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多孔类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11014的发酵产物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包 括4个五元环内酯类化合物,8个酚类衍生 物和13个环二肽,采用SRB法测定了13个 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环二肽10在 5 mg·L_1时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1, 3,4,8,9,12具有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同时 发现这些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5~ 100 mg·L_1范围内不具有浓度依赖性,其 它化合物未表现出体外抗肿瘤活性,朱天骄 等[263从一株海洋放线菌¥1001的活性部位 分离鉴定了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1个苯甲 酸类衍生物,以及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并经 活性测试阐明了环二肽类化合物为该菌株的 主要活性相关成分。文献报道也显示环二肽 类化合物可作为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抗肿瘤制 剂,并且体内体外试验证明均有效。测定了 化合物1~8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 活性,结果表明环二肽类化合物4,5和7在 10 t比mol·L叫时即能表现出细胞坏死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15.4%,19.3%和18.6%,其 他化合物在100 gmol·L_1高浓度时也未检 测到相关活性。江红等口7]在筛选新免疫抑
摘 要:概述2000年以来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茵及海洋 真茵抗肿瘤活性物质取得的成果,并展望该领域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细茵I海洋放线茵;海洋真茵 中图分类号:R931.77,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61(2008)03—0051—06
四种药用真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材 料 与仪 器
液溶解 ,5 3 0 n m处测 吸光度 值 ( O D值 ) ,按 下列 公式计 算 生长抑制率 。并采用寇 氏改 良法计算各提取物对 A一5 4 9的 半数抑制浓 度 ( I C ) 。 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 = [ 1 一 _ 。 。 = ] × × 1 0 0 %
1 . 2 . 2 细胞培养
人 肺 腺 癌 细 胞 A一 5 4 9用 R P MI 一1 6 4 0完
全培养基 ( 含 1 0 %胎 牛血清 ,1 0 0 U / m L青霉 素和 1 0 0 U / m L链霉 素)于 3 7  ̄ C、5 % C O 培养箱 常规培养 。 1 . 2 . 3 S R B法测定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 殖的影 响 参 照文 献 方法略有改动 。取对数生长期 A一5 4 9细胞 ,消化后 调 整细胞浓度为 1 0 0 0 0个/ m L,每种 细胞平 行接种 两块 9 6孔 板 ,分别为对照板 ( T O )和实验板 ( T) 。每孔加 入细胞悬 液1 0 0曲 ,置培 养 箱 培养 1 6 h后 ,对 照板 细 胞 用 预 冷 的 5 0 %三氯 乙 酸 ( T C A) 固定 ,待 测 ;同 时 实 验 板 中 加 入 I O 0  ̄ L的提取物 ( 调节终浓度分别 为 1 0 、2 0 、4 O 、6 0 、8 0、 1 0 0 g / m L ) ,阴性对 照孔 ( C ) 加入 含有 相 同浓 度 D MS O 的培养基 。每组设 5个复孔 ,继续培养 4 8 h后取 出培养板 , 5 0 %的T C A 4 ℃ 固定 1 h ,去离 子 水洗 板 , 自然干 燥 ,S R B
斑褐 孔 菌 ( F u s c o p o i f a p u n c t a t a ) 、裂 蹄 木 层 孔 菌 ( P h e l l i n u s i f m o s u s ) 、苦 自蹄 ( F o m i t o p s i s o f f i c i n a l , i s ) 、木 蹄 层孔 菌 ( P y r o p o l y p o r u s f o me n t a r i u s ) ,采 自吉 林 省 敦 化 市 。 人肺腺癌 细胞 A一 5 4 9由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 中心 提供 。R P MI 一1 6 4 0培养 基 、胎 牛血 清 ,美 国 G i b c o公 司 ; 胰蛋 白酶 、青 霉素 、链 霉素 、T r i s 碱 ,美 国 A m r e s c o 公司;
