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实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脑梗死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艾娜娜孙宏霞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

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371例与354例。

A组给予康复护理,B组给 予一般护理。

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

结果:八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C P<0.05)。

护理前,对比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差异C P>0.05)。

护理后,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下降,且A组低于B组C P<0.05)。

结论:康复护理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其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并能纠正其不良心态,可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的高发病,其具有病情复杂、进 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

单纯 治疗可显著抑制病情发展,但不能满足患者于治疗期间的多 种需求,因此应实施全面护理。

经研究报道,护理干预可显 著促进该病患者病情恢复,有其临床实践性。

本文旨在分析 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该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 绪的影响,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725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

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371 例与354例。

A组中,男215例,女156例;年龄是41〜82 岁,平均(56. 21 ±1. 36)岁。

B组中,男209例,女145例;年 龄是43〜86岁,平均(56. 54±1. 91)岁。

对比以上数据,差 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B组给予一般护理,g卩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和 注意事项告知等。

A组给予康复护理:1)肢体功能康复训
练:患者于病情急性期做好肢体功能位置摆放,可交替保持 健侧卧位和仰卧位,避免患肢受压迫。

护理人员和家属、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为其讲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早 期康复训练措施是床上训练,包括肢体被动和主动训练,被 动训练遵循健侧-患侧,近端-远端的训练原则,使患者可循序 渐进的进行自主运动。

主动训练为桥式运动训练和十字交 叉握手训练,每天坚持数次,以患者耐受力为主。

2)心理康 复护理:从患者角度出发,理解其心理需求,并谅解其不当言 行,尊重患者的隐私,通过耐心、和蔼的态度与其交流,并给 予心理支持。

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原理,使其明确病情发展趋势,了解积极心态对病情康复的正面影响,以消除其负面 情绪。

3)语言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语言训
练,训练初期应放缓语速,采用短语句,与患者多次进行语言
交流。

当患者的语言功能有所恢复时,应给予鼓励,以此激 发其主动性。

1.3观察指标
利用卒中后运动功能量表(Fusl-M e y e r)判定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高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

利用 B a r t h e指数判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是100分,分数 高者,日常生活能力佳。

利用焦虑和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 郁评分,分数低者,心理状态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 P S S 16. 0软件加以处理,各项指标用x2表 示,经f检验,若P<〇. 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八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
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C P<0.05),结果见表1。

表1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s,分)分组例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八组37167. 16±11. 82#76. 29±11. 65#
B组35452. 71±11. 3053. 69±1〇. 69
注:#表示与B组相比,P<0.05
2.2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
护理前,对比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C P>0.05)。

护理后,两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下降, 且八组低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2。

表2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无±5,分)
分组例数
护理前护理后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八组37153. 94±6. 22a54. 82±6. 21a41. 06±3. 51bc42. 62±3. 65bc B组35453. 24±6. 9254. 79±6. 2949. 98±5. 63b50. 39±4. 60b 注::a表示与B组相比,P>0.05;1■表示与护理前相比,P<0.05 f表示与B组相比,P<0.05
126
护理实论
3讨论
康复护理能够使脑梗死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 原理,并认识到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掌握训练 内容和方法,积极提出训练要求,最终深刻认识训练技巧和 注意事项[2]。

实施康复护理利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使 其能得到安全、系统和正规的护理。

研究中的护理措施为肢 体功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和语言功能训练,其中,肢体功能 训练能够保证患者的脑组织残余细胞功能正常,从而加快机 体组织再生,避免严重伤残[3]。

心理康复训练可纠正患者的 负面心态,使其积极面对治疗。

语言功能训练则可以尽快恢 复患者的沟通能力,使其日常生活得到保障[4]。

结果中,八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B组(P<〇.〇5);护理后,A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B组(P <〇. 05)。

因此,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使其保持积极心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兰恒群.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脑梗死后患者曰常生活能力和
认知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药,2016,20(09) :1803­1806.
[2]熊艳,江育英,何淑琴,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
功能缺损及曰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6,37
(20):57-59,
[3]王春荣.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
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2): 169-170.
[4]张永华.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呑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及生存
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 :3269­3271.
(上接至第116页)
处基础上能够起到补益滋养的作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运用大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伸筋草等药物能够起到补 气健脾、化湿强筋作用,帮助患者补益机体、强筋健骨。

所 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 整体治疗有效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 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 疗后,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90. 00%(27/30); 对照组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治 疗后,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整体有效率为73. 33%(22/30)。

即,常规康复护理治疗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均能取得 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所取得的整体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 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丽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中
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4):128-129.
[2] 刘文成,黄相杰.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
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12) :79-82.
[3] 王玺,余湘元,朱建华,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人工髋
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1医学临床研究,2014, 31(01):115-117,
(上接至第乜5页)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
对照组
(n=50)20(40. 00)18(36.00)12(24.00)38(76.00)观察组
(n=50)35(70. 00)15(30.00)0(0. 00)50(100. 00)
x2———10.699
P———<0.05
病,近年来因环境气候问题导致小儿支气管发病人数逐年增 加,不仅降低患儿生存质量,还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小 儿支气管哮喘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吸人过敏原、气候、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由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 性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加上患儿年纪小治疗依从 性差,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

临床发现,给予小儿支气 管哮喘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 效果。

近年来,舒适护理被逐渐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 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恢复,优势 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R20、R5、F res、X5较对照组 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护患 关系,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分析原因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 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具有以下作用:1)优质温馨的患儿病房,可以转移患儿注意力,改善患儿心情。

2)及时消除患儿对医 院及陌生人的恐惧,主动关爱患儿,改善医患关系从而提高 患儿依从性。

3)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和家属一起鼓励患儿, 提高患儿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知识的掌控性,消除恐惧,积极 治疗。

4)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随时关注患儿的情况,及时调整 患儿舒服的体位,在治疗过程中也尽量减轻对患儿的刺激及 伤害,减轻患儿对治疗的恐惧。

5)科学的饮食及康复性训练 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身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给予支气管哮喘患儿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 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护患关系,具有 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崔琼,高亚萍.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综合性护理[J].国际护理
学杂志,2013,32(05) :1004-1005.
[2]刘红芳.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
理学杂志,2013,32(08): 1695-1696.
[3] 庞凤伟.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0): 212-213.
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