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
断意义。

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2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以3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30 s、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薄层扫描。

分析强化形态、强
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

结果:小肺癌与结核、炎
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

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
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

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
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

结论:动态增强CT对肺内孤
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60-0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nodules,SPNs)指肺内单发的直径≤3.0cm的
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不伴有肺炎、肺不张、卫星灶等其他病变。

本研究总结了经
病理证实的62例肺孤立性结节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36例,女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6.4岁。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
碘过敏,均能配合检查。

病灶直径小于3 cm,密度均匀,无明显钙化、脂肪及空洞。

1.2 检查方法及强化标准
采用西门子螺旋CT机。

检查前训练病人呼吸、屏气,以保持扫描屏气程度
一致。

在为病人注入对比剂前先对肿瘤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的扫描方法。

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流率通过肘前静脉注入100 mL的非离子型
对比剂(优维显),分别于注药开始后30 s、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
对病灶行层厚2.5 mm、层距2.5 mm的扫描。

2.结果
2.1 SPN的动态增强特点
肺癌、炎性结节与结核球平扫CT值的差异无显著性。

动态增强后,肺癌结
节均有不同程度增强,26例为均匀强化或由强化早期的不均匀强化随时间的延长
趋向于均匀强化,3例持续不均匀强化,1例呈周围强化; 增强值>21HU,最高达,40HU。

炎性结节可见明显强化6例为周围强化,2例为均匀强化,2例为不均匀
强化; 强化值>32HU,最高达45HU,结核球11例呈不强化或包膜状强化,1例呈
不均匀强化。

随着时间的延迟结节密度无明显变化三种肺结节强化形式有显著性
差异
2.2 三组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
肺癌结节强化峰值一般为2~3min内,峰值55~75HU,达到峰值后,衰减
较慢。

TDC曲线强化模式大部分为Ⅰ型(台阶型)。

炎性结节强化速度快,迅速
达到峰值,峰值出现时间1-2min左右,峰值在65HU左右,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炎性病变TDC曲线一般为Ⅱ型(山峰型或双峰型)。

结核球结核球在注射对比剂
后呈薄壁环状强化或不强化且随着时间的延迟结节密度无明显变化。

TDC曲线强
化模式一般为Ⅲ型(平坦型)。

3.讨论
3.1 强化模式对三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本研究中肺癌的强化方式以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趋向均匀强化为主。

肿瘤
出现的坏死为血供障碍造成的缺血坏死,由于肿瘤较小时出现坏死的概率小,出
现的坏死常常呈局灶性坏死,因此肿瘤强化呈均匀强化;另外,由于肿瘤内存在
广泛吻合的血管池和血管湖,血管走行扭曲,所以早期常呈不均匀强化,随着时
间的延长,最后肿瘤趋于均匀强化。

肺炎性结节的强化以周围强化为主,炎性结
节中心常常有坏死物质。

肺结核的强化以不强化和环状强化为主,结核球为被纤
维组织包裹的干酪性坏死物质,多数内部血管成分少或没有血管,因而无明显强化;少数纤维组织包膜下含有肉芽组织,表现为包膜状强化,包膜的厚度与肉芽组
织的厚度有关。

3.2 强化值对三种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球平扫CT值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根
据CT平扫结节内密度不能对三者进行鉴别;肺癌和炎性结节增强扫描的强化值明
显高于结核球。

因此,增强扫描强化值对鉴别肺结核球和肺癌、结核球和炎性结
节有重要意义。

病灶的强化程度是由其内血管含量决定的,肺癌中含有大量不成
熟的肿瘤血管,血管基膜不完整,通透性大,故注入对比剂强化明显。

炎性结节
分布有丰富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故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强化。

而结核球主要为被
纤维组织包裹的干酪性物质构成,缺少血管供应,因此强化不明显。

恶性结节和
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相似,因此,强化值不能作为恶性肿瘤和炎性结节鉴别的方法。

强化值是肺癌与炎性结节的特征,但以此判断结节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3.3 时间密度曲线(TDC)对肺癌和炎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肺癌增强峰值出现时间较炎性结节峰值出现时间稍晚,在注
射对比剂后2~3min出现,而达到峰值后曲线下降较慢;炎性结节峰值出现较早,曲线上升较快,在注射对比剂后1~2min左右,而达到峰值曲线下降较快。

这一
差异是由两者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模式不同造成的。

在首次通过时间内对比剂向组
织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流,早期的对比增强主要由血管内的对比剂所致。

肺癌内含
有大量的不成熟的毛细血管,走行扭曲,广泛吻合成血管网、血管池和血管湖,
这就决定对比剂进入和流出肿瘤的时间较慢,因此肺癌早期强化常不明显,达到
峰值所需的时间较长,而达到峰值曲线下降较慢。

而炎性结节血管相对较直且有
正常分支,结节内分布有丰富的扩张的成熟的毛细血管,微循环加速,因此增强
出现时间早,达到峰值时间快,而达到峰值后曲线下降较快,造影剂退出快。

综上所述,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球三种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形式、强化值
以及时间-密度曲线存在差异,因此,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三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