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临床实验

抗肿瘤药物筛选及临床实验责任编辑:luanchaojibing,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0-24 14:54:02(—)抗肿瘤药物的筛选1.体内筛选方法体内筛选方法是药物应用于有移植性肿瘤的动物进行实验的方法。
肿瘤模型是进行药物筛选的先决条件。
一个理想的用于药物筛选的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对临床疗效有预告性;②快速、经济;③指标明确、客观;④重现性好,结果可信赖。
常用于鼠类,近年来在体内试验方面,裸鼠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目前已成功地将官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结肠癌、肺癌等10余种人体肿瘤移植于裸鼠,国内已成功地建立了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和腹水瘤模型,并已用于科研和临床。
在体内试验方面需注意:①给药途径。
因腹腔给药假阳性较多见,因此要筛选一种药物是否对一种移植肿瘤确实有效,需应用两种以上不同的给药途径,并且三次实验结果均显示标准抗癌活性时才能判定有效。
②在每一种给药途径中,还需观察不同剂量的抗肿瘤活性,以揭示有效抗肿瘤药物的量效关系。
2.体外筛选方法因体内筛选需要的技术条件高,故大批筛选或粗选时多采用体外筛选。
(1)人肿瘤集落形成法:该方法是将单细胞悬液,接种到含软琼脂的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一部分肿瘤细胞能够在琼脂中生长,形成集落。
通过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集落生成数量比较,可作为肿瘤化疗的药物敏感试验。
每次可用多个平面筛选8一10种药物,以找出对肿瘤细胞最敏感的药物。
此法快速、经济、选择性高,而且结果可靠,故在临床用药选择和抗肿瘤药物开发上将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缺点是活肿瘤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比较困难,并且集落形成的成功率不够高,故在方法学上需待完善。
ALberts等以此法指导69例复发转移卵巢癌的治疗,结果临床有效率为54%;经验治疗组的有效率为20%;而以。
HCTA中抗药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8%。
(2)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其基本原理是ATP为细胞内能量的基本来源,其浓度与活细胞量有关。
紫杉醇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紫杉醇的资源、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NCI发起一项从多种植物35000多种植物中寻找筛选安全有效的抗癌新药的计划,美国政府已耗资250亿美元以各种形式资助此计划,期间有数以万计的具多种抗癌活性的化合物被筛选出来。
其中作为先导化合物之一的紫杉醇(taxol)则是化学家经数十年孜孜不倦的为攻克癌症所作出的一大贡献,成为抗癌药剂中的今日之星。
NCI 预测在今后10—15年内,紫杉醇将成为主要的抗癌药物之一。
紫杉醇最早是Wani和其同事以KB细胞毒生物活性监测为跟踪手段从北美产红豆杉科(Taxaceae)植物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及太平洋紫杉(Pacihc yew)树皮中分离鉴定的。
尤其是20世纪70代未发现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引起了植物化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加快了紫杉醇的研究步伐。
目前从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中确定了100余种紫杉烷(Taxanes)类化合物,但惟有紫杉醇抗癌活性最强,其后,发现半合成类似物taxotere 2是紫杉醇的竞争对手。
1992年底,美国FDA正式批准紫杉醇用于临床,现已在40多个国家用于晚期卵巢癌、乳腺癌的治疗,而且治疗范围正日渐扩大。
