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析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以陇南师专为例, 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 以 期 对有 关普 通 高校少 数 民族学 生 的思想 政 治教育 问 题 提供 不 同的分 析视 角 。
一
二 、普通高校少数 民族学生思 想政治 教育存在 的问题
( 一) 从 课 程设 置方 面来 看 , 重视 “ 一般 性 ” 教育 , 忽视“ 特殊 性 ” 教 育 普 通 高校 基 本 都开 设 了“ 两课” 教育 , 对在 校 大 学 生进 行爱 国主义教 育 、 思想 道德 教育 , 树 立正确 的 人生观 、 世 界观 和价值 观 ; 但另一方面 , 也存 在 忽 视 乃 至损 害少 数人 的 “ 特 殊性 ” 教 育 问题 。有些 民族 类
普通 高校 少数 民族 学生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问题是
一
生思 想政 治 教育形 式 多样 ,方 法各 具特点 。如有 的 民族 类 院校 同时 开设 “ 两课 ”和有关 民族 理论 等课
直 以来 困扰 诸 多研 究 者 的 问题 之 一 , 但 问题 多 围
绕民族类院校展开分析 , 对其它高校尤其是 民族散 杂居 地 区地方 高 校重 视 不够 。对 这 一 问题 的研 究 , 与 民族类 院校 相 比 , 非 民族类 院校 重视 不够 ; 与综 合
5 7
、
普通 高校少数 民族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差异性
( 一) 少 数 民族学 生思 想政 教育 授课 内容 与方 法
具有差异性。地 区不同, 各高校间对于少数 民族学
院 校 除 了开设 “ 两课 ” 公 共课 程 外 , 还 开 设 了 马克 思 主义 民族 理论 与 民族 观 教 育 , 在 一 定程 度 上较 好 地 消 弭 了在校 学生 中汉 族与 其他少 数 民族之 间及 少数 民族之 间 因文化 差异 产生 的一 些 问题 。但 在 其它有 少 数 民族 但 又 居 于相 对 “ 少数 ” 的 院校 中 , 很 少 或基 本没 有 开设 此 类课 程 , 变 相 剥夺 了少 数 民族 学 生 承 继本 民族 文化 的权 利 , 也 明显 有悖 于 国家教 育 方 针 政 策 ,在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f 2 0 1 0 — 2 0 2 0 年) 》 中明 确 提 出 : “ 在 各 级 各 类 学 校 广 泛 开展 民族 团结 教育 。推 动党 的 民族 理论 和 民族政 策、 国家法 律法规 进教 材 、 进课 堂 、 进 头脑 , 引导 广 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生存密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育人功能,要贯穿古为今用、中西互补、推陈出新、去伪存真的原则。
通过教师引领、融入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学校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新疆高校的具体实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融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共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家园,成为新疆高校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要时代课题。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这种文化的哺育和滋养下,拥有过辉煌的汉唐盛世,创造了四大发明,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陈先达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显著的优点或者特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有传有统,传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统是一以贯之。
”[1]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它是源头活水,如何深入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不是削足适履,而在于从中汲取智慧,生发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诠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地处西北边陲,以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为特征的新疆地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大学生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及思政教育工作措施在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
在我国的高校中,也有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
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征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特征1.文化差异明显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各自不同的民族群体,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在饮食、服饰、习俗等方面,他们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种文化差异在高校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高校中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他们的差异性更加凸显。
2.语言沟通障碍由于我国地域之大,民族之多,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中通常使用自己的方言交流,这一方面带来了语言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更加依恋自己的民族语言,不愿意学习汉语。
这对他们在高校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扰。
3.习俗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在家庭中受到传统习俗和观念的深刻影响,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可能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
在一些民族中,男女之间的角色分工、生活方式等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在高校中表现出来。
以上就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些主要特征。
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高校学习生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二、思政教育工作措施1.加强语言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融入高校生活的关键。
高校应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情况,加强汉语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增强沟通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高校可以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了解其他文化,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增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3.设置思政教育课程高校可以设置少数民族学生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开展相关教育培训。
谈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谈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祁超苏晓刚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3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促进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他们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高校特殊群体。
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中央十六号文件、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和谐社会建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1.和谐共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所组成的,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友好团结,才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至关重要,各民族和谐共存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胡锦涛同志曾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要互相尊重、互相团结、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新时期高校和谐民族关系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上。
