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溶解度(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溶解度
【题典演练】
命题点一、溶解度及其影响
1.向分别盛有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钠的烧杯里,各加入100g 100℃的热水,充分搅拌。

根据溶解度表中相关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钾C.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至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氯化钠
D.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2.气体的溶解度(S)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气体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

下表所列为A、B两种气体溶解于水中的相关数据:
)A.S A>S B B.S A=S B C.S A<S B D.无法比较
3.在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中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B.a、c两点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相同
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d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4.如图所示,甲、乙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
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
B.甲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加
C.乙试管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
D.乙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的质量增加
5.在室温条件下,对1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
(1)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2)乙溶液在加50毫升水的过程中,下列这些量逐渐增大的有。

①溶液的体积
②溶解度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质量
6.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填“放热”
或“吸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7.20℃时,向3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选填实验编号)。

(2)若要将此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可行方法是。

命题点二、溶解度曲线
1.如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阴影处(不包含曲线上的点)N为不饱和溶液,M为饱和溶液
D.P点表示20℃时M、N的溶解度相等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对图中曲线和a、b、c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a点表示在t1℃时,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C.b点表示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c点表示在t3℃时,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4.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

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向下移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溶液(填“甲”或“乙);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析出晶体(填“会”或“不会”).
6.如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填“>”、“=”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

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是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c=2b﹣a B.c=a+b C.c=a+2b D.c=2a+b
2.下列关于物质的溶解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B.t1℃时,10克硝酸钾可溶解在水里配成饱和溶液,所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克
C.把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D.t2℃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配成饱和溶液,则t2℃的食盐溶解度36克
3.小科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小科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钙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
4.向一杯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下列如图中符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B.
C.D.
5.市场上有一种一次性瞬冷冰袋,里面有一个独立的水袋和一些固体颗粒物,使用时把水袋拍破,水和固体颗粒物混合就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下列选项可以作为颗粒状固体的成分的是()
A.食盐B.氢氧化钠C.硝酸铵D.氯化钙
6.如图所示,斜线OB表示在20℃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
B.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44g
D.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D
7.如图所示,A、B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物质大
B.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等于t2℃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大于B物质的质量
D.当温度小于t1℃时,同温度下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8.已知KNO3在t1℃、t2℃时的溶解度分别为60克和90克。

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放入KNO3固体,充分溶解。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m乙=m丙<m甲<m丁
B.甲、乙、丙、丁中均为饱和溶液
C.将甲升温至t2℃,杯中溶液质量增加
D.将丁降温至t1℃,杯中没有固体析出
二.填空题(共1小题)
9.同学们用固体M做了如图实验,图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蒸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填序号)。

(2)小金同学认为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他这样判断的证据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氯化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1)表中X为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11.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小应设计并实施了如下三组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

(2)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10.0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
⑤计算:m1﹣m2=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本实验可推知,20℃时食盐的溶解能力
(填“>”“=”“<”)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3)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12.海水中的硼酸(化学式为H3BO3)可用于玻璃工业,下表为硼酸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硼酸饱和溶液中含有硼酸g
(2)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探究“温度”及“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解速率的影响。

三个烧杯中,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用“①”、“②”、“③”表示)。

(3)若要达到实验目的,需改变实验①中的一个条件是(从以下选项中选择)。

A.将20℃的水改为80℃
B.将水的体积改为50mL
C.将粉末状固体改为块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