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第12课 小足球:脚内侧传…》陈福生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二
《足球脚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南安市翔云中心小学
姓名:陈福生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兴趣为准则,通过移动设备工具(电脑、手机)地合理使用,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脚内侧传球的方法,并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科学2011课标版第一课时,传接球是足球比赛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攻战术的基础,是组织进攻、变换战术和创造射门的手段,对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脚内侧传球,它的触球面积比其他的踢球部位都大,可以更容易控制球,是进行短距离准确传球和射门的理想方法。
它包括:助跑、撑地、展髋、推球四个部分,重点在于传接球时,脚内
侧脚型固定,难点在于上下肢协调配合。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理特点:此阶段学生的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但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发展,可塑性强能够完成本单元所选内容。
心理特点:此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影像教学法、合作练习法进行有效教学,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
运动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三年级的同学,(其中男:12人,女:12人)他们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模仿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较强,本课授课的内容是脚内侧传球,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挂饰图的展示、视频的欣赏、教具的使用,学生的交流,在一定层面上,树立学生的动作表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教学作准备。
三、单元设计
课时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措施
四、教学流程
五、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足球脚内侧传球》
本单元共三次课,本课为第一次课
教学
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特点以及应价值.
二、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掌握脚内侧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的观察、交流、应变能力,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1
足球脚内侧传球
1.认知目标:了解脚内侧传接球的
技术特点以及应价值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掌握脚内
侧传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的观察、交流、应变能力,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重点:传接球时,脚内侧脚型
固定
难点:上下肢协
调配合
辅助器材:
1.移动设备使用(树立动作表象)
2.田字格(练习固定脚型)
3.足球卡片(认识脚内侧的位置)
2
行进间脚内侧传球
1.认知目标:了解行进间脚内侧传
球的技术特点以及应价值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掌握行进间脚内侧传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的观察、交流、应变能力,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重点:传接球时,脚内侧脚型
固定
难点:合理快速准确判断球的
落点、时机
辅助器材:
标志旗(判断球的路线)
1.标志桶
2.足球卡片
3
行进间脚内侧传球
(2pk1)1.认知目标:了解行进间脚内侧2过
1传球的技术特点以及应价值
2.技能目标:大部分学生明白行进间脚内侧2过1传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的观察、交流、应变能力,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重点:合理准确
判断球的行进
路线
难点:跑动、配合意识
辅助器材:
1.标志旗(判断球的路线)
2.标志桶
体育课
开始热身部分
9分钟
学习提高部分
28分钟
恢复整理部分
3分钟
课堂常规(介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游戏:体后传球
游戏:淘气的小球门
集体足球牵拉操
保龄球挑战赛
脚内侧传球自学
三人胯下传球
游戏——抓螃蟹
游戏:6
PK
3移动球门赛
放松操
放松操
教学重
点、难
点
重点:传接球时,脚内侧脚型固定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课的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形式
组织措施
次数、
时间、强度
开始热身部分
1.课堂常规(略)
2.游戏名称:体后传球
排头同学依次快速进行体后传球,直至每人各持一球。
1.体委集合、整队、报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教学内容、要求
4.学生专心听讲
5.处理见习生
组织队形:
要求:
配合默契
2’
开始热身部分
1.游戏:淘气的小球门
各组排头两位同学手持移动球门自由跑动,其余同学则在规定的区域内自由带球,并将球传至球门内者得一分,最终计算总分。
2.集体足球牵拉操:
方法:学生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同时传递两个球等相关动作指令。
1.教师布置好场地设施
2.讲解示范各环节的注意事项、要求
3.将学生分成两组,统一指挥进行比赛
4.学生认真听讲,并随时进入比赛状态
5.教师示范足球操
6.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队形:
要求:积极参与
组织队形:
要求:牵拉动作到位
4’
3’
学习
提高
部分
一、尝试、体验
1.游戏---小小保龄球
方法: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
每组间距“保龄球”(6个标志桶)4米,比赛伊始,各
队采用
脚传球接力形式击倒“保龄球”
用时最少者获胜。
二、脚内侧传球
以右脚为例:
直线助跑,左支撑腿在球侧,
膝关节微屈,脚趾指向出球方向,右脚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膝、踝关节外展,脚尖稍翘,以脚内侧击球。
重点:脚尖稍翘、脚底与地面平行
难点:触球部位
(1)固定球练习——脚背内侧脚形练习
方法:学生用粉笔在地上画出“田”字格,字格内摆放一粒足球,两人相对应的支撑腿分别与“∣”平行,摆动腿则尽量与“一”平行,进行固定脚弓练习。
同时进行脚弓推压球练习。
A.双人正面脚弓同时进行直线推压球
B.原地固定球传准练习
(2)原地传接球练习
标志盘距离球3米,并将球放在田字格内,进行传准练习
(3)三人胯下传球练习
1.教师组织、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进行尝试、体验
3.教师准备浸有水滴的足球
4.师生进行比赛
5.师生共同观察传球后,脚背
上足球遗留在脚背上的位置,并一起讨论。
6.教师引导脚内侧传球的概念
7.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找出脚内侧传球的技术特点。
8.教师给出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教学步骤、要求
9.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VCR、挂试图学习步骤,合作学习
10.小组长利用手机拍摄本组成员的技术动作,并进行对比,提出问题
11.师生共同回答问题
12.教师强化无球练习注意事项(田字格)并一起练习
组织队形
要求:尽量将保龄球击倒
组织队形:
要求:在田字格内进行脚背内侧练习
组织队形:
4’
16’
C.
游戏——抓螃蟹
方法:
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在外围,形成一个圆圈,另一部分同学在圈内以“螃蟹”的姿势进行移动躲闪,外圈同学对内圈的同学进行传球,内圈同学一旦被球碰到,立即淘汰。
要求:
1.传球力度适宜
2.传球时,不能踢高球
三、游戏:6
PK
3移动球门赛
方法:3分钟计时赛,例如红队PK白队,红队3名队员手持2个移动球门自由闪躲,白队队员必须将球穿越球门才得1分,反之红队剩余3名队员若将球带到红队的底线算得1分。
13.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14.学生认真听讲
15.统一指挥进行比赛
16.师生共评,总结缘由
要求:球尽量一次性从胯下穿越过去
要求:
1.尽量传准
2.传球力度适宜
3’
5’
恢复
整理
部分
1.集合整队放松
2.教学效果评价
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4.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1.伴随歌曲“小白船”进行放松
2.课堂效果互评
3.收拾器材
要求:
认真听讲
3’
场地
器材
录音机:1台
足球:25个
标志筒:80个
挂图:25张
电脑5台
手机5部
标志杆4
双面胶:2圈
预计
运动
负荷
最高心率:150—160次/分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练习密度:30%—35%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氛围活跃,学生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教学效果显著。
六、教学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淘气的移动球门应用,取代了固定球门,丰富游戏的趣味性;通过集体足球牵拉操热身环节,激趣横生。
在教学环节中事先巧设浸泡的足球,让学生进行尝试体验,通过脚背上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