要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相互尊重彼此的民族习惯,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共存,和睦相处,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2.和谐发展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群体的优秀分子,更是未来建设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力军,并已日渐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资源。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普遍落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
因此,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民族和谐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把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然而,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政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少数民族学生实际情况。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思政教育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思政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和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应该通过组织文艺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容。
三、思政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思政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能力。
四、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思政教育应该更加针对性。
应该根据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案。
五、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性的教育。
应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六、思政教育缺乏互动性。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教师单向传授,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应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性。
七、思政教育缺乏个性化。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思政教育应该更加个性化。
应该根据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案,提高思政教育的个性化。
八、思政教育缺乏实践性。
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性的教育。
应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践性。
对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认识

【 关键 词 】 高校 ; 少数 民族 学生 ; 思 想政 治教 育
高校少数 民族学生是大 学生 中的特殊群 体 , 对 于普通高 等学 校来说, 少数 民族学 生 的教 育管 理工作 是一 项十 分重要 的不 可 忽 视的工作 。它不仅是 一个 培养人 才 的问题, 而且是 关系 到 民族 团 结和落实党 的民族政策 的问题 。认真分析研 究少数 民族 学生 的特 点, 科 学地 、 有针对性地 开展好 少数 民族 学生 思想政 治教育 , 努 力 为少数 民族地 区培养全面 发展 的人 才 , 不 断促 进少数 民族地 区经 济发展 , 维护各 民族团结 , 是高 校 自身科 学发 展的需要 , 更 是促 进 各 地 区均 衡 发 展 , 加 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的需 要 。 少数 民族 学生和汉族学生 在许 多方面有 着共 同点 , 他们都 积 极 向上 、 热爱生活 、 渴望成才 、 关 心集体 。但 由于所 在环 境 的差 异 也使 得少数 民族 学生在 思想 品德 、 心理状 态等方 面表现 出一些 自 身的特点。如何把握这 些特 点’ 从 而有针 对性 地开展 思 想教 育和 管理工作 , 是值得我们着力研究 和解决 的问题。 少数民族学生主要特点表现在 以下几点 : 第一 , 求知 欲望 强烈 , 但 基础文 化素 质较低 。和 内地 相 比 , 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 少数 民族 大学生所受 的 基础教育与 内地大学生存在 明显差异 。民族地 区受教 育条件 的限 制, 基础教育 相对薄弱 , 从而导致 了少数 民族 大学 生的基础文化 素 质普遍较低 , 思维较单一 , 知识 面窄 , 自学 能力较 弱。学生 入校 后 明显感到学 习上 的不适应 , 学习压力大 , 强度 高 , 课程难度 大 、 知 识 点与高 中知识衔接有 脱节 , 特别是数学 、 外语 等基 础课 程学起来 费 劲, 尤其是就读工科专业 的学生 , 虽然平时在学习上花费 的精 力 比 其他学生 多 , 但收益不 明显 。在看 到 内地 高校人 才济 济 , 高素质 , 高层次 的人 才比 比皆是 , 汉族学生在学 习成绩方 面的优异 , 社会 知 识 丰富 , 很强 的办事 能力 , 少数 民族学生感到空前 的压力 。 第二, 家庭经济条件差 , 学生在校期 间生活压力 比较 大 。高校 少 数民族学生大多来 自经济 发展 水平 比较 落后 的偏 远 的农村 牧 区, 这些边远地 区受历史 发展 、 文化传统 、 地 理位 置等因素 的影 响 , 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而且少数 民族 家庭养育 的孩子一般 比较多 , 因此也造成 了家庭 生活成本上升 , 家庭经济 比较 困难 。以 上 这 些 原 因 就 造 成 了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在 物 质 条 件 上 相 对 较 差 , 在 校生活压力 比较 大。事 实上 , 大多数 少数 民族学生 的学费 主要 靠 国家贷款 , 生活费 则主 要来 源 于校 内勤工 助学 和校 外兼 职 打工 。 日常生 活 中的节 约 , 简 朴 已成 为高校少数 民族大学生 的一个显 著 特点 。 第三, 民族意识较强, 渴求得到尊重与理解 但 也 容易 由此 产生 某些心理失衡 现象。和 民族类 高校 的少数 民族学生 相 比, 普通 高 校 中的少数 民族 学生 因其所处环境 氛 围的影 响 , 其民族意识 更突 出。民族 自我意识是维系一个 民族必不可少 的要素 。在大 学校 园 中人数较少的少数 民族学 生 的民族 自我意识 主要 表现 为: 民族情 感 较强烈 , 对 自己本土 生活 环境 有着 强烈 的认 同与归属感 ; 维护个 人及所 在班级及本 民族 的荣誉 ; 对本 民族 的宗教 习俗及 政治地位 等方面更为敏感 ; 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汉 族师生 的理解 与尊重, 自 我完善 的意 向十分 明确 。这种 自我 意识对 于他们 的健 康成长起着 重要 的促进作用 。但 也常 常 由此引 发一些 问题, 如 不被 人 理解 时 的孤独感, 学 习成绩 的不理想 或行 为的某些 偏差而产 生 的 自卑 、 自 惭体验 爱 到批评时 的抵触情绪 把 别人 的好 意理解 为嘲笑等等。 作 为高校工作者 , 应在把握 少数 民族学 生特点 的基础 上从 以
浅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2012级学生为例

认为 自身学校效果不理想是与老师存在沟通 障碍 ; 3 . 3 %的学 生认为生活 习惯 的不 同导致学 习适应性较 差。 第三 ,个性心理上处事相对简单 ,民族意识强烈 ,容易 滋 生排斥情绪 。通过 日常 的沟通和观察 ,笔者发现 ,一是少 数 民族 学生为人 比较直爽 , 处理 问题的方法 相对 简单。二是 少 数民族大学生 由于 民俗风情 、 语言 习惯 、 教育环境等不 同, 民族意识较强 。由于之前处于 民族 聚居 区或家庭环境 中,这 种 意识相对 表现不 明显 。 进入大学 以后 ,同学之间的风俗传 统 、教育水平等 大不相同 ,民族 的差异性突显,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 使得 他们在 民族 问题上变得极为敏感 , 思想 上容易引 起波动 。 二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1 .缺乏个性化 的人文关怀 ,思想政 治教育趋 同,忽视 少数 民族学 生的群体特点 目前学校 多采取少 数 民族 学生混 合编班 的方 式组织 教 学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 ,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趋 同化 的直 接结果就是造成少数 民族学生 的学 习困难 , 长此 以往 ,学习劣势将 严重挫 伤少数 民族学生 的学习积极 性, 使少 数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缺乏认 同感 , 在调 查 中,有 4 3 . 3 %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效果或效果 不显 著。另一 方面 , 汉 族学生对少数 民族学生特殊 民族 习惯和风俗 的不理 解, 容 易固化 偏见;而教师容易将少数 民族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遇到 的困难简 单看 成是学生之间认知能力 的差异 , 忽视 了 其差异背后 的真 正原 因,缺乏针对 性的人文关怀 。 2 .缺乏少数 民族 思想政 治教育 专任教师 ,忽视 民族情
