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和CDMA2000互操作方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和CDMA2000互操作方案分析
2013-02-21 作者:黄溆安,李强华(中兴通讯)
LTE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用户速率和更低的时延,提供更丰富的业务。

但LTE
网络的建设必然存在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LTE覆盖小于2G/3G网络的场景,当用户从有LTE覆盖的区域,移动到没有LTE覆盖但有2G/3G网络覆盖的区域,会出现业务掉线/掉话的问题。

为确保现有移动用户良好的业务体验感知,LTE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把与现有系统间的互操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但标准中只定义一些框架和接口,而且LTE和CDMA2000分属于不同的标准体系,也不能预见产业的发展情况,因此标准并未能涵盖所有的互操作方案。

LTE和CDMA2000互操作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分组数据业务的互操作和电路业务(主要是语音)的互操作。

LTE和CDMA2000的数据业务互操作
LTE和CDMA2000的数据业务互操作主要是考虑LTE和HRPD之间的分组数据切换,由于中国HRPD网络覆盖已经比较完善,因此不考虑LTE和1x之间的分组数据业务的互操作。

HRPD属于3GPP2标准体系,标准制定早于属于3GPP的LTE,因此要支持LTE和HRPD之间的分组数据切换,需要将HRPD网络升级为eHRPD网络,主要考虑如下两种场景:
●在LTE覆盖不足的时候,需要平滑切换到eHRPD网络,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在同时有LTE和eHRPD网络覆盖时,尽量选用LTE网络,以获取更好的业务体验,也可以解决CDMA2000容量的不足。

对于终端空闲态的处理,标准中以上两种场景都有考虑;而对于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在标准制定之初,只考虑第一种场景,当时认为连接态在第二种场景下,即使不切换,也不会掉线,只是速率比LTE低一些,用户感受不强烈,等用户进入空闲状态,再转入LTE网络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和CDMA2000 1x系统到HRPD 的连接态切换处理机制一样。

根据中国CDMA网络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查,这种处理对用户感受还是有影响的,因此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联合,把连接态eHRPD到LTE的切换推进标准中。

标准考虑的主要点在终端连接态下LTE向eHRPD的分组数据切换,目前有两种切换方式:非优化切换和优化切换。

非优化切换的为常规流程,其过程可以分为4个部分:eHRPD的测量、LTE连接释放、eHRPD 网络搜索和锁定、eHRPD网络的连接建立。

而优化切换通过S101接口在LTE建立一个终端和eHRPD网络的隧道,终端可以通过LTE网络与eHRPD 网络进行信令交互,提前进行eHRPD网络的资源分配、建立等操作,以加快切换的速度。

其过程可以分为:eHRPD网络的预登记、eHRPD的测量、通过隧道方式进行eHRPD资源分配、完成eHRPD网络的连接建立、LTE 连接释放。

切换的时延定义为终端从当前服务网络脱网,到终端在新的网络中完成信道建立的时间。

从这个定义分析,优化切换可以做到500~800ms,非优化切换可以做到2s左右。

从性能上来说,优化切换是有好处的,
但优化切换也带来了网络的复杂度。

如图1所示,优化切换需要支持eAN到MME的S101接口,以及PDSN 到SGW的S103接口,需要网络进行改动,同时S101和S103接口都是跨标准体系的接口,在接口定义上也容易模糊(如S101接口框架由3GPP定义,但接口内容由3GPP2定义),会增加不同设备商之间对接的难度。

目前非优化切换已经在全球广泛使用,对大部分运营商来说,1秒多的性能差异并不是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而且非优化切换实现简单,所有支持CDMA2000和LTE的双模终端都支持非优化切换方式,自然就成为主流运营商的选择。

因此在LTE部署的初期阶段,在没有非常迫切的业务需求下,LTE和HRPD的互操作建议采用非优化切换方式。

LTE的语音业务互操作方式
LTE和CDMA2000的电路业务互操作需求场景相对比较简单:确保电路业务(包括语音)在任何时候的连续性及可获得性。

但实际以语音为主的电路业务的互操作方式比数据业务的要复杂,出现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终端的多样性,这是标准制定之初未预料到的。

标准制定之初主要考虑单射频系统(Single Radio)的终端,这是从终端的成本及耗电因素来考虑的,认为后续的LTE商用终端主要都是单射频系统。

基于此,在3GPP的R8版本定义了CSFB和SRVCC两种互操作方式,在R9版本将CSFB改进为eCSFB。

CSFB/eCSFB定义满足了语音业务在任何时候的可获得性,简单地说,就是终端在LTE网络时,能够接收到语音呼叫、能接收到短信、能够打电话;SRVCC定义则满足了语音业务的连续性,前提条件是LTE也能承载语音业务,同时跟CDMA2000 1x的语音锚定到同一个IMS网络。

全球最大的CDMA运营商Verizon的快速LTE部署,打破了LTE终端单射频系统的限制。

Verizon在2010年底商用LTE,LTE网络覆盖还不完善,互操作技术在当时尚未成熟,为了快速抢占市场,推出了双射频系统的CDMA和LTE双模终端。

此类终端采用两套射频系统独立处理CDMA20001x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基于此类终端的互操作称为SVLTE (Simultaneous Voice and LTE,LTE与语音同步支持)。

针对SVLTE,3GPP2和3GPP随后进行了一些标准修订,同时也加入双收单发终端的处理。

本文重点讨论满足语音可获得性的各种方案,有以下几种主流方案:SVLTE、CSFB(电路域回落)、eCSFB (增强型电路交换回落)、双接收单发方案。

从用户的业务感受来说,SVLTE最好,语音和数据业务的性能互不影响,而且语音数据还可以并发;CSFB和eCSFB最差,不仅是语音和短信会影响到LTE数据业务的中断,而且由于CSFB/eCSFB的终端是单天线系统,进行分组数据的非优化切换时,还会因搜索CDMA2000 1x的开销消息而导致额外的2s左右的时延。

从呼叫性能来说,eCSFB最好,完全通过高速的LTE网络来完成起呼、寻呼等信令操作,被叫建立时长可以压缩到1.7s,远低于CDMA系统5~7s的时间。

从对网络影响程度来说,SVLTE和双接收单发方案最好,不需要网络的改动就可以支持,CSFB/eCSFB 需要增加一个IWS(Interworking Solution,互操作节点)网元及其跟LTE的S102接口。

从终端成本和省电来说,CSFB和eCSFB最好,在成本上相对于SVLTE的终端要相差2~3美元。

综合以上对比,语音互操作的方案各有优劣,具体选择哪个,就要看运营商的取舍了。

Verizon选择了SVLTE方案,日本的KDDI和美国的Sprint则更倾向于CSFB/eCSFB方案。

由于双射频系统的终端对系统无改动要求,最易于推广,因此SVLTE是目前最主流的语音互操作解决方案,即使Sprint更倾向于CSFB方案,但还是部署了SVLTE方案,只有KDDI部署了CSFB/eCSFB方案。

对于中国运营商,对于语音互操作方案,主要考虑要便于LTE部署后的终端大面积推广,有了更丰富的终端类型,才能发展更多的用户。

因此对于中国运营商,可以优先考虑终端产业最丰富的SVLTE方案,后续可以根据终端的发展情况,再确定是否部署CSFB/eCSFB等方案。

LTE和CDMA2000网络的互操作包括分组数据业务的互操作,和以语音业务为主的电路业务的互操作。

LTE网络建设初期,分组数据业务的互操作建议采用非优化切换方式,后续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是否需要部署优化切换;语音等电路业务建议采用SVLTE的方式,后续根据终端产业的情况决定是否增加其他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