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19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九)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7分)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

来寓姑苏,乐高尚,称处士。

骚情雅思,凡知已者悉当时英杰。

然不业程文。

元和、长庆间,深为令狐文公器许,镇天平日,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献于朝,辞略曰:“凡制五言,包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谨今缮录,诣光顺门进献,望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属元稹号有城府,偃仰内庭。

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

由是寂寞而归。

遂客淮南。

杜牧时为度支使。

极相善待,有赠云:“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祜苦吟,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如杭之灵隐、天竺,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权,润之甘露、招隐,往往题咏绝唱。

尝谒淮南李相,祜称“钓鳌客”,李怪之曰:“钓鳌以何为竿?”曰:“以虹。

”“以何为钩?”曰:“新月。

”“以何为饵?”曰:“以‘短李’相也。

”绅壮之,厚赠而去。

卫蘧伯玉①耻独为君子,令狐公其庶几,元稹则不然矣。

十誉不足,一毁有余,其事业浅深,于此可以观人也。

稹谓祜雕虫琐琐,而稹所为,有不若是耶?忌贤嫉能,迎户而噬,略己而过人者穿窬②之行也。

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声华不借钟鼎,而高视当代,至今称之。

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岂若彼取容阿附,遗臭之不已者哉。

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卫蘧伯玉,人名。

卫国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历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卫国形象的代表。

②穿窬(yú):穿壁翻墙,指偷窃行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靡.有宗师 ( ) (2)诣.光顺门进献( )
(3)绅壮.之 ( ) (4)祜能以.处士自终其身(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极相.善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令狐公其.庶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以.诗三百首献于朝/以.勇气闻于诸侯 D.深为.令狐文公器许/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文章中,元稹向皇上说的话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若奖激大过,恐变陛下风教。

(2)不遇者天也,不泯者亦天也。

5.联系全文,概括张祜这一人物的特点?(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13分)
①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②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睛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③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④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6.第①段交代了龙井的、。

(2分)
7.第③段“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2分)8.对“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 就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于是(人们)特意相传认为龙居住在这里。

B.(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世上)相传认为是有龙居住在这里的缘故。

C.(人们)于是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D.(人们)却在这里祈祷,这祈祷就总会应验,所以(世上)相传认为有龙居住在这里。

9.本文第②段在表现手法运用上很有特色,请选一角度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 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4分)
寒假文言文每日一练(十九)答案
一、
1.(4分)(1)无、没有 (2)到……去 (3)以……为壮(认为…雄壮) (4)用……身份或凭借……身份
2.(2分)D (A.代词帮助,辅助 B.大概一定 C.把凭借 D. 都表被动)
3.(2分)忌恨贤才(意思对即可)
4.(6分)(1)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

(奖激,大过,风教各1分)(2)(3分)(他)没有得到君王的赏识,是天意;(他)的美名不被泯没,也是天意!(遇,泯,判断句各1分)
5.(3分)为人清高、精于诗赋、正直、不曲从讨好或不阿谀逢迎、性爱山水(写出三点即可)二、
6.(2分)龙井的地理位置、得名的缘由。

7.(2分)为了让人们明白井中有龙是真的(呼应有龙),而“龙井”的名声也因此在当时大大出名(或“龙井”名声大的原因)。

8.(2分)(C)
9.(3分)示例(1):对比。

(1分)把西湖“岸湖之山多力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与龙井进行对比,说明这里的泉水引人注意的原因。

(2分)示例:(2)衬托(1分)。

通过对龙井周围的西湖。

、浙江的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映衬出龙井的美德。

(2分)
示例:(3)借景抒情(1分)。

通过对西湖、钱塘江、龙井泉的描写,来表达对龙井泉美德的赞美。

(2分)
10.(4分)、作者并不着力描绘龙井的美景,而是刻意宣扬其品德。

(2分)不为美色所诱,不为威武所屈,润泽万物的美德。

(2分)(如只抄原文“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给2分)
【译文】(一)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来到姑苏寓居。

他为人清高,就称自己为处士。

张祜颇有诗才,他的知心朋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

然而可他却不习科举文章。

在元和至长庆年间,张祜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

令狐楚的奏章大意说:“凡作五言诗.应包含六艺。

如今人多文笔放诞。

诗坛没有宗师。

张祜多年流落江湖,很久以来精于诗赋。

他钻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辈诗人推崇,诗赋风格罕有人比。

谨此请人抄写其诗作,到光顺门进献,乞望皇上交给中书省、门下省办理。

”张祜到京城,正值元稹号称心机深陷难测,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皇上于是把元稹召来,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

