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补充2操作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时间 3
机1 空闲
机2
10
10
12
装上工件
20
自动切削
2 5 2 5 3 3 10
15 20 25 30
7 3 35 自动切削 3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35 40
12
装上工件
2 5 2 5 3
45 50 55 60
7 3 工作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15
自动切削
人机操作图分析例二
又如,某塑料压铸某制品的现行工作方法记录于人一机程序图中,如图2
1984年9月1日工人双手程序图l2r2l1r1r3l1r1r3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0121011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0121011旋开模具0012操纵油压挤凸旋紧把手闭合模具0012移至把手0008握持装入橡胶握持000850移至机器前选取材料握持左右可否一次装入000846伸至材料处备注右手说明左手说明691日期绘图陈文山操作人操作车把横梁双手程序图为取得改进方法进行如下提问
30 45 50 55 60
时间 3
5
机 3 空闲
10
10
12
装上工件
开动车床
2
15 20 25 30
空闲
35
35
35
自动切削
项目 工作时间 sec 空闲时间 sec
7 3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周程时间sec 利用率 人 机
单独工作
一人双机改良
工作:车心棒外圆 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 产品:B239 机器:L25+L26 机器:L25+L26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项目 工作时间 sec 人 机1 机2 空闲时间 sec 人 机1 机2 周程时间sec 利用率 人 机1 机2 现行 25 54 -35 6 -60 42% 90% -改良 60 54 54 -6 6 60 100% 90% 90% 58% 0 35 节省 人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1 开动车床1 至车床2 停止车床2 车床2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2 开动车床2 至车床1 停止车床1 车床1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3
节省 --2 2 2 60% 60%
机 空闲 人 被装上工件 装上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加工 完成件放箱内 卸下工件 空闲 卸下工件
时间
1 2 3 4 5 6
机 被装上工件
空闲
5 6 7
加工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8 9 10
卸下工件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有时,经过分析改善 后,机器的周期时间 仍然较长,在每一操 作周期内,人仍有较 多的空闲时间。此时, 可改善的方法有两种: 1。增加其它工作 2 2。利用空闲时间多操 作一台机器
时间(分) 人 准备零件
2 4
机 空 闲
装上零件
被装上零件
空 闲
6 8 10
加
工
卸下零件 修整和存放零件 60%
被卸下零件 空 闲
利用率
60%
通过以上图表,可清楚看出人、机都有空闲,利用率不高。单件时间为10分/个, 人和机器的利用率均为60%。
经初步改进,人一机程序如图3,单件作业时间压缩为8分/件, 人和机器利用率上升为75%。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改善2 改善2:
将“准备下一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完成件放入箱内” “完成件放入箱内”放在 加工周期内进行
人 准备下一工件 装上工件 时间
1 2 3 4
项目 工作时间 人 机 空闲时间 人 机 周程时间 利用率 人 机
现行 6 6 4 4 10 40% 40%
改良 6 6 0 0 6 100% 100%
(5).与劳动条件有关的因素。劳动条件(工作环境) 包括工作地的安全设施、照明、温度、湿度、 噪声、清洁卫生等的状况。劳动条件的好坏不 仅对工人身体和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 作业要素时间消耗也有很大影响。 (6).与工人有关的因素。作业要素时间消耗与工 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经验、责任心、情绪等有 关。
现行 6 6 4 4 10 40% 40%
改良 6 6 2 2 8 75% 75%
节省 --2 2 2 35% 35%
机 空闲 被装上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2 3
人 装上工件
时间
1
机 被装上工件
加工
空闲
5 6 7
加工
空闲 卸下工件
4 5 6 7 8
卸下工件 空闲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8 9 10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空闲
操作分析) 作 业 分 析(操作分析)
工作研究
2.1 作业概述
作业的定义: 工艺过程、运输过程及检验过程都是由许多基本 组成部分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部份称为作业 或工序。它是指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 个工作地上完成一定(一个或同时几个)劳动对 象的那部分工作活动。