但令人担忧的是,红豆杉植物生长缓慢且资源有限,加上含量极低,造成紫杉醇供应紧缺,从而限制临床广泛的研究应用。
同时,大量砍伐红豆杉植物不但引起环境学家的忧虑,而且红豆杉资源面临灭绝。
为了解决资源保护和缓解紫杉醇供应危机,国内外在新资源开发、大面积栽培、组织培养和真菌发酵及化学合成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紫杉醇在植物体中得分布紫杉醇和其他紫杉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红豆杉科植物,最近发现亦分布于红豆杉近缘科属植物中。
(一)红豆杉科植物红豆科杉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共5属约32种,除澳洲红豆杉属(Austrotaxus)1种(Austrotaxus spicata Campton)产于南半球外,其余均产于北半球,我国有其中4属12种1变种及1栽培变种。
抗真菌药物目录遴选原则要点速记(2023)

抗真菌药物目录遴选原则要点速记(2023)目前国内上市深部抗真菌药物品种包括氟康嗖、伊曲康哇、伏立康嗖、泊沙康哇、艾沙康嘎、两性霉素B及含脂质复合物、米卡芬净、卡泊芬净、氟胞喀唉等。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对品种及品规有相关规定,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超过50种,深部抗真菌类药物品种不超过5个,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
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提示:氟胞嗑唬不计入50种抗菌药物品种。
抗真菌药物目录遴选要严格按照安全有效、质量优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结合医院各专科用药特点,合理确定目录中药品品种、剂型和数量,做到品规合理,比例恰当,以满足临床诊治需求。
抗真菌药物目录推荐遴选原则如下:1、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医院诊疗需要,选择指南一线推荐药物。
根据国内外权威的指南:①治疗念珠菌病的一线推荐药物为棘白菌素类或氟康嘎;②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推荐伏立康嗖、艾沙康哇、泊沙康哇、两性霉素B(AmB);③隐球菌感染一线推荐药物包括AmB,氟康嗖和氟胞嗑唬;④毛霉病一线治疗药物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L-AmB).艾沙康嗖、泊沙康哇。
2、兼顾本医疗机构常见致病真菌类型及耐药监测情况,其中大型三级医院需要兼顾罕见真菌类型。
①伏立康哇为镰刀菌属、赛多袍菌属、丝抱子菌属/暗色菌属(局部感染)的一线治疗;②艾沙康哇为帚霉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③泊沙康嘎为暗色菌属/裂褶菌属(降阶梯)/青霉菌属(肺部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④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为裂褶菌属/青霉菌属/非马尔尼菲篮状菌属/拟青霉菌属的一线药物治疗方案。
3、考虑序贯治疗(也称转换治疗),保证治疗可延续性。
氟康嗖、伊曲康哇、伏立康嘎、艾沙康嘎、泊沙康哇等有口服和注射剂型,满足长期治疗需求。
4、结合特殊人群、安全性角度考虑。
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AmBD)具有严重的发热、寒战、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为降低其的肾毒性,将其制成了不同的两性霉素B脂质剂型。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菌株筛选

通过对其 内生真 菌的分离鉴定 , 研究其 内生 真菌 的分
类 和组成 ; 通过 体外 抗 肿瘤 活性 试 验 , 选 获得 具 有 筛
显著抗 肿瘤活性 的菌株 , 雷公 藤植 物 内生 真菌 的进 为
一
根据 内生真菌 主 要 的群 体 形 态 特征 点 ( 包括 菌 落 大小 、 颜色 、 面特 征 、 表 质地 ) 个体 形 态 特 点 ( 和 包 括 菌丝 、 子实 体 和孢子 形 态)l删 。 _ 1
次 报道 了从 云南 西 双 版 纳州 美 登 木 的 茎 、 中分 离 叶 筛 选 到 1株 内 生 真 菌 C a tmim lb sm 9 . h eo u g o ou 8
现 新 的生物 活 性 物 质 的重 要 来 源[ ] 2 。近 年来 人 们 。 已从药 用植 物 内生真 菌 中分离 得 到许多 具有 抗肿 瘤
活 性 的物质 。A. i l 等从 短 叶 红 豆杉 内生 真 菌 Se e r 中分 离 得 到 抗 肿 瘤 活 性 物 质 紫 杉 醇 。Z a g L h n .
