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费德勒与纳达尔比赛制胜因素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费德勒与纳达尔比赛制胜因素对比分析高宝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对罗杰·费德勒在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与拉斐尔·纳达尔的比赛中的技术与制胜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罗杰·费德勒在正手击球、发球的把握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技战术变化较多,各项技术稳定.拉斐尔·纳达尔比较擅长于正手上旋球、底线防守的战术,底线技术较扎实,优势较大.击球威力较大,球路稳,但网前稍差.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年(卷),期】2019(027)003
【总页数】3页(P64-65,130)
【关键词】网球;制胜因素;技术
【作者】高宝军
【作者单位】大同市武术网球项目训练中心,山西大同 037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1 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绅士运动。
至今,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迷恋于这项运动。
随着参加这项运动的人数增加,竞技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目前,针对世界顶尖网球运动员的各种研究越来越多。
技术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战术的安
排与进行,是选手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
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发现,网球选手罗杰·费德勒在众多选手中,各项技术较为均衡强大。
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及防守能力。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赛男子单打决赛罗杰·费德勒与拉斐尔·纳达尔的比赛作为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网球期刊和网球图书资料,并通过2017年澳网官网及ATP官网收集所需资料及相关信息作为理论依据。
2.2.2 录像观察法
对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罗杰·费德勒与拉斐尔·纳达尔的比赛相关视频进行观看,
并作技术统计作为分析所用数据。
2.2.3 逻辑归纳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归纳,方便于结论的总结。
2.2.4 分析比较法
将罗杰·费德勒的技术统计与其对手拉斐尔·纳达尔的技术统计相对比,能够更加明
显的突出各项因素的重要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底线技术分析
3.1.1 正手制胜分
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正手击球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技术动作。
正手的稳定决定了多拍回合中防守的能力与回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防守反击的效果以及与其它战
术的衔接。
在比赛中,两者多拍回合的底线正手击球得分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 正手击球得分统计表选手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505134.00%拉菲尔·纳达尔1395338.12%
由表1可以看出,拉菲尔·纳达尔的正手击球相比于罗杰·费德勒差距并不大。
拉菲尔·纳达尔的正手上旋特别足,但球速不如罗杰·费德勒。
这就导致拉菲尔·纳达尔在频繁的使用正手击球时,会让费德勒抓住更多进攻的机会导致失分。
而罗杰·费德勒则会创造更多的机会来调整自己的战术。
3.1.2 反手制胜分
罗杰·费德勒使用的反手击球是单反。
由于是单手持拍,其隐蔽性更强,偷袭能力更高,变线得分能力更强。
纳达尔则使用双反击球,更加保守,力量大,稳定性更强。
根据所统计的数据,比赛中两者在多拍回合中,底线反手击球得分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2 反手击球得分统计表选手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503724.66%拉菲尔·纳达尔1394532.37%
由表2可知,拉菲尔·纳达尔的反手击球得分高于罗杰·费德勒,一方面说明了纳达尔的反手使用频率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比赛中纳达尔处于防守地位。
而纳达尔的反手在本场比赛中出浅较多,这就给罗杰·费德勒提供了更加多的得分机会和战术上安排的针对性。
3.2 网前技术分析
3.2.1 截击制胜分
在网球运动中,无论是网前截击还是中场截击,对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反应速度、身体素质和球感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
比赛中两者截击球得分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3 截击球得分统计表选手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5085.33%拉菲尔·纳达
尔13932.15%
据表3可以看出,罗杰·费德勒的上网次数是拉菲尔·纳达尔的数倍,得分接近拉菲尔·纳达尔的三倍。
不管是发球上网还是回合球中的随球上网,罗杰·费德勒的积极
性都特别高,是他在本场比赛中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战术。
相比较可以看出拉菲尔·纳达尔的网前技术和主动得分能力在本场比赛中表现出不足。
而由于上网后主
动进攻与被动防守的面积会大幅度减少,就会给对手留下更大的空挡和回球线路上的选择,从而导致失误率升高或给对手留下得分的机会。
3.2.2 高压制胜分
在网球比赛中,因为高压击球的速度较快、力量较大、落点范围选择较多、球路较难判断,所以是一项较容易得分的技术。
一般在接对方的一发和力量大、落点深、球速快的球或战术性的调高球失误时会给对方高压球的机会。
对于二者的高压球得分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4 高压球得分统计表选手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5032%拉菲尔·纳达尔13900%
据表4可知,罗杰·费德勒的高压球得分数高于拉菲尔·纳达尔。
说明罗杰·费德勒球速较快,球路变化多端,有更多的机会打出对手别无选择的球。
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拉菲尔·纳达尔打球更加偏向稳定为主,防守能力强。
3.3 接、发球技术分析
3.3.1 发球制胜分
网球比赛中发球的主动权绝对掌握在击球者自己手里(这是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抛球还是挥拍击球都完全凭自己的控制,发球者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创造最佳的条件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将球发出手。
发球是每一分的开始。
网球运动员在发球时,都会把发球落点和发球旋转结合起来。
根据对手站位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力量和旋转的组合,安排不同的战术,把对手带入自己的节奏中,更加容易得分。