2.1.1作业的组成部份 作业的组成部份——作业要素 作业的组成部份 作业要素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机
空闲
精铣第二面
人机操作程序分析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项目 人的工作(min) 人的工作(min) 拿起铸件,放上钻模,夹紧, 放低钻头,准备进刀,时间0.5 工作 内容 空闲 抬起钻头,取出铸件放在一边, 清除钻模的铁屑,时间0.75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整个周期 利用率 1.25/3.75=33% 2.5 1.25 3.75 2.5/3.75=67% 机器的工作(min) 机器的工作(min) 空闲 在铸件上钻Φ12.7的孔, 时间2.5 空闲 1.25 2.5
人机操作图的构成
人 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 例。如1cm代表10min等。 移开铣成件 在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 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操 用模板量深度 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 锉锐边 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由上向 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 取新铸件 间。当工人操作时用实线(或其 清洁机器 它方式)表示,空闲用虚线 (或其它方法)表示,机器同样。 开动机器 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 之后,在此图的下端将工人与机 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 空闲 期人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 参考。 时间(min)
为了达到使作业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 间,研究时必须将一项作业细分为作业要素。 作业要素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劳动动作组成。作业要素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为基本要素与辅助要素。这种分 类的目的在于寻求要素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可能性,同时 要尽量在机动时间内做手动工 作。例如,半自动、自 动机床的操作工人利用该机床机动时间去操作另外的 机床,实行多机床管理。 任何作业都可以细分为许多要素,例如:“车某工件外圆” 工序可划分为:安装工件、开车、进刀、切削(走刀)、 停车、退刀、检验(测量尺寸)、卸下零件并放在适当 地方。
项目
现行方法 人 机 人 机 1.2 0.8 0.8 1.2 2.0 60% 40%
改良方法
节省
人机操作图 实例分析一
工作时间 (min)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移开铣成件,用压缩空气清洁 在面板上用模板量深度 锉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 放入箱内,取新铸件 用压缩空气清洁机器 装铸件,开动机器精铣 空闲时间 (min)
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
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六类: (1).与劳动对象有关的因素。如工件、原材料的 性质、重量、尺寸、形状等。 (2).与机器设备有关的因素。如机器的功率、运 转速度、最大负荷限度及其它性能等。例如车 削加工,单件生产一般宜用普通车床,中小批生 产宜用六角车床,大批和大量生产宜用高效的 半自动(自动)车床。
时间(分) 人 装上零件
2 4 6 8
机 被装上零件
加 空 闲
工
卸下零件 修整和存放零件
被卸下零件 空 75% 闲
利用率
75%
再经改进,人一机程序如图4,单件作业时间缩短为6分/件,比现 行方法提高效率70%,人与机器的利用率达100%。
时间(分)
人 装上零件
(4).与工作地组织有关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机器设 备的布置、原材料(毛坯、半成品)和工具的放置位置 等。高效率的生产只有在工作地合理组织和布置的条 件下方有实现的可能。 厂内运输也是工作地组织工作之一。在现代制造工业 企业中,厂内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能利用起重 机、传送带等先进设备代替人力及手推车运材料及制 件,就可缩短运输作业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减轻工人劳 动强度。
项目 工作时间 (min) 空闲时间 (min) 人 机 人 机
现行方法 1.2 0.8 0.8 1.2 2.0 60% 40%
改良方法 1.2 0.8 0.2 0.6 1.4 86% 57% 机
节省 --0.6 0.6 0.6 26% 17%
周程时间(min) 利用率 人 机 时间(min)
0.2 0.4 0.6 0.8 1.0 1.2 1.4
周程时间(min) 利用率 人 机 时间(min)
0.2 0.4 0.6 0.8 1.0 1.2 1.4
机
空闲
空闲
1.6 1.8 2.0