M6 该 真 菌 可 产 生 抗 肿 瘤 活 性 物 质 球 毛 壳 甲素 。 , J oR i .H.8 a L 等从 植物 I eaacl d i mp rt yi r a得到 1 n c 株
a d t r eo d r .F v ft e e hbt d sg i c n y o o i ciiist wa dt e et mo el ie nt e n h e r e s i eo h m x i i in f a te t t x ca tvte o r h s u re l l si h e i n
Sc e n n fI s Antt mo tv te r e i g o t iu r Ac iii s
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现状

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现状【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抗肿瘤药用真菌研究的基本情况。
方法:分析各类中医药科技期刊和各类网上相关信息。
结论:总结了我国在抗肿瘤药用真菌方面研究的主要真菌种类、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及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抗肿瘤真菌、真菌种类、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发展趋势1、抗肿瘤药用真菌种类全世界真菌种类约150万种,其中大型真菌约20万种,我国目前已发现约8000多种。
药用真菌是指在这8000多种大型真菌中有药用价值的一大类真菌,简称药用真菌。
目前约有2000多种。
在这2000多种药用真菌中,经科学家证明抗肿瘤的真菌大约在240种以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肿瘤药用真菌的数量和种类还会不断增加和扩大。
1.1侧耳科真菌侧耳科目前的种属达50多种,其中抗肿瘤真菌就达11种,该科真菌目前人类应用较多。
比如,金顶侧耳、侧耳、亚侧耳、香菇、草耳等。
1.2裂褶菌科真菌雷者均可目前只发现了1个种属。
目前这个种属的药用真菌,不仅可以治疗普通疾病,更是抗肿瘤的良药。
1.3鹅膏菌科真菌鹅膏菌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80多种,其中抗肿瘤的真菌有3种。
该菌是真菌中毒菌最多的科,毒菌数约43种以上。
据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毒菌类是最有应用前途的抗肿瘤药物。
所以,在今后的临床中,应加大毒菌抗肿瘤的研究。
为什么目前毒菌抗肿瘤的品种较少?主要是因为毒菌的标本采集较为困难,实验室的科学家没有更多的条件去广泛采集,或对毒菌的毒性认识不足等各种因素造成的。
我个人经验认为,毒菌在未来将成为抗肿瘤药物新的资源宝库。
1.4光柄菇科真菌光柄菇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20种以上,该科药用真菌的种类相对较少,毒菌类也少。
但其中暂时只有一种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1.5白蘑科真菌白蘑科真菌目前发现了大约242种,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真菌约52种以上,是抗肿瘤真菌中品种较多的科。
其中有名的品种如长根奥德蘑、金针菇、苦口蘑、松口蘑、蒙古口蘑、雷丸、斑玉蕈、柄伞、硬柄小皮伞、蜜环菌等品种,多为抗肿瘤的品种。
茯苓酸性多糖分级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比较

茯苓酸性多糖分级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比较卢燕;卢华杰;刘焱文【摘要】目的:以不同碱度分级提取茯苓酸性多糖,进行抗肿瘤活性比较研究,以期探讨茯苓酸性多糖的构效关系.方法:将茯苓饮片分别用70%乙醇和水提取后的药渣,依次用0.1~1.0 mol·L-1 10个梯度氢氧化钠(NaOH)溶液分级提取,得到10种茯苓酸性多糖组分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对HepG2肿瘤细胞抑制率,比较10种分级酸性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大小.结果:0.9和1.0 mol·L-1 NaOH提取的茯苓酸性多糖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最高.结论:茯苓酸性多糖抗肿瘤活性与其酸性强弱相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4(016)002【总页数】3页(P106-108)【关键词】茯苓;酸性多糖;分级分离;抗肿瘤活性【作者】卢燕;卢华杰;刘焱文【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1【正文语种】中文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干燥菌核,是药食两用的传统中药大品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1];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一部,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
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可达茯苓干重的80%以上。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多糖经降解和结构修饰后具有抗肿瘤作用。
谈新提等[2]将茯苓多糖羧甲基化、硫酸酯化产物进行抗肿瘤药理实验研究,显示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
赵吉福等[3]对磺酰化茯苓多糖进行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明显。
但是,迄今尚未见国内外有关茯苓酸性多糖直接用于抗肿瘤作用的报道。
本实验室前期对茯苓多糖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茯苓多糖以酸性多糖为主,为总多糖含量的90%以上,其动物模型实验具有显著性药理作用[4]。
亚香棒虫草多糖C-10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亚香棒虫草多糖C-10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邓赣奇;刘燊;冷桂华;张辉华【摘要】[目的]研究亚香棒虫草多糖C-10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亚香棒虫草分离筛选的内生真菌为菌种,液体转化发酵产虫草多糖,经过分离提取得胞内和胞外多糖,并探讨其对3株癌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神经母癌SH-SY5Y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结果]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大,胞内多糖对癌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大,且差异较为明显,在培养72 h的条件下,BN-H多糖(0.0966mg/mL)对肺腺癌A549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神经母癌SH-SY5Y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97%、71%、97%,比其他浓度的胞内外多糖抑制效果更好.[结论]BN-H(0.0966 mg/mL)的亚香棒虫草多糖对肺腺癌、乳腺癌和神经母癌细胞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具有较强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胞内多糖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好于胞外多糖.【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2【总页数】4页(P187-190)【关键词】亚香棒虫草;虫草多糖;癌细胞;MTT法;抗肿瘤活性;抑制率【作者】邓赣奇;刘燊;冷桂华;张辉华【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0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00;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3+5虫草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千尸毛“虫”和头部长出来的真菌“草”,它的各种活性成分物质具有降压[1]、舒张血管[2]、调节免疫系统功能[3]、抗肿瘤[4]、抗菌[5]、抗氧化[6]等功效[7]。
