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的虚词用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中的虚词用法
第一篇:《醉翁亭记》中的虚词用法
《醉翁亭记》中"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
A、表判断(肯定,用于描述景物,介绍人名)
B、表陈述(解释)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多种多样,“而”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承接)
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接)
5.日出而林霏开(承接)
6.云归而岩穴暝(承接)
7.野芳发而幽香(承接)8.佳木秀而繁阴(承接)
9.水落而石出者(承接)10.朝而往(修饰)
11.暮而归(修饰)1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承接)
13.往来而不绝者(修饰)14.临溪而渔(修饰)
15.溪深而鱼肥(并列)16.泉香而酒冽(并列)
17.杂然而前陈者(修饰)18.起坐而喧哗者(并列)
19.已而夕阳在山(承接)2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承接)
2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承接)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转折)
2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承接)(转折)
3、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
名之者谁:助词醉翁之意:的山水之间:连词山水之乐: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山间之朝暮也:的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之景:的宴酣之乐:助词,的山林之乐:的游人之乐:的太守之乐:的
第二篇: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6.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

例: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

例: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2)“而后”:才,方才。

例: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二.何
1.什么。

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3.哪里。

例:
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

)②却看妻子悉何在。

③豫州今欲何至?④何由知吾可也。

4.多么。

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③作计何不量!
5.为什么。

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③安陵群不听寡人,何也?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⑤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6.怎么。

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①吾欲之南海,何如?②今日之事何如?③君谓皇上何如人也?④痛定思痛,痛何如哉!⑤求,尔何如?
(2)“何消”:哪用得着。

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

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

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⑪什么是。

例:何为“护官符”?⑫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⑬作什么。

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⑪什么意思。

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⑫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⑪如何。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⑫什么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⑬从什么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么益处。

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复饮乎?(12)技盖至此乎?(13)齐桓、晋
文之事,可得闻乎?(1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⑥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⑧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⑨非仁木乎?⑩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①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乎干城之具也。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③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忽乎吾将行兮。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5.同“于”。

例:①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吾尝疑乎是。

(乎:对。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⑤颓然乎其间。

⑥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⑦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乎:引进动作的对象。

)⑧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⑨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乎:对。

)(11)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12)盖进乎技矣。

(13)王变乎色曰。

(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15)依乎天理,批大,导大。

(16)以吾一日长乎尔。

(尔:比。

)(17)摄乎大国这间。

(18)异乎三子者之撰。

(19)浴乎沂。

(20)幽独处乎山中。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②无以,则王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例:于是乎书。

四.乃
1.于是,就。

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
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2.才,这才。

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乃:然后才。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3.却。

