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
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蜡烛的变化
1.活动:做一支蜡烛
所需材料:
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

制作方法:
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注意点: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

活动结论:
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

但蜡烛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尝试方法:
①取一只枯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注意点:
将枯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

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的时候也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

在尝试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平安。

尝试现象: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水雾出现。

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

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层黑灰。

尝试结论:
蜡烛熄灭,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尝试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要求:
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
这张纸在熄灭前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熄灭后就所有转化成玄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结论:
纸在熄灭后变成了不一样的物质,同时还发出了大量的光和热。

纸的首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熄灭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熄灭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5.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

6.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7.举例: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盐溶解,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产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水的三态变化,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铁水变成钢锭,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烟花绽放,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火柴燃烧,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石灰石遇盐酸,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8.学生活动手册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制作蜡烛: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

点燃蜡烛: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点燃纸片: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根据变化现象,确定属于哪一类变化,打“√”。

变化现象
脸上的汗水慢慢没了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了
XXX腐烂
爆玉米花
没有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白糖烧焦
2.铁钉生锈
1.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常坚实。

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层粉末状的红褐色,用手一摸,这些红褐色的铁锈就会粘到手上。

铁锈的首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一样平常生活中生锈的铁制品:
斧头生锈、铁栏杆生锈、自行车的轮毂生锈、铁锁生锈、铁锅生锈、铁锹生锈、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3.铁锈与铁的不同
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铁锈块比力脆,简单断裂。

用力敲击铁钉,铁钉除了微微变形以外,没有其他变化。

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发现用砂纸摩擦铁锈块会有红褐色的粉末出现,摩擦后的铁锈块就会恢复原来的金属光泽。

用砂纸摩擦铁钉,铁钉没有什么变化。

4.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首先他们的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

其次铁是灰色固体,铁锈是红褐色固体。

铁锈和铁除了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等方面也不不同。

5.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会生锈,铁经过化学变化就会生成铁锈。

6.尝试一: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提出假设:
假设1:把铁放在水里,铁容易生锈。

假设2:把铁放在空气中,铁容易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

实验方法:
①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实验条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氛围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

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

尝试现象:
第一支试管: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生锈最快,尤其是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红褐色锈最多。

第二支试管:在没有氛围、只有水的环境里,铁钉不生锈。

第三支试管: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铁钉不生锈。

尝试结论:铁在有氛围和水的环境里简单生锈。

7.尝试二:做铁锈生成尝试
所需材料:细铁丝、量筒、试管夹、烧杯、水等。

实验方法:
①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

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

②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

尝试现象:
铁丝慢慢生锈,量筒内水面略有上升。

因为铁丝在潮湿环
境中消耗了量筒内的空气,省出的空间被烧杯里的水补充。

尝试结论:
一般来讲,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

只要我们把一块铁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

8.铁在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铁生锈的这一原理来预防铁生锈。

9.预防铁生锈的方法:
在铁制品表面抹油、喷漆、喷釉,都是为了在铁制品表面掩盖保护层,到达阻遏氛围和水分的目标。

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到达阻遏氛围和水分的目标。

改变钢铁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增强抗腐蚀能力。

将铁锅、刀、勺、铲等晾干或擦去水分。

用橡胶或者塑料包裹在铁制品的表面来防止生锈,如:铁丝衣架或回形针用塑料包裹。

缝衣针用锡纸包装。

在水管漆上沥青,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防止水管外部的锈蚀。

10.学生活动手册
研究铁锈与铁的不同。

实验方法
用锤子敲击
用砂纸摩擦
我的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物质。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假定:铁在有水有氛围的条件下简单生锈。

实验器材: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

实验设计:
①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

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氛围的环境里。

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

第三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氛围、没有水的环境里。

②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记录铁锈生成实验。

时间
铁丝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锈铁块
很软
无光泽
铁钉
很硬
有金属光泽
我的结论:一般来讲,铁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

只要我们把一块铁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

3.制作汽水
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

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

2.实验一:试一试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
实验材料:纸杯、吸管、白醋、小苏打、锥形瓶、烧杯、冷开水等。

尝试方法:在4种物质中任选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看一看,这4种物质中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够产生机泡?
实验现象: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就能产生气泡。

其他的物质混合不能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将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就能产生气泡。

3.实验二:判断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所需材料:烧瓶、软木塞、导管、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白醋、小苏打等等。