2 0 1 4年 3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3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3篇1.1环境干扰过大我们无法否认现代社会中由于中西文化的杂糅使其变得愈加复杂,再加上互联网成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导致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极大影响,积极的社会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是消极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制约。
1.2制度建设缺失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了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一般需要建立在必要的制度基础上,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对物质文化建设的管理,导致校园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依旧处于一个极度混乱的状态,这也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配套规章制度及精神内涵的主要原因。
很多高校虽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但是关于该项工作开展中的管理办法依旧处于空白,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依旧停留在教师课堂教授上,尤其是对于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厌烦感。
1.3忽视学生的能动性本文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其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严重忽略学生的能动性,个性化是新一代大学生最有代表性的标签,照本宣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必会被当代高校所摒弃,如果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一种被动的思维感觉,这便无法帮助学生将所接收的知识进行内化,更不会按照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不断的自我反省,所以匮乏能动性是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
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虽然高校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各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的主修课,但是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往往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略教学手段,这并不利用当代大学生政治觉悟、政治鉴别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所以本文提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青年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本文认为教师应重新考量与确定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或可以通过采用双向教学法来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边疆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边疆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边疆民族高校是指位于我国边疆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边疆民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是民族团结和地方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展好边疆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边疆民族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地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3. 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和推动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积极关注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鼓励他们以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到边疆地区的发展建设中。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发他们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振兴而奋斗的决心。
二、实现路径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边疆民族高校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也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校园墙报、网络等各种形式,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边疆民族高校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学术研讨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和授课水平。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带动并提升边疆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文化自信民族地区学生长期处于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受外部文化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自我认同模糊,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学生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了解不足,缺乏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条件不足,影响了教育效果。
3. 收入差距大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学生处于家庭困难的情况下接受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和品德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2. 调整教育资源布局针对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布局,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让学生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 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针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可以加强对学生家庭的帮扶和支持,提供相应的教育补助和资助,鼓励家庭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人生观。
4. 注重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在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主要是: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对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等。
标签: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智则国家智。
而大学生是青年当中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在这个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在民族信仰、民族情感、民族自尊心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这对加强新疆各民族团结互助、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重要作用。
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尤其以维吾尔族居多。
随着近些年新疆经济的发展,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各民族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经过比较正规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其思想认识、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方面,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命运应该与国家的发展、新疆的建设紧密相连。
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即: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在思想上追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切入点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切入点【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促进他们的思想政治发展和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发展、提高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以及关注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切入点和具体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切入点、思想政治发展、素质、民族认同感、心理健康。