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

”皇上听了点点头。

就这样,张祜寂寞归乡。

张祜于是寓居淮南。

当时杜牧当度支使,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张祜作诗常反复吟诵,雕琢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应,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张祜生性喜爱山水,游览了许多有名的佛寺,例如杭州的灵隐寺、天竺寺,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善权寺.润州的甘露寺、招隐寺,所到之处往往题诗作赋。

张祜曾谒见淮南节度使李绅相公,张祜自称为“钓鳌客”。

李绅觉得不同寻常.就闹:“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说:“用彩虹。

”“用什么做鱼钩?”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

”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回答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

”李绅觉得张祜气势雄壮,就赠给他很多礼物让他走了。

卫同蘧伯玉以独为君子为耻,令狐楚先生大致与他相似,元稹却不是这样了。

十次赞誉尚嫌不足,一次毁谤就已有余。

人的成就大小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元稹说张祜的成就是琐细的雕虫小技,而元稹的本事也还不就是这一套?忌恨贤才,不等他进门就加以陷害,宽待自己而苛求他人.是穿壁翻墙的小人勾当。

张祜能以处士身份终其一生,他美好的名声不靠钟鼎而传扬.却能高视阔步于那个时代,至今为人称道。

他未得君王赏识,是天意;他的美名不被泯没,也是天意!这难道是那种曲从讨好、阿谀逢迎而遗臭万年的人所能比得了的吗?
(二)
龙井,旧称“龙泓”,离钱塘有十里路。

吴国赤乌年间(三国孙权的年号),从事求仙活动的葛洪曾经在这里炼丹,他的事迹在《图记》中有记载。

这个地方在西湖的西边,浙江的北部,风篁岭的上面,其实就是深山乱石中的一眼泉水。

每逢干旱时节,在别的祠堂祷告求雨没有效果,就到这里来祈求,在这里祷告,就有祷词回应,所以传说认为有龙住在这里。

泉水,是山的灵气的表现,西湖深邃美丽空阔,拥有阳光、烟雨等景色;菱角芡草荷花等在里面生长,龟鱼鸟虫等在里面生活,漫游悠闲,蜿蜒成片,阴晴天气,各有奇异的景致,话语是形容不了的。

所以西湖岸边的山大多被西湖引诱,而不值得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西湖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根本就不管湖岸的山上有没有泉水)。

浙江地处吴越之间,一天之间浪涛从海上来多次,猛烈拍击海岸并迅速远去,就像虎兽受惊风雨发怒,所遇到的东西都被摧毁,阻挡它的东西都被冲坏,登高而望,使人毛发全部竖立,情不自禁的害怕。

所以海岸的山多被海浪危胁,没有空产生泉水(全句大意是:海边吸引了游人的注意力,也不会注意岸边山上有没有泉水)。

只有这个地方曲折幽静远离大海西湖,本身没有绚丽景色的诱惑,来分散(弱化)它的灵气;外部也没有雄壮景色的威胁,来抑制(弱化)它的灵气。

所以山岭的左右,大多数都有许多泉水;龙井泉就是最著名的。

源头越深,喷发的就越远。

它的蓄水不断,所以向外涌出也无穷无尽。

龙井泉的美德,就达到了这个程度,所以说它是神灵的嘴巴,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元丰(宋神宗年号)二年,有杰出辩论才能的法师元静,从天竺(今印度)辞退了讲经的工作,在这座山的寿圣院里休养。

寿圣院离龙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钱塘办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寿圣院的,都从龙井经过。

元静法师于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子,又带领他的徒弟们围着亭子念诵“浮屠法”,希望能够告慰所谓的“龙”。

突然有大鱼从泉中跃出,观看的人都感到惊异。

然后都明白了井中有龙是真的,而“龙井”的名声因为这在当时大大出名。

这一年我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拄着拐杖送我到风篁岭上,指着龙井说:“这眼泉水的品德最美了,像西湖一样美丽,不能迫使它的立场动摇;像钱塘江一样雄壮,不能强迫使它屈服。

产生在天地之间,融合阴阳之气,来积蓄它的水源,流出它的泉水,来润泽万物。

就算是古代圣贤之人,又怎么能超过它呢,你何不替我记下来?”我说:“好,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