冬虫夏草被称为我国的“中药之王”,位列三大补品之首,研究发现,在中国境内有100多种虫草,只有一种叫做冬虫夏草,足见其稀缺珍贵[8]。
亚香棒虫草(Cordyceps hawkesii Gray.) 又称霍克斯虫草,虫体外面灰黄色,“草部”呈淡灰色至灰黑色。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肿瘤是一种主要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发展了许多类型的抗癌治疗药物,其中有不少利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一、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中药材,一直被用来治疗不育症、高血压和肥胖症等。
而且它还有着很强的抗癌作用。
薏苡仁中所含的β-谷甾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对人体非常安全。
二、黄芪黄芪是一种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中药。
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黄芪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和皂苷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同时,黄芪还可以降低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化疗的疗效。
三、荆芥荆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材。
研究证明,荆芥中的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荆芥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四、桑白皮桑白皮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其中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癌病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桑白皮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缓解疼痛和其他癌症相关症状。
黄精中所含的次黄嘌呤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黄精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
六、天花粉天花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天花粉还富含黄酮苷和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此外,天花粉的多糖成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七、半枝莲半枝莲中所含的沙扁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半枝莲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癌痛和其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石斛石斛可促进人体内生物合成,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中的人参皂苷Rg3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
土壤中具抗肿瘤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

土壤中具抗肿瘤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分离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基地2班肖蓉摘要:随着癌症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如何快速有效地找到癌症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抗肿瘤活性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土壤中放线菌种类与数量位居第二,在这之中有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类别仍待被发现,因此,通过在土壤中筛选具有这种特性的菌株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放线菌抗肿瘤鉴定与筛选目录(一)土样采集(二)富集(三)分离培养(四)筛选(五)产物分析(六)文献引用(一)土样采集土壤是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环境,土壤也是各种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在土壤中,微生物总数依次是细菌、放线菌、真菌(霉菌和酵母)、原生动物等。
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含量多,有利于从中筛选出符合实验研究要求的放线菌种类。
但是随着土壤中的养分、通气、酸碱度及其所处的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微生物的分布也会不同,因此,广泛采集各地的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增大了野生菌株新类型的概率,因为地球上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远不止现如今所发现的这些。
偏碱性土壤中放线菌的含量较多,因此试验中应尽量采集偏碱性、干燥的土壤样品。
且土壤中略带土腥味时,含有放线菌的孢子数会更多。
采集土壤时,使用干净的铲子、透气的塑料袋,先刮去表层5厘米左右的土,然后进行采样,采集完土样后,在塑料袋上标明采样的地址、采集人以及采集的时间,作为菌种来源的说明,以便更好的对筛选出的菌种生活习性的描述与分析。
采样时随机选取五个样本地,20*20平方米的面积,随即采取100-200克的土样。
对土壤的处理:高有机质土样经过适度微波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放线菌总数、链霉菌数。
微波预处理土样对可培养放线菌的种类有明显影响,微波处理新鲜土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
不同粒级土壤中放线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土壤粒径越小,放线菌数量越多。
此外,新鲜采集的土样都要经过晾干然后收集到无菌透气的袋子并贴好采集时的标记,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11种植物提取物对4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筛选植物源杀菌剂具有选择性高、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从植物中寻找抑菌活性物质,是研发新型杀菌剂的热点之一。
目前,中国开发与应用的植物源杀菌剂主要有苦参碱、黄岑苷、小檗碱、丁子香酚、香芹酚、儿茶素、大蒜素、乙蒜素、大黄素甲醚等。
但前述产品多集中于对植物真菌病害的防治,对植物源杀细菌剂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食品污染菌的控制,且大多数还处于室内筛选阶段。
魏希颖等研究发现泡桐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叶舟测定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小枝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发现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
