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等地级市2019届初升高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初升高中考模拟化学试卷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分子数目,故2H2O表示2个水分子,A正确;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B错误;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的是原子数目,N2表示氮气,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C错误;元素符号正上方标上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表示+2价的镁元素,D错误。
故选A。
考点:化学用语
2.A
【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氨气由氨分子构成,一个氨气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所以选A
3.D
【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为稀有气体元素。
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在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在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A是稀有气体原子,B是金属原子,C是非金属离子;D属于金属离子。
选D
4.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蒸发一定量的溶剂,并冷却后,溶液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但是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及其现象
5.B
【解析】A. C和H2都能跟灼热的CuO反应,均是还原性。
B. 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
盐酸或活性炭都褪色,前者酸碱性,后者吸附性。
C. 碳酸饮料和白醋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均是酸性。
D. 实验室收集CO2和为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均比空气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
6.A
【解析】
【详解】
粗盐提纯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不需要的操作是蒸馏,故选A。
7.B.
【解析】
试题分析:4.4gCO2中C元素的质量=4.4g××100%=1.2g;3.6gH2O中H元素的质量=3.6g ××100%=0.4g;则3.2g有机物中C、H元素质量和=1.2g+0.4g=1.6g<3.2g,因此,有机物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8.C
【解析】
【分析】
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加
入锌粉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置换出来银后,溶液质量减小;再跟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置换出来铜后,溶液质量增大。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a点发生的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但锌还未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b点时加入的锌恰好把银完全置换出来,溶液中已经没有硝酸银了,也就没有Ag+了,b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故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bc段是锌在置换铜,c点时锌与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故选项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d点时锌粉已经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不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9.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木条不复燃 b Zn +
2NaOH===Na2ZnO2+ H2↑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故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故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
(1)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是不是氧气,故现象为木条不复燃;
(2)①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要让气体通入浓硫酸中,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故与b管口连接;
②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氢气和偏锌酸钠(Na2Z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2NaOH===Na2ZnO2+ H2↑;氢气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发生爆炸。
10.活性炭间隔和排列方式 20 氢元素和氧元素较多的浮渣
【解析】
【分析】
(1)根据净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解答;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解答;
(3)根据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的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解答。
【详解】
(1)实验过程如图甲,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操作②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剂;
(2)图乙中,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B试管中收集到10mL 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因为A试管与B试管气体体积之比是1:2,因此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是20mL;
通过该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的浮渣,说明井水为硬水;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过滤、蒸馏水制备、电解水、太阳能海水淡化等,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
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
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
11.Cu(OH)2 CuCu(NO3)2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A、B、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且都含有铜元素,B为黑色粉末,所以B是氧化铜,C 为红色粉末,所以C为铜,C-铜能够转化为D,应该是铜和硝酸银等盐溶液反应产生铜盐,如硝酸铜,铜盐和硫酸铜都能够转化为不同类别的A,所以A是氢氧化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u(OH)2,C是Cu,D是Cu(NO3)2;
(2)硫酸铜生成C的反应是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Cu+Fe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3)硫酸铜生成A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12.长颈漏斗集气瓶过氧化氢水+氧气没过长颈漏斗末端 AE 过滤蒸发
【解析】
【详解】
(1)①是长颈漏斗。
②是集气瓶。
(2)发生装置B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反
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没过长颈漏斗末端,形成液封。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选AE。
(4)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和易溶于水的氯化钾,如果从中提取出氯化钾,采用溶解→过滤→蒸发,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13. H2O 碳酸钙(或石灰、石大理石、贝壳,合理均可) CaCO3CaO+CO2↑蒸发浓缩 Ca(OH)2硼酸(或食醋)溶液污染环境(合理均可) 烧杯引流①③②或③①
②或③②①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氨气作氮肥
【解析】Ⅰ.(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钠能溶于水,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得到的滤液B中含有氢氧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得到的滤渣中含有碳酸钙,洗涤得到的滤液C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X是水,化学式为:H2O;
(2)生石灰可以由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3)操作②是将溶液加热浓缩,就是蒸发操作;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氢氧化钙;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可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4)滤液C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环境;
(5)操作①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烧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Ⅱ.(1)加入前三种试剂合理的顺序为: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最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其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顺序可以颠倒;过滤后在滤液中加盐酸.加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HCl+NaOH ═NaCl+H2O;
(2)碳酸氢钠煅烧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CO2);
(3)根据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由图示可知过滤后的产物是碳酸氢钠和滤液,所以结合前面的方程式可知滤液是氯化铵溶液,所以Y是氯化铵(NH4Cl);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又因为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且氨气在前面已经用过,所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14.(1)Na2SO4、NaOH(1分)(2)25g(1分)
(3)12.8%。
【解析】(1)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
化钠过量,溶质为Na
2SO
4
、NaOH(2)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为 25g,(3)设恰好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质量为x,
2NaOH + H
2SO
4
== Na
2
SO
4
+2H
2
O
80 98
x 19.6%×20 g
80/x=98/19.6%×20 g x=3.2g
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2g ÷25g×100%=12.8%。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氨气;氯化铵可以用来做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