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017.4.26
一、补出下列横线处句子(每处1分,共12分)
1、(1),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2)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彦《苏幕遮》)
(3),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阁夜》)
(4)《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7)《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
二、基础知识巩固(每题3分,共18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部,一概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如此的
会须一饮三百杯须:应当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一定
B. 舍瑟而作作:起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仆人
C.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假使居则曰:不吾知也。
居:闲居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女子回娘家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冠者:成年人
D.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与:同意,赞同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送给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比及:等到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葺:修治
3、选出下列词类活用完全一致的一项(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盖世强援,不能独完
B. 函梁君臣之首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D. 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 祸患常积于忽微
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哉
C.①夫子喟然叹曰②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B.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万乘:兵车万辆。
表示军事力量强大。
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十万乘,诸侯出兵车万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或诸侯。
C.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分别排序为伯、仲、季、叔。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教坊:唐宋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6. 下列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 《白鹿原》是作家茅盾的代表作,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B.《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描绘了20世纪 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
小城的精神“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四月十八娘报庙会;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呼兰河传》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C.《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
《红高粱》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陈忠实的《子夜》中吴荪甫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最后以吞并赵伯韬公司告终。
D.《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其他两部为《春》、《冬》,《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家》描述成都高家公馆的大家族,主人公是高家三兄弟:老大觉新、老二觉慧、老三觉民。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权威。
7.下列句子翻译正确一项()
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译文:后来秦国多次攻打赵国。
李牧不断往后撤退。
B.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故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C.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文: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
D.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庭前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今天已经高高地矗立着,像一棵大树一样遮蔽(庭院)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0分)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释:①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
平生交游甚广,与陆游、朱熹、辛弃疾、陈亮等当代名流和爱国志士相交,力主抗金。
②采石峨眉亭: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
峨眉亭建立在绝壁上。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片,采用以动写静手法。
起句“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气势不凡。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开头两句,一仰一俯,一下一上,雄伟壮丽,极富立体感。
B.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运用拟人和借代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作者骋目四望,由远及近。
把人的主观感受加于客观物体之上。
C.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暮,点明时间,兼渲染心情的暗淡。
酒阑,阑,“残,尽”义。
表示人已喝醉酒,作者痛苦之情无法排遣,只能借酒浇愁复杂心情。
D.“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 词人借用典故和设问,抒发了自己虽心系边关,渴望收复失地,却在当时投降派掌权得势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抱负的愁恨苦闷以及想要摆脱愁恨苦闷而又不得的无可奈何。
E.“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无限忧虑。
9.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5分)
李贺小传(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弥③老且病,贺不愿去。
”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
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
②欻(xū):忽然。
③阿弥:母亲。
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
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10.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B.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C.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D.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
11. 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过亦不复省省:反省
B.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造作:编造、虚构
C.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排摈:排挤、毁谤
D. 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眷眷:眷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都写了作品,但也随意丢弃。
所以沈子明家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构思附会,把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
C.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虚妄怪诞,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
D.末段抒发作者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亦有借题发挥之意。
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13.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2)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五、(一)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4~16题。
(13分)
文学类文本
马语
莫言
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
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
”马说。
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
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
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
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
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
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
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
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
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
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
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
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
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
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
“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马喻人,通过写马投错主人愤然装瞎的故事,表达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及对其凛然傲骨的钦佩之情
B.本文勾勒了马“巍然”、“粗壮”、“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反衬,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
C.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D.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采用对比、拟人、夸张修辞手法,揭示人和动物的差异。
马重感情,人却无情冷漠。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这里写出了马因绝望,走向自我毁灭道路。
15.赏析文段划线“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句子。
(2分)
16.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
(6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7~19题。
(12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
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
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
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
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
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
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
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
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
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
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
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
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
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
为此,他吃尽苦头。
“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
“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
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
”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
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
”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
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
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
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
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
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
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
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
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
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
不设灵堂,不作告别。
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
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
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
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
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B.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自己死后不留骨灰不搞仪式;这充分表现了一个画家崇尚节俭的作风。
C.“时代身上的牛虻”这一标题用形象的比喻高度赞美了丁聪与时代“病灶”抗争到底的正直、勇敢的精神,诠释了一名知识分子最应具备的品格。
D.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
在他的漫画著名“小丁”,“小丁”就是小人物,以此表现他的刚直不阿品格。
E.“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
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装病,在家里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8.作为一位漫画家,丁聪的画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分)
19.赏析画线句子。
“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4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20. 下列各句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②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③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④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⑤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②③⑥
D.①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某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B. 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 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D. 莫言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在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