精铣第二面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改良方法: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移开铣成件 用压缩空气清洁机器,装铸 件,开动机器精铣 锉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 在面板上用模板量深度,成品 放入箱内,取新铸件置机旁 空闲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3).与工艺装备有关的因素。工艺装备简称工装, 是工具、夹具、量具和模具的总称。采用的工 装是否合适,不仅影响产品(零件)的质量,而且 对作业的效率影响很大。例如,可以使用粗锉 的作业,不要用细锉,因为用粗锉效率高。机加 工中的钻孔,单件生产一般采用划线;批量大时, 应采用高效的钻模,不仅能大大提高效率,又能 保证产品质量。又如在检验时,大批量生产中 应使用专用量具(如塞规、环规等)。
半自动车床车心轴外圆
人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 工作:车心棒外圆 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 产品:B239 机器:L25 机器:L25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现行 人 机 人 机 25 54 35 6 60 42% 90% 停止车床 卸下成品 放入成品箱 共同工作 2 5 3 改良 节省
2.2.3 研究对象:作业 2.2.4 研究主体:人为主体的作业系统 2.2.5 研究内容:影响该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各种因素
– – – – –
作业方法 作业环境 作业条件 原材料 设备与工装 人机作业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
2.2.6 研究方法:
– – –
2.3 人-机程序图 机程序图
人一机程序图(Man-machine chart)用于记录作 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以便分 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 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和效率。 图1 为某铣床工作人一机程序图。
作业分析的任务
就是分析并设计合理的作业结构,分析并改善 各项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并使各项 因素得到合理的配合,以达到缩短作业时间,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2 作业分析概述
2.2.1 作业分析的意义 通过程序分析,实现了整个生产作业(工作)系统及其 程序的优化,这就为各个操作(工作)岗位的优化打 下了基础,研究并解决每个操作(工作)岗位的作业 优化和标准化,这便是作业分析的任务。 2.2.2 作业分析的概念 通过以人为主或有人参与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 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 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 少了作业的工时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空闲
精铣第二面
空闲
改善一:
将“准备下一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放在加工周期内进行
人 准备下一工件 装上工件 时间
1 2 3 4
项目 工作时间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机 空闲时间 人 机 周程时间 利用率 人 机
时间 3
机1 空闲
机2
10
10
12
装上工件
20
自动切削
2 5 2 5 3 3 10
15 20 25 30
7 3 35 自动切削 3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35 40
12
装上工件
2 5 2 5 3
45 50 55 60
7 3 工作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15
自动切削
人机操作图分析例二
又如,某塑料压铸某制品的现行工作方法记录于人一机程序图中,如图2
1984年9月1日工人双手程序图l2r2l1r1r3l1r1r3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0121011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3将成品释放进盘内到l110在r3装配12把橡皮垫套圈推向橡皮垫圈处10把橡皮衬套圈放在螺钉上8到螺钉9取橡皮垫套圈7到l28把垫圈推向螺钉头部5到螺钉持握螺钉4到r2移至中手心并用指定位4把垫圈放在螺钉上取螺钉2取钢垫圈等待右手1到r17把垫圈放到螺钉上右手左手10121011旋开模具0012操纵油压挤凸旋紧把手闭合模具0012移至把手0008握持装入橡胶握持000850移至机器前选取材料握持左右可否一次装入000846伸至材料处备注右手说明左手说明691日期绘图陈文山操作人操作车把横梁双手程序图为取得改进方法进行如下提问
30 45 50 55 60
时间 3
5
机 3 空闲
10
10
12
装上工件
开动车床
2
15 20 25 30
空闲
35
35
35
自动切削
项目 工作时间 sec 空闲时间 sec
7 3
被卸下工件 空闲 空闲
周程时间sec 利用率 人 机
单独工作
一人双机改良
工作:车心棒外圆 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 产品:B239 机器:L25+L26 机器:L25+L26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项目 工作时间 sec 人 机1 机2 空闲时间 sec 人 机1 机2 周程时间sec 利用率 人 机1 机2 现行 25 54 -35 6 -60 42% 90% -改良 60 54 54 -6 6 60 100% 90% 90% 58% 0 35 节省 人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1 开动车床1 至车床2 停止车床2 车床2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2 开动车床2 至车床1 停止车床1 车床1卸成品 放入成品箱 3
