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印染艺术:夹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古老的印染艺术:夹缬
展开全文
在古北水镇的众多建筑中,有一间“永顺染坊”格外引人注目。

永顺染坊由晚清年间一个叫张聚魁的染匠开设,在古北当地以“永顺染,草木色”而著名,时至今日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夹缬(xié)”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异常美丽的图案,以及取自天然的染料,引起了我们探究它的兴趣。

于是,一幅古代印染技术的文化手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缬,古代汉语里专指在丝织品等物上印染出图案花样。

夹,则是对印染工艺的描述。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有“三缬”——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

绞缬和蜡缬在今日中国的西南地区仍较盛行,夹缬于唐代盛极一时,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着的便是夹缬彩装,之后渐衰,至明清便如凤毛麟角,渐不为人所知。

隋代前后的《二仪宝录》记载:“缬,起于秦汉间。

”夹缬印染在唐代得以大发展,唐玄宗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夹缬便是见证。

夹缬在颜色上的变化出现于宋代,由复色变为单色。

唐代的艳丽和繁文缛节被一一舍去,大幅度的退却之下,最后仅剩蓝白两色。

色彩的重要性终让位于图形。

夹缬图案,蓝底白花,对比强烈,纹样多以戏曲人物为主,剧种
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辅以花鸟虫兽等大吉祥纹样。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

简而言之,就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

先来看一看染料
《诗经》中有“绿衣丝兮,女所治兮”,“终朝采绿,不盈一掬”的诗句,可见我国以植物印染织物的历史由来已久。

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

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据《永嘉县志·风土》记载:“陆地则种豆芋、麻、枲、木棉之属,女红罕事事剪锈,惟勤纺织,虽女孩老媪未当废织,纺织如此,印染也然”。

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
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通志温郡蓝靛》又载“红花靛青二种,颇利于民,实其地之专产,又言蓝有三种,蓼蓝染绿、大蓝染碧、槐蓝染青三蓝皆可为靛“。

农历六月中旬前后靛青叶生成熟,呈黄绿色,杆高一米左右,以手指碾碎液汁变青,此时可摘割,再隔二三月,可第二次摘割,蓝叶之内含有靛质,浸于水中使之发酵。

打靛的场景很美。

先将靛青的嫩枝入水泡,然后加石灰,再将液体放入2米见方的池子里,用棍子打,打出肥皂泡一样的靛花,到靛花满池,加入菜籽油,然后将上层的水排出,下层粥一样的就是染色用的靛青。

靛青膏制成,然后在恒温室内保存,并在靛青膏中保持足够的水份,用时加入发酵剂及发酵培养剂即成为植物染料靛青用于染缬。

它在水中和织物相遇,再在空气中氧化成靛蓝色,长久不褪色。

蓝夹缬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实践的过程,原生态的劳作洋溢着奇妙流畅艺术之美。

1.准备土布。

取长10米、宽50厘米的干净棉布浸水,晾干,等分折成40厘米长左右,做好记号,卷在竹棒上。

2.准备靛青染料。

(如前所述)
3.装土布于雕板:利用竹尺,对照棉布上的标志,将布依次铺排于17块雕板之间,然后拴紧雕板组框架,拧实螺帽。

4.入缸染色:利用杠杆吊雕板组入缸,开始染色。

浸染半小时左
右,吊离染缸,于空中稍作停留;进行第二次浸染;然后将雕板组上下翻转,做第三四次浸染。

浸染过程中注意整理棉布褶皱处,以防发粘。

5.卸布洗晾:将布从雕板下取下,平铺在河水中漂洗,然后甩于高竹架上晾干。

夹缬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艺,它堪称我国传统印染工艺的活化石,是一种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民间手工技艺。

遗憾的是,它在中国已难觅芳踪,只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日本的正仓院被当做国宝供奉起来。

我们尝试向历史的长河中去追寻它的足迹,千年回眸间,一幅往日的辉煌景象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缸中染就千机锦,架上香飘五色云。

每到晴日,布浪翻卷,蓝靛飘香,蔚为壮观。

飘浮的宽幅布条仿佛是垂挂的汤汤河流,演绎着生命的浩荡,铁锅里浓浓的染浆熬煮搅动,高大的竹架间隙里吹来缛热的风,亘古的太阳光一丝丝筛下来,照耀着原始的热情,也照耀出古代中国人的流行时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