表5 发球统计表罗杰·费德勒拉菲尔·纳达尔ACE球204双误33一发成功率62%73%一发得分率76%63%二发得分率49%56%发球得分率66 %61%
由表5可知,罗杰·费德勒双误和拉菲尔·纳达尔一样多,一发得分率与发球得分率都高于拉菲尔·纳达尔。
虽然一发成功率低于拉菲尔·纳达尔。
但是,ACE球数量远远超过纳达尔,足足达到了五倍之多。
据此可知,罗杰·费德勒的发球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更具威胁性,给更加多的战术安排提供了机会。
3.3.2 接发制胜分
在比赛双方水平差距并不大时,优势比赛的输赢,往往就是一局破发所导致的。
所以很多运动员在保下自己的发球局时,会尽可能去破对方的发球局。
也就是要在自己被动的情况下反守为攻,所以,接发球的质量至关重要。
表6 接发统计表罗杰·费德勒拉菲尔·纳达尔一发回球得分率37%24%二发回球得分率44%51%回球得分率39 %34%
由表6可以看出,罗杰·费德勒的一发回球得分率高于拉菲尔·纳达尔,二发低于后者。
但总的来说,回球得分率高于对手。
世界顶尖运动员在大满贯赛事中,尤其是决赛,能够进入决赛的两位选手实力相差并不是很大,就是因为在本场比赛中费德勒的接发回球得分率较高,接发回球较稳,才奠定了罗杰·费德勒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
3.4 其他技术分析
3.4.1 受迫性失误
受迫性失误指受到对方有压迫性的攻击时,球员自己的动作不到位或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一些失误。
如:对方回球落点较深、调动角度较大等。
换个方法说,就是由于对方回球有压迫而导致的失误使对方得分。
由于两位选手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技术层面并没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失误的多少会很大的影响到比赛的结果。
表7 受迫性失误统计表选手对方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393525.17%拉菲
尔·纳达尔1507348.66%
从表7中可以看到,罗杰·费德勒整场比赛共35个受迫性失误,拉菲尔·纳达尔共73个受迫性失误,换言之,拉菲尔·纳达尔因为受迫性失误而比罗杰·费德勒多失
38分。
由此可知,罗杰·费德勒的各项技术组合更有攻击性。
变线能力强,抢点迎前的回球更具有杀伤力。
3.4.2 非受迫性失误
非受迫性失误指运动员在主动进攻时,因某些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技术或战术失误,使对方得分。
很多运动员都会尽量减少这种失误,因为只有减少这种没必要的失误,在之后的多拍回合中安排更多的技战术使打出制胜分,才能在比赛中获胜。
表8 非受迫性失误统计表选手对方总分数个数比例罗杰·费德勒1395741.00%拉
菲尔·纳达尔1502818.66%
表8中可以看出,整场比赛罗杰·费德勒有57次非受迫性失误,拉菲尔·纳达尔共
有28次。
这意味着罗杰·费德勒比拉菲·纳达尔因为自己主动性的一些失误多丢掉
29分,对费德勒可能产生一种心灵上的打击。
这种无谓的失误会使运动员心烦意乱,从而影响下一球或下一环节的发挥。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说明费德勒在本场比赛中拥有更多的主动进攻机会,对本场比赛节奏掌控更好。
3.4.3 制胜分把握
制胜分是指一些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比赛发展的一些关键分。
一个制胜分有可能会影响到一局甚至一盘比赛的结果。
所以,制胜分的把握对比赛的输赢是至关重要的。
表9 制胜分得分统计表罗杰·费德勒拉菲尔·纳达尔破发点6/204/17挽救破发点
13/1714/20
表9中可以看出,全场共出现37个破发点,罗杰·费德勒有6个破发点破发成功。
拉菲尔·纳达尔有四个破发点破发成功。
表面来看,影响的只是两局比赛的成绩而已,但在心理上给纳达尔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达尔在本场比
赛中的发挥。
与此同时给费德勒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让他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最终夺冠。
3.4.4 心理因素
网球比赛中,心理因素是不可忽略的。
运动员的心理波动会导致情绪的变化。
不同的情绪看待不同的来球时,会使用不同的战术。
情绪上的波动有可能会影响回球的质量、路线,甚至可能会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
所以,每位运动员都有自己调节心理变化的方法。
但由于条件、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本文无法统计运动员心理的变化数据。
4 结论
4.1 总的来说,在网球比赛中,每一个项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可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所以,想要取得好的成绩,不单单是练好哪一项技术就可以的。
技术、战术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当然,想要安排合理有效的战术,必须需要稳定、扎实的技术来给对方压力,给自己创造机会。
4.2 在底线多拍中,正、反手击球的稳定、攻击力、变化等,对比赛的影响是极大地。
不仅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压迫对方。
还可以对对方的进攻进行良好的防守,先保证自己不丢分。
4.3 截击球是得分的有利方式,但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增多受迫性失误与非受迫性失误。
也会露出更大的空当和破绽是对方的进攻更加具有威胁性。
高压球比较难见,一般对手都不会把球舒舒服服的达到头顶让其高压,这相当于是一种送分的方式。
4.4 发球不只只是把球发到对面发球区而已,它是一场比赛的开始,也是一整套技战术安排的起点。
接发球的好坏,影响到能否破发,而能否破发又决定了比赛的输赢。
所以一个好的接发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性要素。
4.5 受迫性失误与非受迫性失误的多少不仅是给对方送分,同样也会打击自己,鼓
舞对方。
对运动员心理、生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最终的比赛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比赛往往都会因为一个破发局从而拿下本局的胜利,所以制胜分的把握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陶志祥,祁兵,林建健.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A]. 北京体育大学, 2008.
[2] 祁兵.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技战术运用特点的对比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 2008.
[3] 李玉腾.费德勒在2013年澳网比赛中关键分的技战术运用效果与分析[D]. 西安体育学院, 2014.
[4] 时广彬.网球运动中双手反拍击球技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4(8):29-30.
[5] 余红亮.对网球运动战术意识培养策略的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6] 沈小乐.浅析影响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的心理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5):248-248.
[7] 王平,陈华福,周坚.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与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9):126-128.
[8] 吴文豪.普通高校网球运动课中大学生身体的损伤与预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