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之气虚体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之气虚体质
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如父母体弱,早产,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病后气亏、年老气虚等。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
常见表现: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易疲劳、易汗出、舌体胖嫩边有齿痕。
面色萎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淡白,毛发不泽,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或偏多。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患病倾向:易患感冒;病后疾病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痨病。
养生法则:
养生重点:益气健脾,慎避风寒。
重点脏腑:脾﹑肺﹑肾。
气虚者补气,别盲目乱补。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饮食调养:
1.食养要点:健脾益气,调理和顾护脾胃功能。
2.食物选择:如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莜麦、荞麦、红薯、大豆、豆腐、菱角、马铃薯、胡萝卜、香菇、菜花、牛肉、牛肚、鸡肉、鸡蛋、鹅肉、兔肉、鹌鹑、鹌鹑蛋、青鱼、鲢鱼、鲫鱼、黄鱼、鲈鱼、莲子肉、蜂蜜、扁豆、山药、大枣等。
3.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等较偏颇的食物。
4.不宜多食滋腻、难于消化的食物。
5.忌食破气耗气的食物,如山楂、佛手柑、槟榔等。
6.禁忌峻补和滥补,以免产生“虚不受补”的现象。
精神调摄:
1.性格调养:气虚体质者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2.舒肝健脾:肝住疏泄功能,过思伤脾,悲忧伤肺,所以气虚质不宜过思过悲。
休闲之中宜欣赏节奏比较明快的音乐,以振奋精神。
气虚体质的人在春天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血脉调畅。
可选择散步、旅游、读书等方式,使阴阳调和,
气机通畅。
起居调养:
“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之枢”。
气虚者易感受外邪,保护方法如下:
卧室宜方位:坐北朝南的北房。
起居有常: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
注意保暖:不劳汗当风;
经常活动四肢:增强脾胃运化,改善体质。
避免过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过度体劳伤脾气和房劳伤肾气。
运动锻炼:
宜选择一些比较柔缓的健身功法,以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功能。
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
散步,慢跑;
气功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
经常自行按摩足三里可健脾益气。
常按“足三里”,补气随手来。
药饵保健:
1.常用中药:补气类——如人参、黄芪、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大枣等,忌用辛香耗气之品。
山药、莲子、龙眼肉、大枣皆有益精养血、益胃健脾作用,对增强自身免疫力和身体基本素质很有帮助。
2.药饵方剂:可选择四君子丸、参苓白术丸、归脾丸等。
3.可选择适合气虚体质的药膳,如人参莲肉汤:人参15克、莲子15个、冰糖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并置于碗内,隔水加热蒸1小时,温服。
有益气养心安神之作用,对气虚体质引起的心慌失眠均有改善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