崔彦等的研究证明五倍子、丁香、地榆对黄瓜细菌角斑病菌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提取物的活體防效可达60%,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李玉玲发现竹焦油对甘蓝黑腐病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茄青枯病菌等多种供试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为了获得对植物细菌病害有广泛抑菌谱的植物源物质,本研究选取已报道过的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11种植物提取物,对魔芋软腐病菌、猕猴桃溃疡病菌、核桃黑斑病菌、白菜软腐病菌4种常见的病原细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筛选,旨在为新型植物源杀细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线索。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菌种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pv. carotovora)、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rora)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juglandis)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提供。
1.1.2 供试植物源物质及试剂大黄提取物(其中大黄素含量为0.30%)、博落回提取物(其中血根碱含量为0.57%)、狼毒提取物(其中狼毒素含量为1.90%)、皂荚提取物(其中皂荚素含量为6.90%)、苦参提取物(其中苦参碱含量为2.15%)均由山西德威生化有限公司提供。
槐耳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phila Murr.的干燥子实体,别名槐檽、槐菌、槐鸡、槐 XY2000C);台式冷冻多用离心机 (Thermo Electron
蛾、赤鸡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山东、河北等地[2]。 Corporation,型号 CL31R);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
临床和基础实验证实,槐耳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仪 器 有 限 公 司 , 型 号 KQ5200DE); 超 低 温 冰 箱
源于山东,为多孔菌科真菌槐栓菌 Trametes robinio- 蒸馏水回流 3 次,每次 2h,得到水提液,浓缩得到样
phila Murr.的干燥子实体;槐耳颗粒(启动盖天力药 品 C(槐耳水提浸膏)。
业 有 限 公 司 , 批 号 EJ14);RPMI Medium Modified 2.2 细胞培养 将冷冻保存的 6 种人肿瘤细胞株复
1640(美国 HyClone 公司,批号 1676918);胎牛血清 苏后,HepG2、PANC-1 培养于含 10%优质胎牛血清
FBS(Gibco,批号 1616966);胰蛋白酶-EDTA 消化液 的 DMEM 培 养 液 ,A549、HCT-116、MKN -45、BGC -
(美国 Gibco 公司,批号 21467 E16);Cell Counting 823 细胞株均培养于含 10%优质胎牛血清的 RPMI-
2.4 肿瘤细胞处理 人胃癌 BGC-823 细胞培养于 含 10%优质胎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养液,37益、 5%CO2 培养箱中生长至 80%细胞融合,用 0.1%胰酶 溶液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 5伊104 个/mL,均匀接种于 96 孔微量培养板中,每组 3 个复 孔,100滋L/孔,置 37益饱和湿度、5%CO2 孵箱内培养 24h 后,正常对照组加入含等量的培养液;加入浓度 梯度的药物,每 100滋L/孔,平行设 5 个复孔,同时设 置不添加细胞悬液为空白对照组,只加 100滋L 新鲜 培养基,平行测定 3 次。在同样条件的培养箱内继续 培养 24h,每孔加入 10滋L CCK-8 溶液,继续孵育 2h 后停止培养,于多功能酶标仪上 450nm 处测定各孔 的光密度(OD)值,以正常对照组测得的 OD 值为对 照,按照抑制率公式计算槐耳各提取物组对于肿瘤 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计算出 IC50 值。抑制率=[1(实验组 CCK-8 检测 OD 值-空白组 OD)(/ 对照组 CCK-8 检测 OD 值-空白组 OD)]伊100%。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 据,计量资料以均数依标准差(x依s)表示,两组间比较 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约 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槐耳不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结果 槐耳各提取 物对 6 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均显示 48h 药效较 24h 药效更佳。24h 细胞药效实验结果显示,醇提和 石油醚提取部位对胃癌细胞 BGC-823 药效最佳;水 提、醇水双提、石油醚+醇提+水提部位均表现出对肠
十大抗癌中药

十大抗癌中药十大抗癌中药一、灵芝甘、平。
益精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滋养强壮,补虚抗癌。
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
[别名]瑞草、菌灵芝。
子实体含灵芝三萜、灵芝多糖、蛋白质、有机锗、微量元素硒、灵芝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治白血病的作用。
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
能保护癌症患者体内正常细胞的DNA不再氧化、被癌化,防止癌细胞的再生。
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灵芝能增强癌症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包括胸腺、脾腺、骨髓造血机能、红血球、白血球等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增加免疫细胞,尤其是专门对付癌细胞的Tc杀手细胞、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质与量。
能激发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细胞激素的自体生成而达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灵芝能使癌症患者机体较放松,易于睡眠、易于饮食。
可增加癌症患者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解压、镇静、镇痛的作用。
灵芝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
总之,灵芝有助于人体血液的清澈及正常细胞组织的运作,创造出癌栓不易形成、癌细胞不适生存的空间让人体自体治癌。
二、红豆衫红豆衫又称紫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枝、叶、皮、根可提取昂贵抗癌药物——紫杉醇。
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200红豆杉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
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物活性,如抗生素、抗肿瘤、抗炎等作用。
本文将从细菌的分类、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细菌的分类细菌是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微生物,体积一般不超过1微米,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范围广等特点。
