生食用菌类羊肚菌、松茸、黑木耳、牛肝菌等,矿产资源也较丰富。
1.2 社区基本情况
霞若辖区面积130 40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辖区内涉及59个村民小组、户数1 216户、人数5 208人,主要居住民族傈僳族、藏族。
珠巴洛河从白马雪山最高峰扎拉雀尼(海拔5 430 m)流下来,穿越霞若管理所整个辖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珠巴洛河流域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河流两岸社区群众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山区和半山区社区群众主要依赖于林下非木质产品的采集如松茸、羊肚菌等,社区群众经济来源单一,对保护区的资源依赖较强。
2 开展科普宣教情况
2.1 开展专项活动,吸引社区参与
管理所利用各节日点进学校、机关、社区、寺庙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把党中央的生态环境和惠民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把生态环境科普知识普及到乡村学校把保护区科研成果展示给学校、机关、社区。
自2016—2019年共计召开会议235场次,受宣传人数21 069人次。
表1 霞若管理所开展科普宣教情况统计表
年份宣传场次受宣传人数
201696 2 694
2017807 725
201815 2 650
2019448 000
2.2 制作宣传材料,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辖区内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管理所结合实际制作专题宣传单、宣传册、PPT以及各类宣传视频,通过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
自2016—2019年共计发放宣传单7 320张,张贴标语438张,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00册,播放影音视频35余次。
表2 科普宣传方式统计表
宣传方式2016201720182019
集中宣传96801544
张贴标语12840120150
宣传单0 1 220 2 000 4 100
宣传展板010718
播放视频018512
宣传手册10050000布标002276赠送物品037116064 2.3 实施科普宣教项目,提高宣传成效
为实现管理所科普宣教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升宣传成效,管理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通过实施科普宣教项目,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丰富宣传内容,申请科普宣传教育项目,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保
作者简介:谢靖(1993- ),女,云南香格里拉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方面研究。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Vol.2 No.3
护母亲河日”、“爱鸟周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受宣传人数明显增多,宣传成效显著提升。
2.4 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辖区知名度
保护区的科普宣传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知名度,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保护区,自2016—2019年,管理所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主要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形式,发表各类工作信息和个人简报。
表3 各类媒体宣传统计
年份个人简报(篇)工作信息(期)
2016845
20171346
20181944
20196245
自“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信公众号”建立以来,管理所积极上报各类工作简报,简报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2019年,简报报送数量远远高于往年,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转发传播,宣传成效显著提升,群众对保护区资源概况和保护工作直观认识得到改善,改变了群众“一问三不知”的面貌。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科普宣教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近几年来管理所宣传模式以集中宣传为主,以发放各类宣传单、宣传册以及张贴标语等为辅,但此类宣传形式偏重于单向的传授,缺少互动与交流,严重制约了科普宣传的效果。
为打破这一格局管理所在“进学校”“进社区”宣传过程中通过PPT演示、播放影音资料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宣传成效显著提升,但传播的范围和程度有限,仅限于学校学生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认识仍然很粗浅。
同时各类宣传活动主要集中在对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爱鸟护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而针对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传统民俗民风、健康知识等内容宣传较少,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2 科普队伍建设尚未完善
科普宣传人员是宣教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联系保护区与社区群众的重要纽带,现阶段管理所科普宣传人员较少,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较弱,宣传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如何高效的开展保护区科普宣教工作,达到“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新格局,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有力的资金支持,是各类宣教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近几年针对各类科普宣教活动资金投入较少,宣传活动条件受限制,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目标。
4 对策和措施
4.1 丰富宣传内容
围绕霞若片区自然保护这项中心任务,以丰富多彩、通俗易懂为原则,确定宣传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国家法律法规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其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可为不可为,以及今年来保护成效;其三保护区的旗舰物种滇金丝猴,以及相关保护任务和对策;其四各节日点的宣传活动如爱鸟周的爱鸟护鸟活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活动等,明确活动主题;其五社区居民传统文化宣传,重视传统民风民俗对保护区发展的可持续影响;最后充实宣传内容如健康知识、家庭安全常识、安全饮食等。
4.2 创新宣传形式
宣传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以原有的集中宣传、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布标等常规宣传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宣传模式。
一是利用影音设备多播放科教片、环保片以及真实案例解析;二是利用广播、微信等多媒体向社区群众进行宣传,扩大宣传面;三是举办村干部、社区居民自然保护学习班,树立社区保护领路人;四是加强与当地机关单位、学校、社区负责人的沟通,借助其会议、庆典、集会、集市等集会开展工作。
最大限度地解决保护区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矛盾,提高了群众对保护区的认可度和参与保护的自觉性。
4.3 加强队伍建设
着重培养保护区科普宣教方面的人才,实行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不同的宣传活动需求,通过自学、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并且经常性开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同时建立完善保护区宣教工作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宣教工作有序开展。
5 结语
通过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片区科普宣教工作分析,在科普宣教工作中存在经费保障不足和人才队伍缺乏短板,科普宣教工作开展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保护区资源保护了成效,今后要着力在科普宣教工作的软实力上下功夫,抓好科普宣教与自然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全力推进基层科普宣教工作向纵深发展,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根于保护区社区群众思想深处,让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推进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局.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2] 国家林业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心. 自然保护区参
与式社区管理手册[J].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11.
[3] 赵维平. 对当前科普宣传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 科技情报
开发与经济,2007,17(3):178-180.
[4] 曹思平. 创新科普宣传方式,提高公众科学素质[J]. 科协
论坛,2009,25(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