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2020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专题 燃料及其综合应用知识点回顾及训练(wo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专题七、燃料及其综合应用知识点回顾及训练(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基础知识点回顾
考点1、燃烧和灭火
一、考试要求: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条件;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3)、燃料的安全使用及应急处理。
二、知识点梳理:
1、燃烧
(1)、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要有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2、灭火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方法:
○1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2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改变的)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要记住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典型例题赏析:
例题1、(2019湖南中考)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烟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安全标志标记。
A表示禁止吸烟,以防止发生火灾,故与燃烧有关,
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以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C表示禁带火种,不是禁止放易燃物,
D表示禁止烟火,以防止发生火灾。
➢典型例题赏析:
(2019新疆中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例题2、
A. 柴禾是可燃物
B. 散热的速度快
C. 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 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烧柴时把柴禾架空燃烧更旺,是为了将柴禾和空气接触更加充分,所以C正确。
考点2、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一、考试要求:
1、认识常见的燃料;
2、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
二、知识点梳理
1、当今世界三大能源(都是混合物):煤(工业粮食)、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
2、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及成分。
3、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
(SO2、NO2可导致酸雨)
4、煤: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
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
(干馏是化学变化)
5、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6、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7、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典型例题赏析:
例题3、(2019云南昆明)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以液化石油气代替柴油、汽油等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使用。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自带购物布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容易触电,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以液化石油气代替柴油、汽油等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3、燃料与环境保护
一、考试要求:
1、环境保护;
2、开发新能源。
二、知识点梳理:
1、煤燃烧时排放出SO
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3、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典型例题赏析:
例题4、(2019哈尔滨中考)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煤、石油、天然气、沼气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的组成;水资源;资源的分类和环境的保护。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符合题意;
C.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13%,占地球总水量的0.3%,所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C不符合;
D.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而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专题七、燃料及其综合应用知识点回顾及训练(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湖北)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常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
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矿井作业,注意通风
D. 油库重地,严禁烟火
2、(2019江西)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
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2019江西)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4、(2019江苏)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5、(2019南京)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天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2019郴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这是降低了可燃物质的着火点
B.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浇灭
D.家庭用的天然气泄漏,先开灯检查情况
7、(2019湘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8、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
C、学校食堂将煤块变成煤粉,再燃烧煮饭
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骑自行车
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0、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给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
分是C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瓦斯属于化石燃料
B、瓦斯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H20和CO2
C、瓦斯的主要成分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D、瓦斯属于可再生能源
二、简答填空题。
11、(2019重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 O2 === 2X+2H20,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g.
12、(2019贵州.铜仁)燃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
重要的化石能源,写出天然气中最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请你列举几种常见的其他能源(列出3种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喝牛奶可以补钙”、“吃加铁酱油可以补铁”,这里的钙、
铁是指的钙、铁的(选填“单质”、“元素”、“原子”)___。
(2)将a.面粉、b.食用植物油、c.食盐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___,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___。
(3)纸比煤块容易点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4、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1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一片新鲜的果皮放入两种液体中。
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填“分类”、“比较”或“归纳”);其目的是;
该实验的结果说明;
实验2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锌粒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是氧气,乙同学认为是氢气。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甲、乙两位同学的说法哪个正确:。
交流讨论
试举一例,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的破坏就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2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 C D B C 6-10:B D B C D
二 、填空简答题。
11、(1)B (2)CH 2O 2CH 3OH+ 3O 2
2CO 2+4H 20 (3)32 12、4222CH +22O CO H O =+点燃;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13、(1)元素 (2)c ;b (3)纸的着火点比煤块低
14、实验1:比较两种气体,说明酸雨的危害。
(或比较酸雨对果皮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