细菌按照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按照代谢方式可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等;按照产生产物可分为产气菌、光合菌等。
本文将主要探讨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二、细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1. 抗生素类抗生素是指以自然产生的细菌代谢产物为主要成分,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一类药物。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其中,青霉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抗生素,其由镰孢霉菌(Penicillium)等真菌产生,其特异性强、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细菌的作用广泛等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2. 抗肿瘤类细菌代谢产物中还有一类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例如海洋菌生产的manoalide等化合物。
manoalide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天然四元环化合物,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具有抗肿瘤、抗炎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靶向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受体,并干扰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实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 抗炎类细菌代谢产物中还有一类具有抗炎作用的化合物,例如蓝紫菌属紫色产细菌所产生的青葙酮(Violacein)。
青葙酮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染料,同时具有抗细胞毒性、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其主要通过抑制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和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抗炎作用的目的。
三、细菌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1. 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研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可以通过专业数据库、期刊网站、学术论文等获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新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资料

抗肿瘤药物体内筛选标准操作规程概述:抗肿瘤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增殖的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核酸或蛋白质的合成、干扰大分子物质代谢、干扰微管系统、抑制拓扑异构酶等。
本操作规程包括与抗肿瘤药物申请临床试验和申请上市有关的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内容,其中着力强调非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关联性。
旨在一方面为抗肿瘤药物的非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要求引导科学有序的研发过程,使国内此类药物的研发更趋规范和合理。
本操作规程仅代表目前对抗肿瘤药物非临床研究的一般性认识。
具体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建立一套包括抗肿瘤药物体内作用的药效学研究和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抗肿瘤药物安全性和作用新机制的研究。
①有效性研究抗肿瘤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受试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强度、抗瘤谱等,为之后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临床试验中适应症、给药方案的选择提参考信息。
②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1)估算 I 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2)预测药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3)预测药物毒性的性质、程度和可逆性;(4)为临床试验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研究计划:(a)小鼠急性毒性测试按照急性毒性测试的常规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参考给药小鼠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并确定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给药剂量。
(b)小鼠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根据动物体内抗肿瘤活性测试的标准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皮下接种肉瘤S180或肺癌H22瘤株,选择体外活性突出且急性毒性较低的化合物,设定合适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方式给药,以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药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作为体内活性评价指标。
(c)专利保护范围内的化合物的继续合成申请保护范围较大的专利,合成部分可能具有良好活性的新的化合物,拓展研究范围,发现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并申请新的发明专利。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药物筛选方法09级生科3班余振洋200900140156一、【实验原理】1.关于恶性肿瘤和抗肿瘤药物:恶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是整个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个环节,而进行药物的筛选首先离不开合理的筛选方法和系统。
寻找选择性强、对实体瘤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摆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
世界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有大量的化合物(合成药、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发酵产物)待筛,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
8O年代中期以前,普遍采用的筛选方法是以体内小鼠白血病/淋巴瘤模型P388和L1210为基础的 J,所有化合物在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通过这种小鼠肿瘤模型的筛选。
即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作为第一轮初筛,能通过第一轮初筛的化合物才能被允许进入第二轮筛选。
这种方法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一些在临床上有活性的药物将被筛选掉,无法保证所有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都能通过筛选。
