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励理论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

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学习动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运用教育激励理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采取多种教育激励方法与策略激励生,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健康和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关键词:痴迷、游戏、教育激励、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策略正文: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电脑网络为这个信息时代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青年代表,无疑有着社会对青年影响的烙印。

许多大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就是靠着游戏而度日,在游戏中寻找快乐,寻找满足。

大学生为何如此痴迷电脑游戏呢?
一、浪漫心理的影响:人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矛盾体。

一方面,人必须面对着现实,立足于现实:另一方面,人总是追求着浪漫,期待着浪漫,浪漫主义成为人的一种天性,特别是青少年更是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

但是,现实的世界总是满足不了这些人的浪漫欲求。

电脑游戏的产生却为这些欲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角色的雏形本已体现着游戏创造者想象力的结晶,加上这些角色的各种性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游戏玩家的参与下不断被赋予新的性质和形态。

二、“叛逆”心理的作用:“叛逆”是大学生永恒不变的特点,对人生活环境的不满,对命运的反抗,对本性的不从正是大学生的显著特征。

正是这种对于美的令人赞叹的、永生不死的本能使我们把人间及人间诸事物看作是上天的一览,看作是上天的应和。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生所揭示出来的、对于彼岸的一切永不满足的渴望最生动地证明了我们的不朽。

进入大学,大学生有着种种的不满,比如对学校,专业,饮食,娱乐等,在“叛逆”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开始寻求一种足以让他们表现出来的方式,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虚拟的游戏空问里。

(三)“逃”心理使然:商品机械的异化、物欲的膨胀、世俗的平庸、人性的丧失充斥着这个文明的社会,许多大学生迷失了他们精神的家园,他们迷茫着、痛苦着。

同时,诱惑的世给大学生带来过多的不安份,先进的交流工具又给大学生与人的沟通加上许多封闭,烦恼己成为的大学的常事。

尤其在面对学校中各种竞争时,许多学生不敢也不想去面对,在与同学差距拉大的同时,“逃避”也就成了选择,而“逃避”的结果就是沉迷游戏。

大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疑是激励的缺乏。

“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从心理学上来讲,动机和行为都是以需要为轴心的。

激励的“需要理论”正是在这点上揭示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一)创造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需要特征,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需要差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转化不合理需要。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需要受到尊重和激励时,将会极大地激发其内心的潜力,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地创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时,懂得新的追求,激发新的需要。

(二)加强管理。

我们可以对痴迷电脑游戏的学生持有以下4种假设:①痴迷电脑游戏的学生天生厌学,尽可能地逃避学习压力;②由于痴迷电脑游戏的学生厌学,应使用考勤等强制手段和相应的惩罚措施迫使他们学习;③痴迷电脑游戏的学生逃避学习压力和责任,他们沉迷于游戏中得到满足;④痴迷电脑游戏的学生缺乏进取目标,往往以游戏中的目标来掩饰现实目标。

在痴迷电脑游戏的大学生中,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是认为是可以控制的,并且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承诺来解决。

在教育痴迷电脑游戏的大学生时,才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是你行我素,在现实中不能满足时,沉迷于游戏中。

(三)创造岗位。

一些人具有获得成功的强烈动机,他们追求的是个人成就而不是成功的报酬本身,他们有一种使事情做得比以前更好或更有效率的欲望,这种内驱力就
是成就需要。

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能够获得工作反馈和适应的冒险性的环境。

所以,对痴迷电脑游戏的大学生,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岗位,比如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勤工岗位等,使他们在工作中寻找成就需要,激起他们面对现实和挑战困难的勇气。

(四)以人为本。

在面对痴迷电脑游戏的大学生时,要注重内外激励的结合,在外激励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实施较高层次的内激励。

因此要全面了解痴迷电脑游戏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需要,最大限度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客观困难,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实施精神层面上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挑战和乐趣,从而获得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和强烈的成就感,使激励作用得以长效发挥“要达到教育人、激励人的最佳效果,必须考虑到人的情感因素。

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做到情真意切,情理结合”以免因环境等因素,使得一些人对现实的不满转移到游戏中,寻求刺激和满足。

在大学生活中,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无论做什么事锻炼什么能力最重要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要做到用心学习吗,必须给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去付出。

激励自己最重要的是制定目标,给自己学习的动力。

具体讲,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与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

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

动机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着做出何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业。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

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

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越高。

(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

研究表明,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

大学生更愿意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坚持完成。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

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注意力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起着
关键作用。

另外,该类学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的多种途径来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

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越强。

学生希望被同辈群体接纳
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群体会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

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体现。

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3 运用教育激励理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学习目标激励。

学习目标激励,即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大学生学习目标激励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的鼓舞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在实际工作中,教育者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①学习目标的明确。

如果学习目标鲜明,大学生就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在前时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调动积极性。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激励学生沿着预定目标成长,这对大学生的行为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学习目标设置必须与学生的需要和动机结合。

为了使大学生个人成才目标与高校所要完成的培养目标相互衔接,协调一致,提高目标的激励力量,同时学生参与讨论和制定目标,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②学习目标的引导。

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树立学习目标、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偏差,遇到困难。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在大学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经济条件、人生经历、生长环境、生理心理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人的行为目标、实现方式各不相同。

但是,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只能在集体的相互协作中才一能生存和发展。

(2)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示范,使人们从中吸取精神力量,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①树立典型。

从榜样激励的历史来看,榜样都具有时代特征,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榜样,其具体的行为方式并不重要,榜样永恒的魅力在于榜样所体现的人生精神。

如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榜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其中起激励作用的是“头悬梁”“锥刺股”行为所体现的学习毅力和学习态度,这才是榜样的实质精神。

②榜样的定位。

在树立典型,倡导学习榜样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

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在宣传“向榜样学习”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

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

③榜样行为的强化。

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

(3)团体激励。

团体激励主要以班级体、寝室等组织的形式,通过集体约定成俗的有形和无
形的行为规则来约束学生、用团体期望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从学习科目方面树立先进典型,再下分不同的小组,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即使有表现不好的同学,在团体的影响下,有不自觉的动力影响他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