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③今君乃亡赵走燕。

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4.是,就是,原来是。

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⑤诸葛亮真乃神人。

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⑨是乃仁术也。

5.竟然。

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⑹他的。

例:是芋视乃妇也。

⑺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6.可是。

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7.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8.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9.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第三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H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朗读
(六)综合训练
1国际歌
* 2最后一次讲演
3周总理,你在哪里?
* 4生命的意义
5古文两篇爱莲说
陋室铭
每周一诗
1敕勒歌
2大风歌
第二单元
默读
(六)综合训练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7我的自修生活
[法]欧仁•鲍狄埃
闻一多
柯岩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宋]周敦颐[唐]刘禹锡北朝民歌 [汉]刘邦鲁迅
唐弢
8最后一课
[法]都德 * 9我爱读书[苏]高尔基 10卖炭翁
[宋]欧阳修每周一诗
3出塞
[唐]王昌龄 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第三单元
精读
(一)把握词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1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试验目击记 * 12城市视觉污染
程鑫 13假如没有灰尘
周元桂 * 14诱人的海洋能源
崔金泰 15古文两篇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陨石
[宋]沈括每周一诗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6游子吟
[唐]孟郊第四单元
视听
(三)画面 16三个和尚 17小蝌蚪找妈妈 18没头脑和不高兴 19渔童
20骄傲的将军每周一诗
7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8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第五单元
精读
(二)感受词语蕴含的思想感情
21老山界
陆定一 * 22丰碑
李本深 23第二次冒险
[英]狄更斯 * 24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25周亚夫军细柳
[汉]司马迁每周一诗
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10绝句
[宋]李清照第六单元
速读
(一)集中注意整体认知
26皇帝的新装
[丹麦]安徒生
* 27阿维•阿斯平纳尔的闹钟
[澳大利亚]亨利•劳森 28孙悟空巧取芭蕉扇吴承恩 * 29螳螂
徐廷华
* 30神奇的医院
蔡擎元林雨棠附:谈谈速读每周一诗
1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李白 12梅花
[宋]王安石第七单元
课外阅读指导
(三)寓言、民间故事的阅读
(1)谈谈寓言
附:
伊索寓言二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中国古代寓言一则
曲突徙薪
(2)谈谈民间故事
附:鲁班学艺牛郎织女
每周一诗
13天净沙•秋思
14石灰吟
表达
第一单元室内景物的描写
第二单元自然景物的描写
第三单元人物外貌、神态的描写
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三)讲小故事
第五单元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第六单元自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七单元应用文写作
(三)记录
七年级第二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精读
(三)理解句意
(一)1词二首
菩萨蛮•大柏地
清平乐•会昌
* 2欧仁•鲍狄埃
* 3驿路梨花
* 4定义、法规六则
5教学相长
每周一诗
1鸟鸣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二单元
精读
(四)理解句意
(二)6荔枝蜜
[元]马致远
[明]于谦毛泽东 [苏]列宁彭荆风《礼记》 [唐]王维 [唐]王勃杨朔
* 7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美]亚历克•黑尔
8小桔灯
冰心 * 9再给我十年
江涛 10大铁椎传
[清]魏禧每周一诗
3凉州词
[唐]王翰 4绝句
[宋]僧志南
第三单元
精读
(五)理解段意
11天气陛下
* 12夏天里的沙漠奇观
13中国石拱桥
* 14假如人的体温降低两度15河中石兽
每周一诗
5乌衣巷
6约客
第四单元
视听
(四)解说
16搏动中的上海
17花夏振亚等
18热带风暴(台风)
19大地的奇葩
20曾侯乙编钟
每周一诗
7墨梅
8新竹
第五单元
精读
(六)把握中心
21一面
* 22柔弱的人
23社戏
* 24离别的礼物
25扁鹊见蔡桓公
每周一诗
9题都城南庄
10滁州西涧
第六单元
速读
(二)控制视线加快速度
26在烈日和暴雨下
27爱心
--一则《征母启事》刊登之后28智取生辰纲
29上海地铁
[苏]伊林苏政厚
茅以升吉星
[清]纪昀 [唐]刘禹锡 [宋]赵师秀潘祖奇
徐志义
殷培义
章剑平
[元]王冕
[清]郑燮
阿累
[俄]契诃夫
鲁迅
[美]弗•达尔
韩非
[唐]崔护
[唐]韦应物
老舍张厚东
施耐庵
朱玉琪
30电脑的多种功能
钱伟长每周一诗
1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12秋夕
[唐]杜牧第七单元
课外阅读指导
(四)人物传记的阅读人物传记的阅读附录:鲁迅自传
鲁迅祖冲之
一个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每周一诗
13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14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表达
