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高三物理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姆定律 _高三物理教课设计 _模板
第二节欧姆定律
(一 )教课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相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育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优异习惯。

(二 )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 )教课过程
1.复习
发问: (使用投影幻灯片)表 1、表 2 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
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表 1
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

U(伏 )
I(安)
R=
5

表2
R(欧 )
I(安)

5
10
答:表 1 填 3 伏和 0.9 安。

依据:在电阻必定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
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 2 填 0.15 安和 15 欧。

依据:在电压不变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准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
变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
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 世纪早期 (1827 年 )经过大批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
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假如用U 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 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 表示这段
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以下公式:
I=U/R。

公式中 I、 U、 R 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 一准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添几倍,经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添几倍。

这反响导体的电阻一准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率关系(I ∝U) 。

当电压一准时,导体的电阻增添到本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本来的几
分之一。

反响了电压一准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率的关系(I ∝ U/R) 。

公式
I=U/R 完好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板书: I=U/R
I-电流 ( 安 ) U- 电压 (伏 ) R-电阻 (欧)>
相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关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 、U 和 R 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
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相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
单问题。

例题 1:课本中的例题 1。

(使用投电
影 )
学生读题,依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 ( 如课本中的图 8-2)。

说明某导体两
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

在图上注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

解题过程写出依据公式,而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 1:
已知: R=807 欧,U=220 伏。

求: I。

解:依据欧姆定律
I = U/R = 220 伏 /807 欧 = 0.27 安。

答:经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 安。


例题 2:课本中例题2。

(使用投电影 )
板书:〈例题 2〉
要修业生在笔录本上按例题 1 的要求解答。

由一位同学到黑板长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达成,组织全体学生谈论、解析正误。

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能否吻合规范要求。

②答题表达要完好。

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 2.8 伏的电压。

③解说 U=IR 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经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

不能以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吻合物理事
实。

例题 3:课本中的例题 3。

(使用投电影 )
板书:〈例题 3〉
解题方法同例题2。

学生板演达成,组织学生谈论、解析正误。

教师小结。

①解说 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因为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所以i 的比值是必定的。

关于不一样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一样。

U 和 I 的比值反响了导
体电阻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自己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资料、
长度和横截面积,
还跟温度相关。

不可以以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
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自己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
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②经过例题 3 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 (书写于例题 3 解后 )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 3.小结
(1) 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
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 谈论:经过课本中本节的 ”想一想议议 ”,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 (有的只有零点几欧 ),所以实验中绝对不一样意直接把电
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

不然,经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
险。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 (约几千欧 ),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
因为经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部署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 1、 4。

(四 )说明:经过例题,要领悟培育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 电阻的串通
(一 )教课目的 1.经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通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牢固串通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色。

3.会利用串通电路特色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 )教具 学生实验:每组装备干电池三节,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
(2 欧、 4 欧、 5 欧各一只 ) 三个,导线若干。

(三 )教课过程
1.引入新课
(1) 阅读本节课文前的问号中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 电阻的串通〉 (2) 问:什么叫串通电路?画出两个定值电阻串通的电路图。

(同学回答略,板演电路图拜见
课本图 8-7)
(3) 问:串通电路电流的特色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板书:〈1.串通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I1、I2 和 I1=I2=I 。


I 。

(4) 问:串通电路的总电压 (U) 与分电压 (U1 、 U2) 的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板演电路图上标出 U1、U2 和 U 。

板书:〈 2.串通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 =U1+U2。

〉(5) 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串通后,总电阻和各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本
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进行新课
(1) 实验:测 R1 和 R2(R3) 串通的总
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
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 和 R2 串通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 经过串通电阻的电流,就可以依据欧姆定律逄出 R1 和 R2 串通后的总电阻。

要修业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 (R1 = 2 欧、 R2 = 4 欧 )串通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如课本图 8-5 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 R1 (2 欧 )和 R2(4 欧 )串通后的总电阻
③将 R1 和 R3 串通,测出串通后的总电阻R。

