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统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台州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统
练试题
本卷共22小题,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客观题,卷II为主观题,考试时限2小时
第I卷(共2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摭.拾(zhē)灰烬.(jìn)商榷.(què)四肢百骸.(hái)
B.甫.定(fǔ)戕.害(qiāng)甄.别(zhēng)六艺经传.(zhuàn)
C.发轫.(rèn)泥淖.(nào)啮噬.(shì)百舸.争流(gé)
D.蕴藉.(jiè)媛.女(yuàn)静谧.(mì)直栏横槛(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田塍鼎珰玉石饿殍恪尽职守 B.侘傺班驳陆离纹身气息屏窒
C.蕞尔聊以慰藉迁徙犄角之势 D.打夯攫人心魄恣意铩羽而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勃兰特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同时,德国总统赫利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
②我真想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③林微因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所写的诗和小说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④采莲是江南的旧俗,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可惜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已经消受了。
A.称赞告诫鉴赏无福B.称快告诉鉴赏无法
C.称赞告诉欣赏无福D.称快告诫欣赏无法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年晚会的节目十分精彩,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
....地
笑起来。
B.一个韩国的小伙子到心中的“圣地”长白山去旅游,看到满地的垃圾非常痛心,于是
一路捡来;而中国的游客却熟视无睹,路不拾遗
....,真是让人汗颜。
C.最近,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是始作俑者
....,先是“两房”破产,接着多家银行宣
布倒闭,连“花旗”“通用”都濒临破产。
D.“国亲两党”联手在台湾地方县市选举中重挫民进党,雪耻了数年前的睚眦之怨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如4万亿投资项目等主要都是考虑GDP的增长,但这并非最重要的。
真正有意义的是努力增加就业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点。
B.11月29日,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太重要了,阅读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C.杭州萧山湘湖段发生地铁施工塌方事故,导致萧山湘湖风情大道75米路面坍塌,并下陷15米,正在路面行驶的约11辆车陷入深坑。
D.市民们一方面向牛奶公司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牛奶公司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鲜奶的供应。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这两篇抒情散文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余光中,两位语言大师都擅长用叠词来写景状物,营造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
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与美国的莫泊桑,法国的欧·亨利并称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出自杜牧之的《阿房宫赋》,作者与李义山合称为“小李杜”。
句中第三处的“后人”应指唐以后的人。
D.苏洵写作《六国论》目的是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讽喻宋统治者不要采取以钱帛换取苟安的国策。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节选自苏洵的《六国论》)
(乙)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
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
诚知其易也。
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
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
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
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
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其谬也。
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
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节选自李桢的《六国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擅:擅长
B.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逆:预先、事先
C.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弋:获取
D.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遑:空闲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岂非以.其暴邪B.所以
..状衰世人之情,非其谬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C.张喙而.恐喝之D.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对下列句子“其”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②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
③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④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其谬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也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也不同。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而李桢六国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
B.李桢认为,六国欲夺天下,与秦无异,因不能为秦所为,终为秦所灭;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合纵不可能实现。
C.李桢认为,六国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因为没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不到天助,且不施仁政。
D.李桢一方面说称霸天下之心六国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说秦国称霸是因为“得天助”,六国的失败是因为“失天助”。
第II卷(共80分)
三.(17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译文:
(3)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
译文:
12.读下边两首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4分)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1)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价,但见解不同。
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