活动方法:
①将白醋与小苏打混合。

②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实验现象: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之后有气泡产生,用导管把产生的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实验结论: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了气泡,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实验三:自制柠檬汽水
所需的材料:刀、案板、柠檬、广口瓶、冷开水、糖、食用色素、小苏打等。

方法及步骤:
①将一个柠檬切开,往瓶中挤入柠檬汁,再倒入冷开水。

②加一些糖和食用色素。

③将少许小苏打快速放入瓶中,盖紧瓶盖,把瓶子颠倒几次。

活动现象:加进小苏打的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活动结论:
将一个柠檬切开,往瓶子中挤入柠檬汁,再倒入冷开水这一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

在瓶子中加糖和食用色素,这一过程也没有产生新物质。

将少许小苏打快速放入瓶中,盖紧瓶盖,把瓶子颠倒几次,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物质,这个新物质就是二氧化碳等。

5.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饱和水溶液。

工厂在生产汽水时,通过加大压力和降温的方法,把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解在配有适量糖、柠檬酸、香料等的水里。

这也是汽水会给人一种刺激味道的原因。

6.有些汽水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和调味剂,还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等。

经常饮用这种饮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7.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柠檬酸(或醋酸等)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8.学生活动手册
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在相应的空格里打“√”。

物质
白醋
小苏打


白醋
小苏打
糖水
设计尝试,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里是什么气体。

问题: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
假定: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大概是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带有胶塞的玻璃导管、白醋、小苏打、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也可以用简易材料替代,如矿泉水瓶、带有瓶盖的塑料弯管。

尝试设计:
在矿泉水瓶中装入小苏打(多一些),然后倒入白醋,快速将连着塑料弯管的瓶盖盖上瓶口,拧紧,将塑料弯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结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4.化学家的研究
1.在浩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尝试室里做林林总总的尝试,研讨物质的性子、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2.化学家经常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这是什么东西?
他有什么性质?
与另一种物质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它可以变成另外一种物质吗?
3.化学家是指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科学家。

现在大多数的新药物都是通过化学技术研制而成的。

4.实验一:像化学家那样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第一步:照第8页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方法:
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把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

把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得浑浊。

第二步: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空瓶中,看一看,闻一闻,观察它的特点。

尝试现象:
二氧化碳气体看上去没有颜色,闻起来也没有味道,是一种无色有趣、透明的气体。

第三步: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点燃两支蜡烛的烧杯中,看看会有怎样的现象产生?尝试现象:会发现底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

尝试结论:申明二氧化碳比氛围重,不克不及熄灭,也不支持熄灭。

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自己也不能燃烧,所以我们利用二氧化碳的这个原理,制作成了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6.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有趣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浑浊,二氧化碳气体自己不能燃烧,同时也不支持燃烧。

7.实验二:做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
所需材料:黑色水笔、吸水纸、铁架台、水槽、自来水。

实验方法:
①用玄色水笔在吸水纸一端画一个圆点。

②固定纸条,使画有圆点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圆点在
水面之上。

③观察当纸条吸水后,斑点出现了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当纸条吸水后,黑点慢慢变大,并且颜色变淡。

黑点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

尝试结论:
玄色水笔笔芯中的物质由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

8.化学家通过研讨物质的性子和成分,采用提取、分解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9.化学家在工业、农业、医药等各个方面的发明和发现:
工业——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

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

医药——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化学家发现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及他们的存在。

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牛肉含有的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匡助。

菠菜含有厚实的铁,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贝类含有较多的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

空气——化学家还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以及这些气体所占的比例。

11.学生活动手册
在圈里填写二氧化碳气体的性子。

查材料,了解化学家更多的发现和发明。

发现1:XXX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作用:有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图,以后化学的研讨就全靠这幅指南图了。

发现2:XXX发现放射元素镭。

作用:镭能放射出α和γ两种射线,并生成放射性气体氡。

镭放出的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

因此,常用来治疗癌症等。

此外,镭盐与铍粉的混合制剂,可作中子放射源,用来
探测石油资源、岩石组成等。

镭是原子弹的材料之一。

老式的荧光涂料也含有少量的镭。

发现3:XXX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作用: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奠基订了近代化学认识开展。

发现3:XXX,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炸药的发明者。

发现3:XXX,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和炸药的发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