第一单元用一件事写一个人
(一)第二单元用一件事写一个人
(二)第三单元用一件事写一个人
(三)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四)交谈
第五单元文章的修改
(二)句子的修改第六单元用二三事写一个人(二)第七单元应用文写作
(四)启事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1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
邓小平* 2鞠躬尽瘁
3革命烈士诗抄五首
* 4一块烫石头
[苏联]盖达尔 5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 6去私
《吕氏春秋》每周一诗
1长歌行
《乐府诗词》 2山居秋暝
王维
3回乡偶书
贺知章第二单元
速读
(三)综合训练
7“诺曼底”号遇难记
[法]雨果 * 8居里夫人
王通讯 * 9香港海洋公园
庄之明 * 10人民广场地下变电站梁坚 1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施耐庵每周一诗
4山中杂诗
吴均
5生查子
朱淑真 6题画梅
李方膺第三单元
质疑
(一)词与句
12白杨礼赞
茅盾 * 13林中之冬
周繁恺 14滹沱河和我牛汉
* 15浮冰上
哈夫•B•卡威 16小石潭记
柳宗元 * 17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每周一诗
7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9观猎
王维第四单元
视听
(五)画面的组合
18雾都孤儿
[英]狄更斯 19毛泽东的故事附:画面的组合和效果
每周一诗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1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第五单元
质疑
(二)段与篇
20故乡
鲁迅
21我的叔叔于勒
[法]莫泊桑 * 22死海不死
* 23食物从何处来
24核舟记
* 25口技
魏学洢每周一诗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13游山西村
陆游 14竹石
郑燮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指导
(五)科普读物的阅读怎样阅读科普读物附录:
动物尾巴的功能
华惠伦生物的“睡眠”
林续中蛇的药用
劳伯勋花粉
文侣
高速火车
[美]桑德拉•伯顿迈克尔•特马雷斯特活板
沈括每周一诗
15元日
王安石
16赠范晔
陆凯表达
第一单元记叙中的说明第二单元怎样说明事物第三单元记叙中的抒情
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五)介绍第六单元合理的联想
第六单元应用文写作
(五)公约和守则
八年级第二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质疑
(三)综合训练
1一件小事
* 2小巷深处
3盲厨师
* 4冰心有萧乾
5黄生借书说
* 6愚公移山
每周一诗
1城东早春
2芙蓉楼送别辛渐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第二单元
比较阅读
(一)立意与选材
* 7我的报童梦
8背影
* 9父亲
10父子情
11短诗两首
七步诗
反七步诗
12捕蛇者说
每周一诗
4社日
5对酒
6四时田园杂兴
第三单元
比较阅读
(二)表现手法
13范进中举
14送考
* 15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6茶花赋
17桃花源记
鲁迅林莉
[苏]巴乌斯托夫斯基竹林
袁枚《列子》杨巨源王昌龄辛弃疾
[美]威廉•亨德利克斯朱自清
鲁彦
舒乙曹植郭沫若
柳宗元
王驾
秋瑾
范成大
吴敬梓
丰子恺
贾祖璋
杨朔
陶渊明
* 18桃花源诗
陶渊明每周一诗
7望江南
温庭筠 8旅夜书怀
杜甫 9蒹葭(节选)
《诗经》第四单元
视听
(六)区别类别把握特点19周恩来(记录片)20周恩来(故事片)每周一诗
10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11渔歌子
张志和第五单元比较阅读
(三)综合训练
21藤野先生
鲁迅 * 22团圆
柯灵 23晋祠
梁衡 * 24黄山小记
菡子 25曹刿论战
《左传》 * 26子鱼论战
《左传》每周一诗
12虞美人
李煜 13浣溪沙
晏殊 14夜雨寄北
李商隐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指导
(六)思想修养读物的阅读怎样阅读思想修养读物附录:
孩子们给巴金的信江苏省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给孩子们的信
巴金理想的阶梯
陈群兴趣,成才的第一步
梁珊从“试试看”起步
储瑞耕朱子家训(节选)
朱柏庐每周一诗
15如梦令
李清照 16西江月
辛弃疾表达
第一单元记叙中的议论第二单元就一件事发表议论第三单元这样写读后感
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六)答问
第五单元文章的修改
(三)层次要清楚第六单元应用文写作
(六)协议书
九年级第一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诗歌的阅读
1诗词两首
毛泽东七律•长征
沁园春•雪
2诗两首
艾青给乌兰诺娃
跳水
* 3问好
柯蓝 4有的人
臧克家 * 5我思念北京
闻捷
* 6为什么灯灭了
[印度]泰戈尔 7古代诗歌三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小重山
岳飞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每周一诗
1池州翠微亭
岳飞 2别云间
夏完淳 3焚书坑
章碣第二单元杂文的阅读
8论雷峰塔的倒掉
鲁迅 * 9谈骨气
吴晗 10事事关心
马南村 * 11北人南人杂议
芥子 12奕喻
钱大昕 * 13日喻
苏轼每周一诗
4渔家傲
范仲淹 5小车行
陈子龙 6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第三单元报告文学的阅读14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陈祖芬 * 15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16向中国人脱帽钟丽思 * 17三个太阳
黄传会
* 18新生命的诞生[苏]吉洪诺夫每周一诗
7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8行宫
元稹 9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第四单元视听(七)全面感受初学赏析19十六岁的花季
张弘富敏每周一诗
10黄鹤楼
崔颢
11泊秦淮
杜牧
第五单元小说的阅读
20孔乙己
鲁迅
21下棋
南凯
* 22捡
陆健
23竞选州长
[美]马克吐温
24葫芦僧判葫芦案
曹雪芹
* 25干将莫邪
