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不朽诗篇: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ial topic 专题编辑|屈梦夏红
军
在
宁
夏
如今人们都知道《清平乐·六盘山》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率中央
红军长征翻越宁夏六盘山时所作的诗词。
使这座秦皇汉武多次登临和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精心经略,被称为“陇山”“鸡头山”的名山更加青春焕发,名扬天下。
可人们并不知道,这首诗词之前是“长征谣”,以后又改为“清平乐·六盘山”的。
那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写给宁夏人民的?又写了几幅呢?经笔者多年调查、考证,把毛泽东的不朽诗篇:从《长征谣》到《清平乐·六盘山》冯海英 包熙琨
历史的真实告知人们。
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到宁夏
1935年9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央红军
突破天险腊子口后,长征到达甘肃、宁夏交界的
哈达铺地区。
为充实战斗部队,部队进行整编,
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对外称“陕
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委。
改
编后部队继续前进,10月进入宁夏地区。
清平乐(1961年)
1935年10月5日晨,红军从甘肃界石铺出发,行程40多里,上午到达宁夏西吉县境的公易镇,红军继续沿着马路走了十多里过一段小山梁,又下坡越过葫芦河,然后越过一道南北走向的古长城,到达兴隆镇、单家集地区。
红军来到这里后,回族群众像欢迎老朋友一样热情,纷纷走出家门,在街道两旁摆上桌子,并放满了水果、食品,招待红军。
这一切都使红军先遣部队的指战员们感到十分意外。
当天下午毛泽东从单家集西北口进村,边走边向村里欢迎红军的群众招手示意,几位头戴白帽,留着胡子的老者走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面前,双手捧着小瓷碗,恭恭敬敬地献上茶水,毛泽东等人都很感激,急忙行礼,还有些不解地问道:“老人家,你们这里有共产党的组织?”老者回答说:“没有,前些日子是吴焕先、徐海东带领红军来过这里,对我们回民很好,我们知道你们红军是好人。
”并说出了红二十五军从这里经过时,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
(程子华当时也来到了这里,因有伤病未痊愈,群众场面就没有多出面。
)毛泽东明白了事情的原因,感慨万千,对身旁的红军将士们说道:“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威力。
红二十五军党的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政策水平很高,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此段故事是1977年6月,笔者在武汉访问陈昌奉将军时,陈将军回忆的。
)在几位老者的引导下,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人先到了单南村清真大寺拜访阿訇。
清真大寺门前,一位白胡须老人在恭迎着,毛泽东热情地大步走上前去问好,阿訇连呼“色俩目!”用阿拉伯语问好,表示了对最尊敬的客人的欢迎和敬意。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阿訇的陪同下,参观了清真寺,在侧房里边喝茶边向阿訇讲了党的民族政策,说明红军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主张民族平等,询问了回民的生活情况。
还说:“要保护好这里的回文经典,保护好清真寺。
”阿訇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吩咐当地回民给红军腾出房子,提供粮草,还盛情邀请毛泽东等人在寺内用餐,毛泽东感谢阿訇们的好意,行礼告辞,一同走出清真寺。
当晚,就宿营在清真寺北侧一位姓海的回民院子中,次日拂晓离开这里,率部朝东北固原方向继续前进。
部队从单家集出发,群众齐集街头欢送。
红军经新店子、什字路,当晚到达固原县张易堡一带宿营。
为了尊重回民风俗习惯,不多占用民房,红军大部分都是露天宿营,回民群众见到后,亲切地称红军是“回
民的军队,仁义之师”,并积极为红军筹集粮草,红毛泽东手书之一毛泽东手书之二毛泽东手书之三
军按价付钱。
“红军好”的声音立即传遍当地,红军每到一地都受到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亲切接待。
10月7日凌晨,红军出发,向六盘山急进,要快速通过这一地区。
毛泽东和中央纵队从固原县张易堡出发,在张易堡以西的阎官大庄发生小规模战斗。
红军留少量精锐部队,在堡子梁据险阻击,主力趁天亮前,避开公路,经王套后莲花沟,抄小路急进,先向东又向南再次越过了一道东西走向的古长城(后经过考证,毛泽东和中央纵队越过的古长城都是战国秦长城)。
绕过隆德从杨家庙一鼓作气登上六盘山。
六盘山巅吟成壮丽诗篇
六盘山,纵贯宁夏南部固原、隆德、泾原三县,雄跨甘肃、宁夏。
最高峰3100多米,傲视西北黄土高原,陡峭的耸岩危峰,愈显山势挺拔雄伟。
依山体修凿的穿山公路盘旋蜿蜒而上,弯弯曲曲缠绕在山间。
当地谚语说:“六盘山,十八旋,上山二十五,下山三十一。
”六盘山峰峦挺拔,道路艰险。
“六盘鸟道”不仅是六盘奇险的写照,而且成为固原八景之一,自古人称“峰高华岳三千丈,险居秦关百二重”。
这座南北走向的高山,是红军到达陕
北革命根据地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翻过这座山,到陕北再无高山险峰阻挡。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当地群众的带领下,沿小水沟上山,从六盘山主峰之一的牛头山北侧过山。
毛泽东健步登上六盘山,停下脚步招呼随行人员休息一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说:“这六盘山可不简单呢!它雄踞大西北,是兰州和西安的门户,这里离祁连山不远,是兵家要地,古代在这里打过很多仗,这里可以观三省(陕、甘、宁),距陕北革命根据地不远了。
”这对艰难长征的红军来说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声音。
毛泽东在高山之巅,纵观群山。