1. 引言1.1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责任和社会使命。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
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需要,更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需要。
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提高,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 正文2.1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泛滥,少数民族大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迷失方向。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认清社会现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原 则 ...................................................................................................…… 3 0 3 .1.4 坚 持 解 决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思 想 问题 与 实 际 问题 相 结 合 的原 则 ..……31 3 .1.5 坚 持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方 式 方 法 创 新 的 原 则 ..........……32 3.2 加 强 少数 民族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主 要 内容 ................................……33 3 .2 .1 教 育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观 、道 德 观 、价 值 观 ......……33 3 .2 .2 教 育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树 立 正 确 的 民族 观 、宗 教 观 ......................……33 3 .2 .3 教 育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发 展 观 ......................................……34 3 .3 加 强 四川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具 体 对 策 ........................……35 3 .3 .1 坚 持 以人 为 本 ,关 爱 学 生 ,落 实 四 川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越发受到重视。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也涉及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民族院校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民族院校大学生要始终关注民族的兴衰荣辱,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民族院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当前,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引导和疏导,导致学生的思想容易出现偏差。
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抵触情绪,造成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如网络信息的泛滥、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等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
目前,一些学生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存在认知偏差,认为这些是次要的,而西方文化是主流的,这种认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不足。
试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
“ 教师是立校之本 , 把教育搞好 , 要 决定 因素是教师而在 教师素 质 道德原则、 生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同时, 人 也传承 本民族和其他 中最重要 的是师德。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管理工作 的本质是培 养人 , 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 , 具有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有过硬 的政治素质和思想 品质 , 以此 影响和 教 4 正确对待 生活难题。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来 自少 数民族聚居的 育学生。因此 , 、 可通过加强 培训、 制定机 奖惩机制 鼓励教 师敬业奉 献, 边远地区, 生活水平相对低下 , 存在生活、 学习 、 就业 的压 力。但 大多数 提高教书育人者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教育技能 。 同学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身 的困难 , 通过勤 工俭学等 方式来缓解 另外 , 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 包括 日常学生 的 困难 , 表现出自强独立 、 乐观向上 的良好心态和风貌。 思想教育 、 参与和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 , 在基层党 团组织建
少数民族大学生生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2 解 决 学生 实际 困难 , 进 少数 民族 大 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 促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了人 , 有 我们就开始有 了历 史 ,
人们为之奋
斗的一切 , 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因此 , 都 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 , 着力 2 爱国热情强烈。少数民族大学 生爱国热 情和 民族 自尊心 强烈 , 解 决学生的根本问题。完 善大学生资 助体系建设 , 、 国家助学 贷款适 当 他们对涉及民族尊严 、 国家主 权和统一等大 是大 非间题 , 态度鲜 明、 立 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 , 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俭 学, 改 场坚定。如对 台湾 问题 、 日本加入联合 国安理会问题 等, 都表 现出了强 善他们 的生活水平 , 真解决学 生 实际困难 。有针对 性地开 展 帮 认 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梁静雯【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对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
强调了教育以及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道路。
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客观上决定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稳定边疆、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安定,同时还关系到自身发展。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主体性较强。
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广阔的世界,他们本应处于乐观、积极进取的状态。
进入大学后,原本熟悉的人文和社会环境均发生变化。
不仅要面对语言局限带来的学习压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素质相对脆弱,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要想适应多元文化,扎实的基础知识、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十分重要。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以江西高校研究生预科班学生为例

表 2学习影 响因素的分 布情况 语言文字 交流不便
43 - %
知识基础等 的不 同
2 3 4. %
生活 习惯 不 同
3 . % 57
与老师沟通 存在障碍
43 . %
其他
3 _ % 14
表 3 习压 力 学
非常大
57 . %
பைடு நூலகம்
比较大
3 .% 57
技
内地高校 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胄调查研究
以江西高校 研究 生预科班学生为例
王劭 华 康胜利 章德 林 孙希 望 (. 1 江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 2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3江西中医学院计划财务处) . .
