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和酚》 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和酚》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醇和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
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醇和酚》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部分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烃类知识的延伸
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醛、羧酸等有机化合物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醇的定义、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通过
对比引入酚的概念,并重点阐述了酚的化学性质。

教材内容编排注重
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实验探究、图表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烃类的相关知识,对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醇和酚这类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学生可能会在理解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醇和酚的定义、分类和物理性质。

(2)掌握醇和酚的化学性质,能够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醇和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2)醇和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2)酚的酸性和显色反应的原理。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讲授法:讲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等重要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醇和酚
的化学性质。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2、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
习醇和酚的相关知识。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醇和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如酒精、苯酚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醇和酚。

2、讲解醇的概念和分类
(1)介绍醇的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
合物称为醇。

(2)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3、探究醇的物理性质
(1)展示几种常见醇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等。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阅资料,总结醇的溶解性、沸点
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4、学习醇的化学性质
(1)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演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2)醇的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实验演示: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迅速插入乙醇中,反复
几次,观察现象。

讲解:醇在铜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
成醛或酮。

②燃烧
引导学生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演示: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加热至 170℃,收集产生的气体。

讲解: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至 170℃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5、对比学习酚的概念和性质
(1)介绍酚的定义: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

(2)通过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酚的化学性质与醇的不同之处。

(3)实验探究酚的酸性
实验演示: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再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苯酚是否具有酸性?如果有,酸性强弱如何?
(4)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演示: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现象。

讲解: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会显紫色,这一反应常用于苯酚的检验。

6、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羟基所连的基团、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总结醇和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7、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8、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醇和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醇和酚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化学用语书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