仲秋时节的六盘山,秋风送爽,天宇澄澈,如海的碧空中,几抹纤云点缀,愈显天高迢迢无极。
看山顶上红旗招展,毛泽东手书之四
毛
泽
东
手
书
之
五
战马嘶鸣,英勇的红军指战员高唱着“陕甘支队之歌”,奋力攀登,如滚滚洪流奔腾向前,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看,好一幅大军远征图——秋高飞大雁,峰高卷红旗。
毛泽东站立起来,饱览六盘风光,挥手指点江山,向北极目处,长城隐隐约约可见,盘绕在万重山间。
把他奔涌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
翻越六盘山即将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经受过千锤百炼的红军指战员,已经变得无比坚强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敌人不能消灭?革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千重思绪,万般感慨,涌上毛泽东心头。
在这戎马倥偬中,展望前景,伟大的战略转移已经赢得了很大胜利。
诗兴勃发的毛泽东抒怀高歌,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就在六盘山巅极目远眺中吟成:“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
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当时在场的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等领导人都说“好诗”。
下山后,在固原廼家河阳洼村一家回民窑洞里,如豆的油灯下,毛泽东挥笔记下了《长征谣》的诗句。
两个月后,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用铅笔记下了这首在宁夏六盘山高峰吟成的诗句。
《长征谣》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金戈铁马、风雷激荡的雄姿,记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业绩,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反蒋抗日的决心。
这首《长征谣》当时立即在红军中传唱开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流传。
1941年12月5日,中共地下党主办、上海出版的文学刊物《奔流新集之二·横眉》刊载了这首词,题目是《毛泽东先生词(长征时作)》。
1942年8月1日,新四军主办的《淮海报》附刊《文艺习作》上刊登了这首词,题为《长征谣》。
1946年8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
这一次毛泽东对《长征谣》作了较大改动,题名改为《清平乐·六盘山》,内容由原来的自由体改为规范的“清平乐·词曲”。
全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0年后,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7年,《诗刊》创刊,创刊号又重新发表该词。
毛泽东将词中“红旗”二字改为“旄头”。
使宁夏的六盘山享誉世界。
那么现在人们见到的《清平乐·六
盘山》又是怎样写成的呢?
毛泽东手书之六
毛泽东亲笔手书《清平乐·六盘山》
笔者是在1977年5月第一次见到《清平乐·六盘山》手书真迹和毛泽东写给董老的一封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
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顺祝健康!毛泽东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看完之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作为党和国家的主席,能在日理万机中为宁夏人民题词,而且又是那么认真和谦虚。
再看《清平乐·六盘山》手书那挥洒自如,豪放气势,执长缨缚苍龙,红旗漫卷西风的伟大气魄,反映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着人民利益建立新中国和代表着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崇高精神。
为了解清楚当时的情况,笔者是在1977年6月和李牧可老师专程到武汉访问了陈昌奉将军,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率“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对外称“陕甘支队”的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宁夏地区的情况。
我们又把红军长征在宁夏活动过的几处遗址照片给陈将军过目,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陈昌奉将军又告诉我们说:“毛主席当年在翻越宁夏的六盘山时是作了《长征谣》的诗词,以后才改为现在这样的诗词。
”
1982年6月,笔者前往北京采访了当时任国家民委秘书长的黑伯理同志。
1959年,黑伯理任宁夏人委秘书长,当时为布置好人民大会堂宁夏厅,大家都想把毛泽东长征过六盘山的诗词,刻在宁夏特有的贺兰石上,可手稿当时查找不到,想请区领导出面请毛泽东书写,自治区的领导们也很为难,因毛主席已不再多题词了。
这种情况下,黑伯理和时任宁夏副书记的李景林同志都想到了董老,请董必武副主席出面可能办到,就给董老写了封信,董老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毛泽东手书之七
由秘书申德纯执笔,董老签名后送毛主席。
1961年,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毛主席在开会之余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诗词。
之后董老到宁夏来时,亲自带来送给宁夏。
当时在宁夏的李云桥同志参加了迎接工作的全过程。
《宁夏日报》于1961年9月30日首先在头版套红刊发了毛主席《清平乐·六盘诗词的全部了。
在之六中的手迹是另一种行书的风格了。
在之七中,就是人们最熟悉的真迹了。
这首诗词,是写在长70cm、宽
句或三句不等,在以后的书籍中或宣传画中,才组合在一起的是横排竖写格式。
这里还有毛泽东主席写给
革开放,为祖国的建设而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