(2)两首诗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也不同。
李诗运用;
王诗运用。
13.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5分)
(1)在苏轼《赤壁怀古》中,最能体现赤壁雄奇景色的句子是“,,”。
(2)《六国论》中,最能体现苏洵告诫宋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教训的句子是“”。
(3)、;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阿房宫赋》)(4)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5)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四、(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14、郁达夫笔下的“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
(不得超
过5个字,2分)
15、作者将江南冬霖景象描写得如此形象逼真,主要借助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寒山寺的钟声(严阵)
夜半,在姑苏城外,在淡淡的远远的月光下,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一种一直萦绕于你心际似不断轻扣着你心上的那扇门的声音,一种似在近处却又远隔时空的声音,那声音平稳而舒缓、空灵而神秘,它脉动于所有的空间,它浸润着整个世界。
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我曾多次来过寒山寺,也曾多次谛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可是直到最近我都不能说我已经听懂了那里的钟声。
第一次来寒山寺,完全是受唐代诗人张冀《枫桥夜泊》的影响,纯粹是为了寻求“月落乌啼”“夜半钟声”所传达出的那种诗意。
虽然在我来的路上,在苏州古老的阊门外,有人正在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的春联,但我当时并不懂,它正是我即将听到的钟声的一个重要部分。
虽然张冀的诗里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并没有说明那钟声的真正含意,但对一个经过战乱刚刚目睹了自己共和国诞生的中国人来说,那寒山寺的钟声,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和平的钟声,那一声声的钟声,饱含着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对和平的赞颂和祈祷。
80年代初,友人颇有雅兴地邀我:白天到邓尉赏梅,午夜到寒山寺听钟声。
得到如此有诗意的邀约,我当然乐于前往。
不过那次在深夜的寒山寺令我震撼终生的,却并不是寒山寺钟声本身,而是一个远渡重洋专程来此听午夜钟声的日本老人的那种呐喊。
我记得,他一个人跪在江南那迷离一片的雪里,面对钟声响起的地方,用日语大声地喊着。
他身边的翻译告诉当时在场的人:他是一个日本老兵,曾亲历过南京大屠杀。
他到寒山寺来,是希望借助这悠然的钟声,洗涤自己负疚日久的灵魂。
而他在雪地里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正是他面对钟声的那种痛苦和必须发出的忏悔。
自此以后,我才领悟到寒山寺的钟声,不仅仅是和平的钟声,同时也是和解的钟声。
由此我也明白:和平来自和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虽然争端的起源各不相同,但所有的和平都应该来自和解,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愿意和解,都应该受
到欢迎,这是因为和解来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灵魂的苏醒,一种良知的觉悟。
今年,我又有机会来过一次寒山寺。
与以往不同的是,来这里听钟声的人比过去多了。
他们中有来自香港、台湾,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还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遥远的国度,而日本人和韩国人则大多组团前来,而很多人,很多团又专门不远万里为听钟声而来的。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来自中国内地到寒山寺听钟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来自东南沿海,而且也来自大西南和大西北许多令人感到陌生的地方。
世界上那么多人来听钟声,全中国这么多人来听钟声,不仅仅是因为张冀诗中所说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美,而是因为它悠悠音韵中透露出的那种魅力,那种把一个普通人推向新的精神境界的魅力,那种魅力不是别的,就是和谐,一种天和地的和谐,一种山和水的和谐,一种人和物的和谐,一种人和人的和谐。
寒山寺的钟声又一次在午夜里响起来了。
此时此刻,面对似乎来自全世界的肃然静默,人们不由得感到,这钟声已经不完全是来自寒山寺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因为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成为一种象征。
同时它也与中国的雨露和月色融为一体,变成了震颤于人们内心的一种灵魂的乐音。
这些乐音的的主旋律就是对和平和解及和谐的一种温柔的呼唤。
(选自《阅读与鉴赏》2007.4,有删改)16.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请说出“由远而近”的声音和“由近而远”的声音分别指什么。
(2分)
答:“由远而近”的声音指
“由近而远”的声音指
17.作者说自己“曾多次谛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可是直到最近我都不能说我已经听懂了那里的钟声”,他真没有听懂?其实他是听懂了的,请逐一概括出听懂的具体内容。
(4分)答:
18.为什么说寒山寺的钟声不全是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4分)
答:
19.本文的主旨是怎样一步步拓展开来的,请作简要回答。
(2分)
答:
五、(5分)
20.下面一段话的画线部分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试作修改,使文意畅达,句式匀整,结构前后一致。
(3分)
丽江的夜晚给一种别样的感受。
走在河边冲洗得干干净净的街巷里,气氛是安谧的。
这里没有歌舞厅,没有流行网吧,没有时装店的五光十色,没有小贩的沿街叫卖声;这里有古老的客栈,餐饮店具有纳西风格,商店里出售当地手工艺品及雪域高原土特产。
伴着临街悬挂的红灯笼透出的朦胧的红光,它们静静地等候着客人。
答:
21.根据下面所提供的材料,用一个4字格短语概括中国人应具备的人生智慧。
(2分)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我”:一是公开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
二是隐私的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
三是背后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
四是潜在的我,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
前两种可以说是浅层的,易于认识的,绝大部分人的盲点则在于后两种。
自我感觉良好,时常沉溺于自恋幻觉中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背后的我,总将当面的恭维和逢迎的捧场视为全部的评价。
自卑自贱自惭形秽者则失落于不知有潜在的我。
清除自我认识中的盲点,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开拓。
当然,即使到了生命结束的时刻,我们都无法穷尽自我,但是时时警惕自我、激励自我也是十分必要的,惟有如此,才能使我们不枉为人,不虚此生。
(选自《中国人的人生智慧》)
答:
六、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哲学家第欧根尼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不少人对他的哲学很崇拜,这引起了当时征服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注意。
一天,亚历山大决定去会会第欧根尼,当他来到第欧根尼住处,看见第欧根尼正躺在一个大木桶里晒太阳。
亚历山大站在那儿说:“第欧根尼,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吗?”第欧根尼懒懒地说:“要给我帮助吗?那就劳驾您站开去,不要挡住阳光。
”亚历山大的随从们很愤怒,叫大帝严惩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亚历山大却说了一句:“假如我不是大帝,我就做第欧根尼。
”
2.校园内流行着一句酷语:“啊,你真阳光!”