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1] [2] [3]下一页
(教课目的)
1、认识在温度不变时,必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说一些物理现象。

(教课重难点)
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课时数)
1课时
(教课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而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
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简单吹大,而放在
瓶子里却不简单被吹大。

发问:气球在空气中简单被吹大,为何放在瓶子里却不简单被吹大?(给学生必定的
时间思虑)
指引学生解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遇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遇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两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而后者压强更大。

发问:是什么原由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
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不是
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日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课
在刚刚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此刻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
家观察一下我们眼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能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
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械: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
3、实验思路:
(指引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
“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
4、实验现象:
(指引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
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
5、实验结论: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崛起时,
表示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示气
体压强减小。

得出实验结
论,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看课本的结论:“温度一准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
越小。

” 结论中特别说明,“温度必定”有何含义?是不是气体的压强还与温度
相关呢?下边我们经过一个小实验来考据。

在水平玻璃管内用一小段水柱将烧瓶里的气体密闭,用手给烧瓶里的气体加
温,观察水柱向外挪动,表示气体的压强有变化,可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相关。

当研究三个变量中的此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时,必定要控制第三个变量不变,所
以,要表示“温度不变时”
三、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说物理现象
1、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指引学生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说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当气球在瓶子里被吹大一些时,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减小,作用在气球上的压强
增大,负气球难以被吹得更大。

2、人的呼吸过程
(1)、引入:气球放在瓶子里很难被吹大,但可以经过改进瓶子的构造,即便不吹,气球也能变大,怎么改进呢?指引学生思虑:要负气球变大,应负气球外的气
体压强减小,所以应负气球外的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可以考虑如何改变瓶子
的体积。

向学生展现自制的教具——经过改进的塑料瓶,拉动瓶底,气球变大。

请学生回答原由。

还可以连续改进这个教具,用橡皮膜取代瓶底,。

取一只“Y”字形的玻璃
管,一端张口,另两端用两只气球封住,有气球的两端放在瓶内,张口端经过橡皮
塞与大气相连。

这样,只要拉动橡皮膜也可以改变瓶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负气球变
大。

发问:这个教具使我们联想到
什么?(指引学生联想到人的
呼吸过程)
(2)、人的呼吸过程
A 、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呼吸的模
型。

注意观察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B、请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做深呼吸。

注意体验呼吸时胸
腔的变化。

C、发问:人在吸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人在呼气
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
D、经过观察人呼吸的模型和体验呼吸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人在吸气时,胸腔是
增大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减小的。

E、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准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的结论解析人呼吸的过程。

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大,胸内肺泡跟着扩大,于是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将新鲜的空气经鼻腔、气管压入肺泡;呼气时,胸腔缩短,于是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大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内一部分气体经气管、鼻腔排
出体外。

由以上解析可以看出,人的呼吸过程时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假如人在高海拔地
区,人会感觉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大气压小的缘由。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1)、打气筒的构造:金属筒、活塞、橡皮碗、接气门(实物讲解,特别讲解橡皮盘的构造和作用:当活塞向上拉起时,橡皮盘缩短,当活塞向下压时,橡皮盘张开,紧抵着筒壁)
(2)、用打气筒给轮胎大气时,把出气管接到自行车的气门上,气门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同意空气从打气筒进入轮胎,不一样意空气从轮胎倒流入打气筒。

(用气门芯的构造图讲解)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打气筒的打气过程,第一遍是完好过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打气
筒内密闭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平和门的状态)
发问: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准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的结论解析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二遍分解过程,使同学的解析更完好、改正确、更规范)
完好的表述:向上拉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盘的周围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盘
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的上方,连续向下压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气门上的
橡皮套管时,压缩空气就被压入轮胎。

此刻我们身旁大多数是用自动压缩空气机给自行车打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也很多,如:射钉枪等。

