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二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
地球的影响课时作业湘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如右图所示,
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
“第二行星家园”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
据此完成1~2题。
1.和地球相比,“第二行星家园”()
A.表面均温更高B.属于远日行星
C.昼夜温差更大D.大气层厚度更大
2.在“第二行星家园”上( )
A.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B.存在大气热力环流
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地球
D.可见地球从西方“升起”
解析:第1题,该行星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更低;紧邻地球,属于类地行星;由于质量较轻,吸附的大气层厚度较地球要薄,因而昼夜温差更大。
第2题,该行星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小于地球,因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地球;由于有大气层的存在,该行星同样存在热力环流。
答案: 1.C 2.B
(xx·武汉高三期末)下图是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M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B.回归线
C.极圈D.极点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太阳辐射总量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出现在太阳直射赤道附近的春、秋分日前后,最小值出现在夏至、冬至日前后,故该地最可能位于赤道。
答案: A
4.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天气状况 D.地面状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5~7月间,位于北极点的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赤道处的M地多,这是因为N地发生了极昼,虽然它的太阳高度角没有M地大,但其昼长远长于M地,所以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
答案: B
5.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Ⅰ区为内蒙古高原,Ⅳ区为四川盆地。
由于内蒙古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加之是盆地地形,云雾较多、日照时数少,太阳辐射少。
答案: D
(xx·上海高考)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A.亚洲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7.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解析:第6题,由图示信息可知,34个测站分布于166°W到81°E之间,绝大部分在欧洲和北美洲,而亚洲部分极少,故选D。
第7题,由图可知,70°N~80°N、157°W~81°E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116°W~41°E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数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因此C项正确。
答案: 6.D 7.C
(xx·威海一模)2011年10月,欧洲南方天文台将在图中某处选址建天文台,安装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
读图完成8~9题。
8.天文台的最佳选址是( )
A.a地附近B.b地附近
C.c地附近D.d地附近
9.该地成为全球最佳的天文观测点之一,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海拔低,沙漠广 B.海拔低,空气洁净
C.海拔高,终年干燥 D.海拔高,冬季湿润
解析:第8题,b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山脊上,适宜天文台选址。
第9题,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阴雨天气少,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利于天文观测。
答案:8.B 9.C
10.xx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所有大楼屋顶覆盖黑色“硅板”,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
青岛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的原因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解析:德国的纬度比青岛高,且德国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阴天多,故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不如青岛丰富。
答案: D
xx年10月中国航天工程负责人宣布xx年中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2008年5月25日,美国火星探测器“凤凰”号成功登陆火星并在其上发现水及土壤中高氯酸盐成分。
据此回答11~12题。
11.有关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一颗巨行星
B.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所以火星表面温度高于地球表面温度
C.火星与邻近的小行星组成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D.火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解析:火星质量仅为地球质重的十分之一左右,距太阳比地球远,温度低于地球,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绕太阳公转,不绕火星公转;各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特征。
答案: D
12.在火星上找到了水,说明( )
A.确实存在外星人
B.近期移民火星已成为可能
C.火星上也应该有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D.火星水处于结晶状,说明火星温度低,不适合生命生存
解析:适合生物生长的土壤是在生物的作用下长期演化形成的,仅有结晶水是不够的。
火星温度低,水无法液化,所以以结晶形式存在。
答案: D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8月2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
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亿千米,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材料二如图。
(1)图中所示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________。
(2)“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________,③________。
与两行星比较,“北京奥运星”具有________小、________小的特点。
(3)在图中标注行星的公转方向。
“北京奥运星”绕日运行轨道的偏心率是0.19,说明八大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________上,说明其意义。
(4)①行星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________,分析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
解析:由“北京奥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上,首先判断出小行星带内侧紧邻的②为火星,外侧的③为木星,然后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位置推理出①为地球。
第(1)题,图中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2)题,小行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的特征。
第(3)题,偏心率0.19说明与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公转轨道的特征为地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第(4)题,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有液态水、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及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答案:(1)两太阳
(2)火星木星体积质量
(3)标注略。
同向平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个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4)存在生命充足的水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14.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如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1)说出图中等值线a和b分别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2)简析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4)若在甘肃和广东两地选一处建大型太阳能电站,你选哪一地?说明其理由。
解析:第(1)题,a位于我国东北的东部和北部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该地区阴雨天气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少。
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天,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第(2)题,从P、Q两地的纬度差异和海拔高低上分析。
第(3)题,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并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又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故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第(4)题,要从地形、天气、土地价格多个角度比较。
答案:(1)2 600;40。
(2)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①我国能源需求量大;②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③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4)甘肃晴天多,光照强、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地形平坦开阔;荒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t 21903 558F 喏36468 8E74 蹴 S39956 9C14 鰔n40125 9CBD 鲽j31557 7B45 筅32896 8080 肀N39147 98EB 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