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会实务】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一)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与有关原保险合同收入或费用不得相互抵销本准则规定,再保险分出人不应当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收入或费用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费用或收入相互抵销。

这里“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收入”指再保险分出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准备金、分保费用、赔付成本等;“再保险合同形成的费用”指再保险分出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向再保险接受人分出的保费等。

分出业务的分出保费及摊回金额与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及相关费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与实质不同。

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是再保险分出人向投保人销售保单,为承担源自被保险人的保险风险责任所取得的收人;分出保费则是再保险分出人向再保险接受人购买保险所付出的代价,不同于共同保险业务各保险人之间对保费收入的分配。

分出业务各项摊回金额是对再保险分出人由原保险合同所引起的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赔付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的补偿,而非对原保险合同受益人的直接赔偿或给付。

因此,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再保险分出人原保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的经济内容与实质,再保险合同分出业务的分出保费不应直接计人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借方进行抵减,再保险合同分出业务摊回准备金、摊回赔付成本、摊回分保费用不应直接计入原保险合同提取准备金、赔付成本、手续费支出等的贷方进行抵减,都应单独确认人账并在利润表中单独列报。

(二)分出保费、摊回分保手续费及摊回赔付成本的处理
1.分出保费、摊回分保手续费、摊回赔付成本的确认
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
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和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而冲减原保险合同相应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冲减相应的应收分保准备金余额;同时,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这里“摊回的分保费用”指摊回的分保手续费。

摊回准备金和摊回赔付成本的区别在于:摊回准备金是预计由再保险接受人补偿的金额;摊回赔付成本是由再保险接受人实际补偿的金额。

因此,在确认摊回赔付成本的同时应冲减相应的摊回准备金。

分出保费、摊回分保费用、摊回赔付成本的计算方法因再保险合同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计量金额一般由保险人业务部门根据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确定。

【例27-2】20x7年1月31日,乙公司与客户刘某签订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保险金额为360万元,自20x7年2月1日零时合同生效,保险期间为1年;刘某于合同生效当日一次性交纳保险费0.72万元,乙公司开始承担保险责任并确认了保费收入。

该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属于乙公司与E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公司)签订的溢额再保险合同约定的业务范围。

该再保险合同约定:每一被保险人的意外险自留额为l00万元,E公司的分保额最高限额为300万元,分保手续费率为25%。

20x7年7月10日,被保险人刘某发生车祸死亡,乙公司确定该事故属于全额赔偿责任范围,于事故发生当月确认了赔付成本360万元。

20x7年7月29日,乙公司向刘某家属支付了保险赔款,该保险事故结案。

乙公司就上述业务计算出应向E公司分
出的保费金额为0.52万元[0.72(360-100)÷360],分保手续费金额为0.13(0.52X25%)万元,应从E公司摊回赔款金额为260元
[360(360-100)÷360],乙公司分出保费、摊回分保费用、摊回赔付成本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x7年2月,确认分出保费及摊回分保费用。

借:分出保费 0.52
贷:应付分保账款——E公司 0.52
借:应收分保账款——E公司 0.13
贷:摊回分保费用 0.13
(2)20x7年7月,确认应摊回的赔付成本。

借:应收分保账款——E公司 260
贷:摊回赔付支出 260
注:实务中,保险公司对于保险事故发生后很快(一般指当月)能够结案定损的,往往不提未决赔款准备金,本例即属于此种情况,因此在确认摊回赔付成本时不涉及转销相关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处理。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
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