鉴于以前的筛选方法存在较大的缺陷,1985年之后以NCI为首的一些研究单位普遍开始采用针对疾病的筛选方法来代替针对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即放弃体内小鼠筛选,代之为体外代表各种常见实体瘤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筛选。
这种筛选系统是一种高通量的抗肿瘤筛选体系,其主要优势有两点:其一是多种细胞株初筛有可能筛选出对特殊的人类肿瘤或对特殊组织亚型有活性的物质;其二是这种体外筛选尤其适合于复杂天然产物提取物中有效成份的证实,过去动物筛选需较大量的天然产物,而现在天然产物的需要量就大大减少,可以指导有效成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使得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新的抗肿瘤药物更加便利。
2.关于筛选方法:下面为现阶段较为普遍采用的一些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的实验原理。
1)以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端粒是染色体特殊结构,起着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性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返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以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末端。
真菌提取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真菌提取物抗肿瘤研究进展曾炫皓;章强强【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7(12)3【摘要】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真菌提取物的抗癌作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包括了最近几年关于真菌提取物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生、减少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各种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归纳了多种真菌提取物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Wnt、NK-κB、MAPK、线粒体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包括了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等多种与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This review summaries theadvance in anti-cancer fungal extracts in recent years.On the one hand,related multiple mechanisms might include the anti-cancer fungal extracts inducing apoptosis,inhibiting proliferation and angiogenesis.On the other hand,the anti cancer effects of various anti-cancer fungal extracts in cancer cells are also reviewed.These study show that anti-cancer fungal extracts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cancer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cancer cells.The mechanisms of those functions involved various signal pathways,including Wnt,NK-κB,MAPK and Mitochondria related apoptosis signal pathways,and related to various proteins related to biological activity such as 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总页数】9页(P184-192)【作者】曾炫皓;章强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相关文献】1.20种多孔类真菌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的比较研究 [J], 陈永强;陈先晖;孙勇;缪倩;王力;蒋继宏2.灵芝属真菌乙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筛选 [J], 周月琴;糜可;杨庆尧;钟顺昌;李绪泉;杨晓彤3.不同“桑黄”类真菌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J], 武晓林;王超儀;包海鹰4.一种真菌菌丝体甲醇提取物—A7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J], 逯海燕;郭顺星;林晨;张雪艳;付明;梁肖;于能江5.40株虫生真菌菌丝体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J], 何亚琼;胡丰林;李春如;左登平;刘玉军;樊美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肉豆蔻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肉豆蔻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及体外抗肿瘤机制
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肿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类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药在肿瘤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而肉豆蔻被传统中药认为有抗肿瘤活性。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肉豆蔻抗肿瘤活性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筛选出肉豆蔻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筛选肉豆蔻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并探究其体外抗肿瘤机制。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分离:将肉豆蔻水煎液通过分离技术,分离得到不同的组分。
(2)筛选:将分离得到的各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3)检测:通过细胞实验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活性组分在体外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肉豆蔻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并为提高利用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提供新思路。
此外,该研究还有望为相关新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为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研究进展
目前,已经完成了肉豆蔻水煎液的制备和成分分离步骤。
正在进行各组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将探讨其作用机制。
预计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