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序列训练1 文章意最高(学生版)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序列训练1
文章意最高,居高声自远(一)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生版)
沂水一中魏继国编制2019、9、24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

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2018年全国卷II,以及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都采用了这种题型考查写作,新材料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2019年高考作文题共9道,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9道。

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

9道作文试题中有4道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文明的韧性”“2019的色彩”;全国卷Ⅰ、Ⅱ是任务驱动作文,全国卷Ⅲ是漫画作文。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

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
(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是指在审读、理解了材料的内涵之后,确立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无一不受主题的约束。

在明确了材料的内涵和范围之后,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立意。

下面谈一
有的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议论类材料作文。

[典例](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
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高效审题秘诀之一: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指材料中体现命题意图的句子,即评议性词句。

抓住这些句子,深挖它们与材料的关系,即可正确立意。

解读:从三个关键词句切入才符合题意。

据此可以立意为若要成功,必须要有坚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态,在论述时可侧重在某一方面。

【技法点拨】
第一步:概括现象或揭示话题(是什么);第二步:分析现象或阐释概念(为什么)抓住关键语句,分析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2019·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

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我来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二由果溯因法——由果追因,探究本质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

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

[典例](2014·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
高效审题秘诀之二:由果来溯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审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读:为什么老人不愿将房子租给该游客?游客虽然把碎玻璃打扫了,但意识不到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带给别人的潜在的危害,证明其责任感不强。

那么他在租住老人的房子时,也同样意识不到他住过的房子会给别人可能带来某种危险!思考的角度可以是“游客”,也可以是“老人”。

【技法点拨】
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第一步,先找出每个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步,由果及因,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心
论点。

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2018·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来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就像三类鱼。

第一类:鱼缸中的鱼。

被装在精致的鱼缸里,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美丽动人。

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欣赏它。

它特别高兴,后来没有人来欣赏它了,它几乎被人们淡忘。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忧郁而死。

第二类:池塘中的鱼,被饲养在池中,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

突然有一天,一张大网撒向鱼池,所有鱼被一网打尽。

第三类:海中的鱼。

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每天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

有的死了,而其中一些则幸存下来。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审题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答案
2019年的江苏卷依然选取材料作文这种形式,而且选取的材料依然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

第一句话为材料的第一层意思,强调物各有“性”,无论是淡还是咸都是物所具有的“性”。

第二、三句话是第二层意思,强调物性调和,共存相生。

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第四句话是第三层意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

材料四句话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引导考生不能就事论事,而要由此及彼,从味的个性与百味调和,延伸到人生、社会、文化等方面。

立意角度:
1.自我方面
每个人大脑中思想不同→不同思想互相融合→共存相生→面对现实不同问题运用不同思想进行解决。

2.自然方面
自然万物各有特点→各具个性的自然万物协调共存→形成自然美景→环境更加美好,世界更为美丽。

3.他人方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团队中如何发挥各自长处→形成1+1>2的团队力量→集体智慧或力量是无敌的。

4.文化方面
社会上存在建筑学、美学、社会学等不同文化→在一件事中或一座建筑中或一个团队建设中需要多种文化共存→各种文化调和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丰富的人性,多彩的人生。

……
立意只要立足于这些逻辑链条的某一环节进行生发,都算是切题。

而涉及的环节越多,文章就越深刻。

参考立意:(1)追求(保持)个性之美;做自己,保持本色之美;尊重个性发展;(2)个性与共性,圆融与变通;(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4)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6)兼收并蓄,和谐共生;(7)五味调和百味香;(8)多元文化创造多彩世界;(9)文明需要对话而不是对抗;(10)包容是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11)共存相生,异彩纷呈。

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三个层次,出现三种结果:
结果:沃德是正确的。

由果溯因1:自问1: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自答1:因为“沃德能力排众议”。

自问2:沃德能力排众议的力量来自何处?自答2:他是“统计学家”。

立意一:科学的力量;独立思考的力量;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不盲从。

由果溯因2:自问:为什么沃德“注意弹痕少的部位”的观点是正确的?自答:“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


立意二: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反向思维。

5、【写作指导】
第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

第二类鱼拥有了自由,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

而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

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

由此,可以立意为:(1)要拥有自己的空间;(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没有远虑必有近忧;(4)在拼搏中获得生存;(5)自由与安逸;(6)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7)适者生存。

立意时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