[ 摘 要] 目的 : 为了全面 了解和 掌握研 究生预科班 思想道 德教育的现状 , 对所存在 I, 给 出相关对策和 建议 ; 针 - 'N, 1 方法 : 文采用整 本 群抽样 方法 ; 结果 : 学生普遍存在 学 习压 力, 大学生道德 素质下 滑, 知识 水平和道德水 平发展 失衡 , 诚信 问题等现 象均存在 ; 结论 : 通 过改进教 学模 式, 施加心理干预 , 提升沟通 时效 , 强化诚信建设等举措可 以改善 当前预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大 学生 研究生预科 班 思想政 治教 育 调 查研 究
从 6 个 问题中选取 8 0 个作为反映调查结果 的指标 , 从调查结 果看 , 研究 生预科班学生 的思想 政治教育存在一些 问题。表 1 影响研究 生预 科班学生生活 的因素中环境气候 因素 占2 . 其 次是住宿 、 8 %, 6 饮食及 其 它因 素 ; 2 响学 习 的 因素 中由生 活 习惯 不 同所 导致 的 占 3 . , 表 影 57 % 2. 43 %来 自知识基础等 不同 , 语言文字 交流不便 、 与老师沟通存 在障碍 分别 占了43 表 3 明有接 近半数的人都存在学 习压力 ; 4 明网 .%; 说 表 说 络、 电视 、 报纸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成为研究生预科班学 生了解我国现 行民族政策 的主要途径 , 以学校所独有 的师生互动课 堂传授模式 却 而 仅 占 1. 表 5 明超过半数 的学生喜欢一 对一谈心 , 1 %; 说 4 座谈会并 不受 欢迎仅 占到 1. 从 表 6 1 %; 4 中可知 大多数 的学 生的诚信度 比较好 , 有 仍 1 %的学 生诚信度偏差 ; 说 明社会环境 导致 大学生更注重实际利益 0 表7 是导致 大学生思想道德下降 的主要原 因, 其次是大学扩招 , 源素质 良 生 莠不齐所致 , 教育 的功利化也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 ; 8 明超过 9 %的 表 说 0 大学 生还是 比较客观的 , 认为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是存在差距 的 , 有 仅 71 .%的人认为两者没有差距 。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On I e l g c la l i a uc to d o o i a nd Po i c lEd a i n t o i o iy Co l g t de t fM n rt l e S u n s e
t n n t n lmi o i t d n s i r lt d t o ny t e t i i g o t d n s b ta s h o nr o g tr sa i t , i ai a n rt s e t s ea e o n to l h r n n fsu e t u o te c u t s ln - m t b l y o o y u a l y e i
t n n r ys d ns ,e u ain lw r esso l n w ter h u hsa drsleterpa t a rbe c e— i a mioi t e t ol t u d ct a ok r h udk o i o g t n e ov i rci lpo lmsmu h b t o h t h c
思 想政 治教 育 就是教 育 者依 据 一定 时期 社会 所 要求 的 思想 观念 、 治 观点 、 德 规 范 、 理 要 求 对 政 道 心 受教 育 者进行 教 育 , 受 教 育 者 成 为 一 个 符 合 社 会 使 思想 、 治 、 政 道德 、 理 、 纪要求 的公 民 的过 程 。思 心 法
W ANG a g ln Xin —i g ( n t ra i t n T r n e i ,lr8 30 ,hn ) Miir o g nz i ,ai U i rt Aa ,4 3 0 C ia sy fO ao m v sy
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个 德 育教 育 过 程 中 的五 个 关 键 : 少 数 民族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 方 式 ( ) 好 新 生 的入 学 教 育 。预 科 是 属 于 基 础 教育 的 阶段 , 由 中 一 抓 是 当前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对 少 数 民 族 大 学 生 的 思想 品 格形 成 有何 社 专 因 应 影 响 ?其 特 点 怎 样 ?我们 应 采 取 什 么 样 的 对策 ?这 是 民 族 高 校 学生 思 学 向本 、 科 教 育过 渡 的阶 段 , 此 , 十 分 重 视对 预科 生 入 学 时 的德 教 想 政 治工 作 中值 得探 讨 的一 个 现 实 问 题 . 关 系 到 少数 民 族大 学 生 的 育 教 育和 管 理 工 作 。 育 的 主要 内容 应 是 让 学生 初 步 r解 学 校各 个 方 它 面 的情 况 , 加 具有 现代 化 标 准 的 图 书 馆 、 参 电教 管 和计 算 机 中心 等 , 介 健 康成 长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J . l f n № 喀 )aA c trl a ̄a o h l d uaU i Sc l cr e_ tn oi l, F l ) a S eo Ai o
2 1 年第 5 ( 1 卷 00 期 第 2
总第 5 期) 3
No 5 2 1 Vo. 2 S m . 3 . O O( I1 u No 5 )
* 收 稿 日期 :0 O 5 1 2 1 —O — 5 基金项 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资助项 目, 目编 号: 项 GQT0 0 7 91 。 作者简介 : 白文丽 (9 5 , 蒙古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 , 1 7 一) 女( ,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 讲师 , 研究领域 : 思想政治教育。
对本民皎史化的自觉与拥护!民族意识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 是本民族成员团结、 凝聚和融合的介质。但是民皖亩 有一 职
定的排外性, 对非本民唉成员难以接纳和吸收, 这也就阻碍了本民族与 其他民族或者其他群体之间的融合交流, 自外于世界之外。突出表现
,
句话, 人们的意识, ^ 随着 们的生活条件、 人们的社会关系、 人们的社
大体看来 , 当 I 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以下兀 卜 , 擞 /难题:
1民族意识, . 不容易容纳其他群体 f  ̄民够 彦 , . r r 百 识 就是社会成员对 自己民族归属和利益的 自我感
民够 区迫切要求n 济、 弛 口 文化的发展 。 嘲 由于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 对少数民唉地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建
我国是—个多民埃的国家, 民族有 5 个 , 少数 5 但提 玫民嫉- 口 人 总数仍只 偶小的比例。由于民族地区经济、 文化、 社会发展相对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作者:白春乐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6期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的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自治地区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因此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
文章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的现状和特点入手,指出目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的现状和特点