除了以上几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可以用今日的结论来解说,比方,我
们小时侯玩过的
一种玩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
指引学生思虑后,拿出自制教具演示一遍,请同学解析原理,并作为课后的思虑题。

四、课堂小结
(一)、教课内容:
(1)、温度一准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温度一准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
强越小”的结论,解说人的呼吸过
程和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二)、教课方法:实验探究法
四、核电站
(一)教课目的
1.知识性认识核能发电的大体状况.
2.介绍我国核能发电的发展远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二)教具
核电站的原理挂图或录像.
(三)教课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经过前面的教课,我们知道重核裂变时可开释出巨大的核能,并且我
们已经掌握了控制裂变链式反响速度的方法.利用核能发电的电站叫做核电
站.目前已建成的核电站都
是利用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响开释的能量来发电的.经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可以认
识核电站的大体状况.
2.进行新课
板书:<第四节核电站>
(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师联合课本图14— 10 或挂图讲解:
核电站的中心是核反响堆,世界上第一座铀核链式反响堆是在物理学家费米领导下于1942 年 12 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场建成的.目前常用的反响堆的构造原理如课本上图14— 10 所示.它以铀 235 为核燃料,为了有效地利用反响堆中开释的核能,设计建筑了两个循环回路.
①第一回路
在第一回路中,先用泵把水或其余液体压入核反响堆,在那边获取铀核裂变
开释的核能,被加热,而后进入热交换器,在那边把热量传达给第二回路中的
水,再被泵压回反响堆重新被加热.
②第二回路
在热交换器内,第二回路中的水被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后,进入汽轮发电机
推进汽轮机做功,把内能转变为电能.做功后的蒸汽温度和压强都降低了,它将
进入冷凝器冷却成水,
再由泵压回热交换器重新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
③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经过两个回路的不停循环,把核反响堆中铀核裂变开释的核能,纷至沓来地
转变为第二回路中水的内能,去推进汽轮发电机发电,转变为我们所需要的电
能.这就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板书:<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第一回路——核能→ 内能
热交换器:把第一回路中的内能变换成第二回路中的内能
第二回路——内能→ 电能(推进发电机发电>
(2)核电站的特色
①耗费的“燃
料”少
核电站只要耗费极少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大批的电能.比方一座 100 万千瓦的火力发电
厂每年要耗煤三、四百万吨,而同样功率的核电站每年只要核燃料三、四十吨,这就大大减少了燃料的运输.
②成本低
固然铀燃料的开发和提炼比煤要复杂得多,但是最后核算下来的成本依旧要比火力发电站低 20%以上.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站.到1989 年,全球运转中的核
电站已有434 座,总装机容量约32000 万千瓦,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7%,估计到
本世纪末,核能发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30%以上,核能将成为21 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
(3)我们的努力目标
我国固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其实不高,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平均:水力资源的70%以上分布在西南地区;煤炭已探明的储量有80% 都
分布在北方,而江南8 省只占2%;江南 8 省,再加上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及河南共13
65%.这
个省的能源储藏量只占全国的 1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 63%,能量耗费
约占全国的种能源积蓄和耗费上的不均衡,迫使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
要用来运送煤炭.所以在交通紧张的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反响堆是在1954 年 6 月建成投入运转的,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建筑的秦山核电站已经运转发电了;广东大亚湾电站第一期工程也已建成,并运转发电了,所有
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 亿度.同学们都是21 世纪的建设人材,希望在你们身上,同学们
好好努力吧.
因为铀核裂变有放射性污染,因此建设核电站时一定采纳靠谱的防范措施,防范放射性
物质泄漏,防范造成放射性污染,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运转.我国对核电站的
安全特别重视,有特地负责安全督查的核安全局,保证核能的安全应用.
3.总结(略)
4.部署作业
阅读课本:认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特色.
第三章第五节力学单位制
教课设计WORD 格式,请下载后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