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包场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7)
【主干知识回顾】(4分钟)
【重点知识再现】(9分钟)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
近地面空气受热 上升而形成低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气压。
同时,遇冷处空气下沉而形成高气压,其高空的空气密度减小而形成低气压。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造成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方向,不改变大小,其始终垂直于风向,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而近地面风还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4.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空气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两极地区空气受冷,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
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 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在北半球,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 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 附近高空的空气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原因)。
30°N 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
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带。
这样在赤道(0°)和30°N 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5.极地附近因寒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南流,为冷气流;自30°N 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 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 和60°N 之间形成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在90°N 和60°N 之间形成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这样在30°N 和60°N 之间、90°N 和60°N 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6.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7.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典型错题重演】(2分钟)
一、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热力环流中等压线弯曲方向与数值之间的关系。
可用“高高低低的规律”来记忆和分析。
2.风向的确定。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北右南左偏45左右即可,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不是吹到的方向。
三圈环流 太阳辐射差异 水平气温
差异 空气垂直 运 动
高空水平气压差 高空水平空气运动 近地面气压差异
近地面空气
运动(风) 风向与等压线
有一夹角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方向判断出错。
夏至前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至日前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可以根据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来确定,北半球夏季,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0以北,副高在北纬30-40之间。
冬季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0以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北纬30以南。
二、错题重练(6分钟)
1.读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其中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气压带及其两侧风带的风向示意图”,完成2-3题。
2.该气压带是
A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D .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3.当该气压带分布在图示位置时,此时为
A.1月B.4月C.7月D.10月
4.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②冬季南移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2)该风向形成图是()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3)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
_______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4)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___力的影响外,还受___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风速。
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不与等压线垂直,而是成一_________。
【自主检测】(20分钟)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为
①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②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③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④气流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2.下图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从陆地到海洋的是
3.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a与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B.当a、b、c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C.当风速增大时,a、b、c同时增大
D.当a增大时,风速、b和c都增大
4.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A B C
D
5.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6.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在同一高度上,气压低则气温一定高
C.在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一定形成低压 D.空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7.下左图中四箭头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读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上右图),图中a bcd四地气压
A.a>b>c>d B.b>c>d>a C.c>d>a>b D.d>a>b>c
9.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D.在上述三种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0.下列气压带分别是由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形成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11.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12.下列四图中,正确反映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13.下列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共4个高气压带4个低气压带B.低气压带均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的D.全球有三个风带
14.南极洲由大陆中心吹向四周的盛行风为
A.逆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B.顺时针方向的极地东风C.逆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D.顺时针方向的极地西风
15.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
16.读“热力环流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以下要求:
(1)填写图中四个等压面的值为700百帕、800百帕、900百帕、1000
百帕。
(2)A、B、C三处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D、E、F三处中,气
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在垂直方向上,B、E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____。
(4)一般而言,近地面气压高的地方,高空中气压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虚线上加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
1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气压带名称:A ,B ,C ,D 。
(2)分析说明D所代表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3)B、C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请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出该风
带的风向。
(4)简述C、D两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形成原因。
1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升空气
A B C D
900N 60030000300600900S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2)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
【错题重练答案及解析】(2分钟)
1.C解析:根据“高高低低”的原则来确定
2.A
3.C 解析:根据风向可以确定为南为东北信风,北为西风,气压带为副高,此时副高全部位于30以北,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4.B 5.(1)地转偏向水平气压梯度风向(2)B D(3)地转偏向右左地转偏向(4)地转偏向摩擦夹角
【自主检测答案】(2分钟)
1.C 2.B 3.B解析:风速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增大4.A 5.A 6.C 7.C 8.A 解析:近地面气压比高空大,水平方向从高压向低压。
9.B 10.C 11.C 12.D 解析:根据北半球风带的风向来确定。
13.C 14.A 解析:南半球左偏15.C 16.(1)略(2)B E (3)B (4)低(5)略解析:根据“高高低低”的规律来确定高空E处气压较高,近地面B处较低,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高。
17.(1)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2)接受太阳光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3)盛行西风绘图略(4)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C气压带)向南流向赤道低气压带(或D气压带)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风逐渐偏转城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
解析:D为赤道低压是由于热力因素作用形成的。
18.(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到高纬地区冷而重的D 气流后向上爬升解析:根据图中赤道低压带的位置,位置偏南,说明是北半球的冬季。
【疑难反馈】
一、选择题题号:
二、读图题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