高校民族大学生的各方面现状与汉族大学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做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成长环境与汉族大学生有所不同,又受到独特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也与汉族大学生存在一些差异。
(一)思想政治观方面。
当代民族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与汉族大学生一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普遍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渴望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能够认真对待入党问题,执行党的决定,入党目的和动机也比较纯正。
但是,也有部分民族大学生缺乏政治意识,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认为政治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也无力去改变,只要过好自己的个人生活就行了,对国家大事也漠不关心,从而远离政治,有非政治化倾向。
(二)日常学习生活方面。
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的态度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顺利毕业,并充分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
但由于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师资力量有所欠缺、教学水平有限,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使得民族大学生的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新入学的民族大学生与以往相比,文化基础水平也相对更加薄弱。
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语言,这些少数民族语言在语法、词汇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加大了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难度,由于语言上的阻力,使得他们的科学文化学习能力与汉族大学生的差距拉得更大。
(三)人际交往方面。
绝大多数民族大学生是积极、乐观,对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他们与同学和睦相处。
但也有个别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民族大学生,由于不善于交际,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总是显得很被动。
二、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制度不健全。
高校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体制和机制方面正不断完善,从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的三级管理模式。
但随着社会转型期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体制和机制上仍存在管理机制不灵活,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二)教育方法僵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得出结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单方面接受教育者的灌输。
但是在高校中“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且,高校教师往往习惯于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学生的行为,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他们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及时更新,不能与时代保持同步。
因此,常常会出现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投入但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滞后的方法、落后的思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有很大影响。
(三)大学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不足。
高校的教育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软环境”指意识形态,包括校训、校徽、校史、报刊、网络、主题活动、规章制度和文化娱乐等舆论氛围、学术氛围和生活氛围;而“硬环境”指校园地理位置、建筑、园林绿化等自然人文环境。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大学文化的建设,大学学术氛围的营造,从人文的潜环境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辐射、影响、引领社会主流文化的这种再创造作用还很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应坚持“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主体地位”原则。
坚持民族团结的时代精神,就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事业服务,要体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这一时代精神。
(二)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建设民族自治地区,发展自治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使命。
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不同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又有不同的内容,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应该是生动、具体、具有现实针对性的。
以此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成才,唤起他们对担负实现民族振兴以及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历史使命和认同感。
(三)对民族大学生倍加关心,让他们体会到校园的温暖。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在思想特点方面也有很大差别,进入大学校园后可能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
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重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选拔部分品学兼优、有威信、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养。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水平的提升,更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大局。
因此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本着教育和服务的理念,努力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