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跳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体育跳远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育部门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校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对音乐、体育等素质类的课程也逐步加以重视。
其中,跳远作为小学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对跳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着重要影响。
那么,如何强化跳远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关键词:小学体育;跳远教学;创新实践
一、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尴尬
在现今这个信息化社会,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回家后深陷网络世界,变成了所谓的“低头族”。
这样的情况不仅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了损害,更挤压了他们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而使得他们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然而,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已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教育各方的高度重视。
小学的体育课堂如今成为了学生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的关键环节。
跳远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基本技能之一。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跳远的认知程度不足,指导力度也有所欠缺,这使得跳远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决定开展本次研究活动,以期提升小学跳远教学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课堂跳远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结合模仿与创新
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容易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跳远的动作要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跳远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动物跳的模仿为切入点,打造一个活泼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是蹦蹦跳跳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兔子、青蛙、袋鼠……”接着,教师可以引导:“那你们能模仿一下这些动物是怎么跳的吗?”
这样的提问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学生们模仿完动物的跳跃
动作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有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模仿小兔
子跳的时候,具体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总结出以下三个步骤:起跳、
腾空、落地缓冲。
这时,教师可以趁机讲解跳远动作与动物跳跃动作之间的异同,让学生在模仿小动物跳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包括
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四个环节。
(二)善用教学语言,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尤其在体育教学中,恰当的教学语
言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1)运用艺术化语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堂导入环节对于一节
体育课的成功至关重要。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纯知
识性的语言理解有所困难。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语言的艺术,将知识悬疑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从而在跳远的乐趣中强化体育学习的动机。
(2)运用幽默语言,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把控力。
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
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更好地理解教师
讲授的知识内容。
而良性的师生关系也能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求助教师,自
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过程。
幽默的语言可以无形中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为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语言艺术调动起体育课堂的
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
(3)巧用激励性语言,完善教学评价。
小学体育教师应适当增加激励性语
言的使用频率,帮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信心。
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以
免打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跳远表现时,可以说:“这
次跳远你做得很好,如果下次能再注意一下起跳姿势,就更完美了。
”这样的评
价既肯定了学生的表现,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4)活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语
言教学,更是肢体语言的教学。
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示范动作,配
合语言讲解,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
比如,在教授蹲踞式跳远的腾空
环节时,教师可以亲身示范,展示出正确的腾空姿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起跳腿
如何向前上方提举,身体如何呈团身蹲踞姿势。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视
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刺激,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
(三)精准掌握学生能力,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力发展状况、成长
经历等因素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因材施教。
新课程理念也明确提
出了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日常
生活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结合课堂表现精准掌握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水平,并
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
在跳远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首先教授助跑动作,引导学生掌握助跑时
的节奏控制、步幅变化技巧等。
为学生预留足够的实践练习时间,让他们亲自感
受助跑过程中步幅变化、节奏控制等对跳远的影响,通过反复实践找到适合自己
的助跑频率。
在实践练习后,教师应进行实地检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助跑技能掌握程度进行科学的层级划分。
对于完全掌握技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升性的建议,让他们在自我
练习中不断提高,也可以让这部分学生指导只掌握部分技能的学生,帮助其获得
助跑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对于技能掌握不足的学生,教师需要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学生未能掌握技能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该部分
学生开展语言指导、肢体动作示范等方式的教学活动。
(四)精细化指导,促进动作规范化
立定跳远是一项对细节要求很高的体育活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的
跳远姿势和成绩产生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细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每一
个环节都得到充分讲解和指导。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时间和空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并主动向教师寻求个性化的帮助,以完善跳远动作规范,进而提高成绩。
针对蹲踞式跳远的四个环节,教师应从细节角度进行教学。
在助跑环节,教
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助跑技巧,如最后几步的加速跑中,最后一步的步幅应略小于
倒数第二步,以获得更大的踏跳力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节奏
和踏板点。
在起跳阶段,学生需要注意控制起跳角度,教师可以通过在沙坑上方
悬挂击打物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起跳位置和角度。
腾空阶段的训练则
需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平衡类体育教学内容整合,
提升训练实效。
在落地环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收腹、向前伸腿的动作要领,并纠正学生的落地姿势,以获得更理想的跳远成绩。
教师可以利用“仰卧举腿”
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向前摆腿的技巧,更好地完成落地动作。
总的来说,创新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跳远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善教学方式,注重细节的指导,以此提
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跳远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学平.对小学体育教学中跳远教学的分析[J].拳击与格斗,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