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所得税CAS18管理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暂时性差异
是指资产或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 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 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帐面 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即: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基于利润表出发:永久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 --基于资产负债表出发: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 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具有紧密联系, 计税基础按照税法计量,账面价值按照会计准则计 量。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关系 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购买成本-会计准 则规定的折旧或摊销-会计准则规定的减值准备± 其他允许按照市价调整的资产价值变化金额 计税基础是=资产的购买成本-税法规定的 折旧或摊销-税法规定的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以会计准则为基础; 计税基础以税法为基础。
(二)递延所得税的含义
2.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
(1)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 (4)按照税法对到期应纳税收入扣减相关费用,计算应 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第二节 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税法规定的,在未来经济 利益收回中,自税法规定可以从税前金额。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情况
(1) 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企 业计提各种准备金、折旧与摊销金额小于税法规定 标准等。
(2)其他情形。 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价值上升,计入 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 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资 产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小,表明未来少纳税。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表明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减少, 因此,少纳税。
上述两项表明未来少纳税。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情况
(1) 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如企
业计提各种准备金、折旧与摊销金额大于税法规定 标准等。
(税负一债)(资利产润)账表面余债额务的调法整和数资产负延所债得表税债资务产法) 差异
项目
利润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对差异的含 义不同
对收益不同
所得税费用 计算不同
递延所得税 概念不同
时间性差异 会计收益
暂时性差异 全面收益
强调对收益差异的 强调对暂时性差异的
递延
递延
(一)各种差异(归纳)
利润表债务法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
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 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
产)±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资产(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
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一基变、动资对产以前负各债期确表认债的务递延法所的得理(期论末基递础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可能产生差异的资产
资产账面价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 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 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资产账面价值代表持续使用或者出售时的经济利益 流入;资产的计税基础代表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 扣出的金额。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代表偿还债务时的经济利益流出; 负债的计税基础代表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扣出未来期 间税法允许税前扣出的金额之后的差额。 上述两项表明未来多纳税。
2020/12/23
项
5
(二)递延所得税的含义
1.确认递延税款的必要性
(1)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 (2)减少税后利润的波动; (3)全面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 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
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 应相互配比。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全额加计的支出 应当加计的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 从会计角度不
罚款、税收罚款、 企业多计折旧等 异、应纳税暂时性 涉及,属于纳税
非公益性捐赠
差异。
申报调整事
超额加计的支出: 应当减计的差异 非金融机构借款 企业少计折旧等。 利息支出、工资 性支出、业务招 待费支出、公益 性捐赠支出 全额减计的收入: 国债利息、5年内 亏损、三废收入
1.所得税会计目的:从公司财务决策层对所得 税费用调节的决策和对纳税调节登记,转变为以所 得税申报中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备查登记为主。
2.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理论基础,由“利润表债 务法”,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将纳税申报与所得税会计核算分离,所得税 会计核算只反映暂时性差异的调节与备查记录。
4.取消原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提法 。 5.由原企业自行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改为 统一使用所得税会计准则。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
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 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户关系
暂时性差异: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
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时间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七章 所得税CAS18
作者:张国康
纳税光荣, 可别吝啬!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 1.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2.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3.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本章的难点: 1.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所得税会计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所得 税》在新的环境下主要变化:
(2)其他情形。 A、5年内的经营亏损; B、递延资产; C、资产入账价值低于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
例:a、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下,以低于计税基础的公 允价值入账;
b、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价值下降,计入 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两者关系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
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增加应 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