干宝
每周一诗
1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13论诗
赵翼
14论诗
赵翼
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指导
(七)序、跋的阅读
谈谈序、跋的阅读
《家》后记
巴金
《母亲的话》序
叶圣陶
《儒林外史》序
惺园退士
《唐诗三百首》序
蘅塘退士
*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每周一诗
15南浦
王安石
16山园小梅
林逋
表达
第一单元记叙类文章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第二单元看图作文
第三单元怎样写书评
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七)演讲
第五单元怎样写计划
第六单元应用文写作
(七)广告
九年级第二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散文的阅读
1挥手之间
方纪
* 2蓬莱抒怀
峻青
3听潮
鲁彦
* 4腊梅
余秋雨
5墨池记
曾巩
每周一诗
1夜月
刘平方
2赤壁
杜牧
3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第二单元剧本的阅读
6陈毅夜访(《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 * 7江姐(第七场)
阎肃 * 8打渔杀家(第四场)
* 9放下你的鞭子
每周一诗
4观沧海
曹操 5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6潍上与友人别
郑谷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一)现代文阅读
10战争中的小插曲
未央 * 11心中有明天
刘琦 * 12我家的木头与石头
陈祖芬
13给青年们的一封信
[苏联]巴甫洛夫 * 14短文两篇
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叶圣陶 * 15人类的语言
吕叔湘每周一诗
7题菊花
黄巢 8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9子夜吴歌
李白第四单元视听
(八)综合理解学会赏析 16凤凰琴17音乐之声每周一诗
10武陵春
李清照 11咏煤炭
于谦第五单元综合训练
(二)文言文阅读
18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 19陌上桑
20出师表
诸葛亮 21岳阳楼记
范仲淹 * 22登泰山记
姚鼐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 24诗话两则
诗词改字
洪迈推敲
胡仔每周一诗
12题画
沈周 1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 14鄂州南楼书事四首(选一)
黄庭坚第六单元课外阅读指导
(八)长篇小说的阅读 25谈谈长篇小说的阅读26三顾茅庐(《三国演义》节选)
罗贯中
27子夜(节选)茅盾
28石湖晨雾(《冬天里的春天》节选)
李国文
29角斗场上(《斯巴达克思》节选)
[意大利]乔万尼奥里
30执行死刑(《牛虻》节选)
[英]伏尼契
每周一诗
1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16过零丁洋
文天祥
表达
第一单元审题与立意
第二单元给材料作文
第三单元怎样写调查报告
第四单元说话训练
(八)即兴发言
第五单元文章的修改
(四)中心意思要明确
第六单元应用文写作
(八)小结
附录
简化字总表
六--九年级阅读能力训练目标与内容语法总表
(沪教版)初中语文课文目录(S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一石壕吏
杜甫
二卖炭翁
白居易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老马
臧克家
一句话
闻一多
读读背背
赤日炎炎似火烧
《水浒传》
伤田家
聂夷中
复读与运用
第二单元
三平民总统孙中山
马庚存
四伞包和豆角[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雪下大了
丁浪
人民公仆孔繁森
读读背背
善为国者
刘向
衙斋卧听萧萧竹
郑燮
复读与运用
第三单元
五牛郎织女
六渔夫的故事[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孟姜女
日月潭
读读背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复读与运用
第四单元
七松鼠
八蝎子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螳螂
有趣的动物
读读背背
正午牡丹
复读与运用
第五单元
九背影
十佛罗伦萨小抄写员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示儿女
挨揍
读读背背
游子吟
复读与运用
第六单元
十一批评和自我批评
十二古文两篇
扁鹊见蔡桓公
周处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说'小' 林默涵
寓言二则
啄木鸟与树
鹰和鼹鼠
读读背背
张养浩 [法]布丰贾祖璋徐廷华学淳沈括朱自清
[意]亚米契斯
陈毅张永亮孟郊
毛泽东韩非刘义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语录四则
复读与运用
第七单元
十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十四童区寄传
柳宗元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吴承恩
大铁椎传
魏禧
读读背背
'君子成人之美'等语录四则
复读与运用
表达
一从生活中积累表达材料
二叙事要有中心
三变换顺序叙述一件事
四介绍事物要抓住特点
五详细地说和简略地说
六就一件事谈谈看法
七会听会记
*'扩展阅读'中'读读背背'的文章,根据各校的具体情况,可在课内读,也可在课外读;'读读背背'的诗文,主要让形式在课外阅读背诵。

七年级第二学期
阅读*
第一单元
一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二南京
[日]大庭美萘子
[扩展阅读]
歌词二首
游击队歌
贺绿汀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凯丰
马玉祥同大学生的对话
读读背背
题临安邸
林升
示儿
陆游
复读与运用
第二单元
三上海的几处景观
小蓓
四飞虹凌波话大桥
孙悦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昂然屹立的东方明珠塔
李亚力
上海小传
顾荣舫读读背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复读与运用第三单元五谈骨气
吴晗六责任
廖烈东
[扩展阅读] 读读想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