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课标内容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知识体系导学
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风带示意图,
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分布,对各地的和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
⎧ 的地球表面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受 影响
(2)类型⎩⎪⎨⎪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b 、e 高纬环流:
【特别提醒】
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大气环流的区别
(1)注意三圈环流与热力环流的区别,热力环流是指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三圈环流形成的基础。

(2)我们平时所指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三圈环流中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等。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 (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B 、E
副极地低气压带:C 、F 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
⎧H 、K :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I 、L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J 、M :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特别提醒】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数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数,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其不同季节的纬度不同,可参照副热带高气压带与30°N 的位置。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在30°N 以北,为北半球夏季;在30°N 以南为北半球冬季;正好穿过中间为春、秋季。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冬季 。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 的差异。

2.分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 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分布。

3.影响:冬、夏两季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四、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 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2.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典型地区: 东部和南部。

(1)东亚季风区⎩⎪⎨⎪⎧⎭⎪⎬⎪⎫冬季: 季风夏季: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季风区 ⎩
⎪⎨⎪
⎧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典题精研】
[典例1][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图解思路]
[答案]
【考点精析】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应用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上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方法技巧】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
(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欧亚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也可能是南亚的西南季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也可能是离岸风带或山地背风坡;多雨地区可能是低压带影响,也可能是某风带的迎风坡。

【题组精练】
[2022·洛阳模拟]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

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北风
4.热带辐合带()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关键能力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典题精研】
[典例2][2018·江苏卷,1~2]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B.5月~9月
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
[图解思路]
[答案](1)(2)
[感悟核心素养]
【考点精析】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二、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的。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方法技巧】季风环流的判断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陆地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陆地近地面有高压中心(9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偏南风为北半球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

【题组精练】
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下图1 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A.冷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B.暖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C.暖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D.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2.若某年份1 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
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3.[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3分)
关键能力三分析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
【典题精研】
[例3][2020·北京卷]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地36小时内的实况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本时段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
C.海陆风D.台风
[图解思路]
[答案]
【考点精析】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4.降水差异成因的分析方法
(1)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大气环流不同,即受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或季风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2)地形(迎、背风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

例如,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侧,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

(3)海陆位置:若两地纬度相当,距海远近不同(两地之间无高大山地的阻隔作用),且降水季节分布相同,但降水量差异较大。

例如,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4)洋流因素:发生在沿海。

主要表现为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例如,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也与寒暖流有关。

【题组精练】
[2019·北京卷,3]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
[2022·山东省一模]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图)。

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149 mm B.239 mm
C.321 mm D.351 mm
3.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
C.大气环流D.地形
第15讲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必备知识
一、
1.(1)大范围有规律(2)水热天气气候
2.(1)均匀地转偏向力(2)a、d c、f
3.(1)A副热带高气压带D、G(2)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二、
1.太阳直射点
2.北移南移
三、
1.海陆热力性质
2.(1)印度低压(2)纬向带状
四、
1.季节
3.亚洲(1)西北东南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一
[典题精研]
[典例1]答案:D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由盛行风向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选B。

第2题,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选B。

答案:1.B 2.B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②两处位于近地面的信风带内,所以①处风向为东北风,②处风向为东南风。

第4题,热带辐合带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其影响的地区
降水较多。

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答案:3.C 4.A
关键能力二
[典题精研]
[典例2]图解思路:不大偏北偏南夏
答案:(1)C(2)B
[题组精练]
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说明此时亚欧大陆气温低,为冬季,故甲地气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冷高压切断了完整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D项正确。

第2题,据题意,若某年份1 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则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较强,说明冬季气温较低,则冬季气温距平为负值,A项错误;与梅雨天气早晚和登陆台风的次数关系不大,B、D两项错误;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使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故C项正确。

答案:1.D 2.C
3.解析:从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看,有明显的干湿季,1月是东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7月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属于向岸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因此,图示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季风性”。

再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南半球夏季)吹西北风,是湿季;7月(南半球冬季)吹东南风,是干季。

答案: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

关键能力三
[典题精研]
[典例3]图解思路:D
答案:D
[题组精练]
1.解析: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

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 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

答案:D
2~3.解析:第2题,由材料知,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 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 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值在150~250 mm之间。

只有选项B在此范围之内。

第3题,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降水少;再考虑周边的山脉走向与夏季风的风向,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2.B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