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成绩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7题。

(16分)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子瞻于匡庐道之矣。

此亭不暱①于山,故能尽有山。

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②层霄而上。

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

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

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③然。

而众妙都④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妙赏亭》)【注释】①暱:同“呢”,亲近。

这里指挨近,靠拢。

②掖:搀扶。

挟持。

③沤:水中气泡。

④都:汇聚。

1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
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14.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3分)
(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临: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

(3分)
活动收获卡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

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

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

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_____________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_____________的心情。

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

(16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②不登③,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④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⑤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⑥酒,瀹⑦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背:远离。

②比:连续,常常。

③登:丰收。

④安:以……为安,这里是习惯的意思。

⑤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⑥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

⑦瀹(yuè):煮。

16.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1)太守之乐.其乐也()(2)太守谓.谁()
(3)余自钱塘移守.胶西()(4)时相与
..登览()
17.用“/”为【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不知人之.乐/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B.醒能述以.文者/以.修补破败
C.醒能述以文者./发之白者.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闻而.赋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乙】文中点明“超然台”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两文以“乐”为主线,【甲】文表现了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乙】文表现了苏轼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用四字短语填空,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
...,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伛偻
..提携()②泉香而酒洌.()
③杂然
..而前陈者()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13.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14.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

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

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

余购以月俸,茨③墙剪阖④,易檐改涂。

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己巳三月记(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

②堂皇:广大的堂厦。

③茨:用茅或苇盖屋子。

④阖:草帘子。

⑤夭阏(è):阻塞。

【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余购以月俸
1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自北门桥西.行()②为南唐避暑所.()
③以一官易.此园()④太守之乐.其乐()
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7题。

(16分)
13.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

(2分。

断对1处1分。

多断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4. (1)居高面下(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

[3分。

(1)1分。

(2)2分,写“置亭于屿”也对]
15.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

[5分。

(1)3分。

(2)2分。

意对即可]
16.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

(3分。

意对即可。

只写“能欣赏妙景”得1分)
17. (1)悠闲自在(2)得意[3分。

(1)1分。

(2)2 分,仅从“快乐”层面作答给1分。

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

(16分)
16.(4分)(1)以……为乐(2)为,是(3)做……太守(做太守)(4)一起
17.(2分)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18.(2分)D
19.(4分)(1)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而宾客跟随在后面。

(2)我已经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20.(2分)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摘录其中的半句得1分)
21.(2分)与民同乐知足长乐(超然达观等)。

【译文】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当然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已经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三)
7.(1)遮盖 (2)茂盛 (3)宣扬 (4)写下
8.D 【解析】D项表转折,A、B、C三项均表修饰。

9.D【解析】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10.D【解析】"醉翁亭"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而"丰乐亭"的命名是为了"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1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处偏僻,而且政事简单。

(四)
12.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错乱的样子;④靠近,到。

13.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

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14.①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②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5.“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五)
16. 余/购以月俸
17. (1) 向西 (2)处所,地方 (3)交换 (4)以……为乐
18.(1)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我每天都到这里来。

(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19. ①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②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因势取景,取了和“隋园”同音的“随园”的名称;③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20. 甲文作者愿意花三百两银子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并以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乙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且能与游人同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译文】
甲: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

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

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

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

三十年后,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

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

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
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形势选取景色,而不改变山原来的形势,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园子落成之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那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每天都来。

”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

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

”那么我的做官不做官,跟我住进园子的时间长久不长久是相依赖的。

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

我竟用一个官职换取了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是可以想见的了。

乾隆十四年三月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