节省 --2 2 2 60% 60%
机 空闲 人 被装上工件 装上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加工 完成件放箱内 卸下工件 空闲 卸下工件
时间
1 2 3 4 5 6
机 被装上工件
空闲
5 6 7
加工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8 9 10
卸下工件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有时,经过分析改善 后,机器的周期时间 仍然较长,在每一操 作周期内,人仍有较 多的空闲时间。此时, 可改善的方法有两种: 1。增加其它工作 2 2。利用空闲时间多操 作一台机器
时间(分) 人 准备零件
2 4
机 空 闲
装上零件
被装上零件
空 闲
6 8 10
加
工
卸下零件 修整和存放零件 60%
被卸下零件 空 闲
利用率
60%
通过以上图表,可清楚看出人、机都有空闲,利用率不高。单件时间为10分/个, 人和机器的利用率均为60%。
经初步改进,人一机程序如图3,单件作业时间压缩为8分/件, 人和机器利用率上升为75%。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改善2 改善2:
将“准备下一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完成件放入箱内” “完成件放入箱内”放在 加工周期内进行
人 准备下一工件 装上工件 时间
1 2 3 4
项目 工作时间 人 机 空闲时间 人 机 周程时间 利用率 人 机
现行 6 6 4 4 10 40% 40%
改良 6 6 0 0 6 100% 100%
(5).与劳动条件有关的因素。劳动条件(工作环境) 包括工作地的安全设施、照明、温度、湿度、 噪声、清洁卫生等的状况。劳动条件的好坏不 仅对工人身体和心理健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 作业要素时间消耗也有很大影响。 (6).与工人有关的因素。作业要素时间消耗与工 人的技术熟练程度、经验、责任心、情绪等有 关。
现行 6 6 4 4 10 40% 40%
改良 6 6 2 2 8 75% 75%
节省 --2 2 2 35% 35%
机 空闲 被装上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2 3
人 装上工件
时间
1
机 被装上工件
加工
空闲
5 6 7
加工
空闲 卸下工件
4 5 6 7 8
卸下工件 空闲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8 9 10
卸下工件 完成件放箱内 空闲
操作分析) 作 业 分 析(操作分析)
工作研究
2.1 作业概述
作业的定义: 工艺过程、运输过程及检验过程都是由许多基本 组成部分组成的,这些基本组成部份称为作业 或工序。它是指由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 个工作地上完成一定(一个或同时几个)劳动对 象的那部分工作活动。
2.1.1作业的组成部份 作业的组成部份——作业要素 作业的组成部份 作业要素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机
空闲
精铣第二面
人机操作程序分析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比较项目 人的工作(min) 人的工作(min) 拿起铸件,放上钻模,夹紧, 放低钻头,准备进刀,时间0.5 工作 内容 空闲 抬起钻头,取出铸件放在一边, 清除钻模的铁屑,时间0.75 空闲时间 工作时间 整个周期 利用率 1.25/3.75=33% 2.5 1.25 3.75 2.5/3.75=67% 机器的工作(min) 机器的工作(min) 空闲 在铸件上钻Φ12.7的孔, 时间2.5 空闲 1.25 2.5
人机操作图的构成
人 以适当的线段的长短代表时间比 例。如1cm代表10min等。 移开铣成件 在纸上采用适当的间隔分开人与 机,作出垂线。最左方为工人操 用模板量深度 作时的动作单元及垂线,在此垂 锉锐边 线上按所取的时间比例,由上向 下记录工人每一动作单元所需时 取新铸件 间。当工人操作时用实线(或其 清洁机器 它方式)表示,空闲用虚线 (或其它方法)表示,机器同样。 开动机器 待人与机器的操作时间均已记录 之后,在此图的下端将工人与机 器的操作时间、空闲时间及每周 空闲 期人工时数予以统计,供分析时 参考。 时间(min)
为了达到使作业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时 间,研究时必须将一项作业细分为作业要素。 作业要素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劳动动作组成。作业要素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可为基本要素与辅助要素。这种分 类的目的在于寻求要素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可能性,同时 要尽量在机动时间内做手动工 作。例如,半自动、自 动机床的操作工人利用该机床机动时间去操作另外的 机床,实行多机床管理。 任何作业都可以细分为许多要素,例如:“车某工件外圆” 工序可划分为:安装工件、开车、进刀、切削(走刀)、 停车、退刀、检验(测量尺寸)、卸下零件并放在适当 地方。
项目
现行方法 人 机 人 机 1.2 0.8 0.8 1.2 2.0 60% 40%
改良方法
节省
人机操作图 实例分析一
工作时间 (min)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移开铣成件,用压缩空气清洁 在面板上用模板量深度 锉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 放入箱内,取新铸件 用压缩空气清洁机器 装铸件,开动机器精铣 空闲时间 (min)
