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观及教育实践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观及教
育实践初探
基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观及教育实践初探儿童教育是启蒙教育,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然而,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或是了解的不深刻。

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因此,我们广大幼教工应转变观念,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

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要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到儿童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优组织,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教师则要灵活地扮演好活动中的多种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变演员为导演,成为一个快乐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儿童所需、所想,走进他们的心里,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探索正确的儿童观,并用它来修正幼教实践时,注意把握四点:
一、通过分析儿童行为表现来寻找教育者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一个多能的操。

他们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

经过成人的鼓励和训练,孩子能够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穿鞋袜、系鞋带、扣扣子、带手套。

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爸妈心中的“小太阳”,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被长辈包办了,以至于上
了幼儿园穿衣裤、系鞋带这类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

我园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这一情况,在取得家长配合后,我们开展了“灵巧小手动一动”、“比一比谁叠被子最好看”等主题活动,开展了“编辫子”、“给宝宝穿衣服”等游戏活动,通过练习一双双小手真的很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真能做了。

由此我感到:正确的儿童观应首先树立在被扣上许多帽子的儿童的正确态度上,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和一些自由自在的尝试。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不断地寻求自己的责任和教育对策,只有这样,教师所掌握的理论上的儿童观才能获得最初的教育和实践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