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
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主要有下列六类: (1).与劳动对象有关的因素。如工件、原材料的 性质、重量、尺寸、形状等。 (2).与机器设备有关的因素。如机器的功率、运 转速度、最大负荷限度及其它性能等。例如车 削加工,单件生产一般宜用普通车床,中小批生 产宜用六角车床,大批和大量生产宜用高效的 半自动(自动)车床。
时间(分) 人 装上零件
2 4 6 8
机 被装上零件
加 空 闲
工
卸下零件 修整和存放零件
被卸下零件 空 75% 闲
利用率
75%
再经改进,人一机程序如图4,单件作业时间缩短为6分/件,比现 行方法提高效率70%,人与机器的利用率达100%。
时间(分)
人 装上零件
(4).与工作地组织有关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机器设 备的布置、原材料(毛坯、半成品)和工具的放置位置 等。高效率的生产只有在工作地合理组织和布置的条 件下方有实现的可能。 厂内运输也是工作地组织工作之一。在现代制造工业 企业中,厂内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能利用起重 机、传送带等先进设备代替人力及手推车运材料及制 件,就可缩短运输作业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减轻工人劳 动强度。
项目 工作时间 (min) 空闲时间 (min) 人 机 人 机
现行方法 1.2 0.8 0.8 1.2 2.0 60% 40%
改良方法 1.2 0.8 0.2 0.6 1.4 86% 57% 机
节省 --0.6 0.6 0.6 26% 17%
周程时间(min) 利用率 人 机 时间(min)
0.2 0.4 0.6 0.8 1.0 1.2 1.4
周程时间(min) 利用率 人 机 时间(min)
0.2 0.4 0.6 0.8 1.0 1.2 1.4
机
空闲
空闲
1.6 1.8 2.0
精铣第二面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空闲
改良方法: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移开铣成件 用压缩空气清洁机器,装铸 件,开动机器精铣 锉锐边,用压缩空气清洁 在面板上用模板量深度,成品 放入箱内,取新铸件置机旁 空闲 共同工作 单独工作
(3).与工艺装备有关的因素。工艺装备简称工装, 是工具、夹具、量具和模具的总称。采用的工 装是否合适,不仅影响产品(零件)的质量,而且 对作业的效率影响很大。例如,可以使用粗锉 的作业,不要用细锉,因为用粗锉效率高。机加 工中的钻孔,单件生产一般采用划线;批量大时, 应采用高效的钻模,不仅能大大提高效率,又能 保证产品质量。又如在检验时,大批量生产中 应使用专用量具(如塞规、环规等)。
半自动车床车心轴外圆
人 从料箱取材料 将材料 装上车床 工作:车心棒外圆 工作:车心棒外圆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 产品:B239 机器:L25 机器:L25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现行 人 机 人 机 25 54 35 6 60 42% 90% 停止车床 卸下成品 放入成品箱 共同工作 2 5 3 改良 节省
2.2.3 研究对象:作业 2.2.4 研究主体:人为主体的作业系统 2.2.5 研究内容:影响该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各种因素
– – – – –
作业方法 作业环境 作业条件 原材料 设备与工装 人机作业分析 联合作业分析 双手作业分析
2.2.6 研究方法:
– – –
2.3 人-机程序图 机程序图
人一机程序图(Man-machine chart)用于记录作 业者和机器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以便分 析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的操作和机器的 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和效率。 图1 为某铣床工作人一机程序图。
作业分析的任务
就是分析并设计合理的作业结构,分析并改善 各项影响作业要素时间消耗的因素,并使各项 因素得到合理的配合,以达到缩短作业时间,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2 作业分析概述
2.2.1 作业分析的意义 通过程序分析,实现了整个生产作业(工作)系统及其 程序的优化,这就为各个操作(工作)岗位的优化打 下了基础,研究并解决每个操作(工作)岗位的作业 优化和标准化,这便是作业分析的任务。 2.2.2 作业分析的概念 通过以人为主或有人参与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 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组合,合理地布置和 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 少了作业的工时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空闲
精铣第二面
空闲
改善一:
将“准备下一工件” 准备下一工件” 放在加工周期内进行
人 准备下一工件 装上工件 时间
1 2 3 4
项目 工作时间 工作:铣平面 工作:铣平面 图号:B239/1 图号:B239/1 产品:B239铸件 产品:B239铸件 机器:4 机器:4号立铣 速度:80r/min 速度:80r/min 走刀量:380mm/min 走刀量:380mm/min 制作: 通力达 日期: 2000/08/18 人 机 空闲时间 人 机 周程时间 利用率 人 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