此外,诸如“阳光行动”、“阳光行政”、“阳光执法”、“阳光社区”、“阳光少年”等常在媒体露脸。
面对如此多的“阳光”,你有何感想?你或你的家人、你的亲戚、你的同学、你的朋友,拥有过阳光,珍惜过阳光,渴求过阳光吗?
请以“阳光”为话题,或发表议论,或编写故事,或抒发感慨……写一篇文章。
注意:文体自定,题目自拟,字数800左右。
答题卷
第I卷(共20分)
第Ⅱ卷(共80分)
三、(17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译文:
(3)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
译文:
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
(2)李诗运用;王诗运用。
13.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5分)
(1)在苏轼《赤壁怀古》中,最能体现赤壁雄奇景色的句子是“,
,”。
(2)《六国论》中,最能体现苏洵告诫宋统治者吸取六国灭亡教训的句子是“”。
(3)、;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阿房宫赋》)
(4)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5)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四、(18分)
14、郁达夫笔下的“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犹如一幅水墨画。
(不得超过5个字,2分)
15、作者将江南冬霖景象描写得如此形象逼真,主要借助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2分)
答:“由远而近”的声音指
“由近而远”的声音指
17.作者说自己“曾多次谛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可是直到最近我都不能说我已经听懂了那里的钟声”,他真没有听懂?其实他是听懂了的,请逐一概括出听懂的具体内容。
(4分)答:
18.为什么说寒山寺的钟声不全是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4分)
答:
19.本文的主旨是怎样一步步拓展开来的,请作简要回答。
(2分)
答:
五、(5分)
20.(3分)修改后的句子是:
21.用一个4字格短语概括中国人应具备的人生智慧。
(2分)
答:
六、(40分)
22.(做在作文纸上)
参考答案
1.D(A摭zhíB甄zhēn C舸gě)
2.D(A鼎珰玉石—鼎铛玉石B纹身—文身C犄角之势—掎角之势)
3.A(称赞:用语言表达出对人或事物的喜爱,重在赞美。
称快:表示快意,重在心情愉快。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对下、长对晚辈。
告诉:说出来,让人知道。
鉴赏:鉴定和欣赏,多用于艺术品、文物等。
欣赏:享受美好事物;喜欢。
无福:没有福分。
无法:没有办法。
)4.C
5.B(A“增加就业率”搭配不当。
C“75米路面”表意不明。
D“市民们一方面”语序不当。
)
6.B应该是“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7.A擅:拥有、占有。
8.B用来……的方法;用来……的凭借。
(A介词,表原因,由于、因。
C连词,表修饰。
D副词,表动作双向,相互。
)
9.D(①指代六国。
②指代秦。
③指苏秦。
④加强婉确语气,可译作“十分”。
)10.C“不施仁政”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11.
(1)
(2)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3)假如秦王重用他,他为秦国所谋划的都会像张仪一样。
12.(1)a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b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2)李诗运用场景,尤其细节描写;王诗通篇议论
13.(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4)渺沧海之一粟(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4.情调悠闲/优美惬意
15.手法:(1)运用工笔,借助想象。
(2)引用、反问(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例句:(略)
作用: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强化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16.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以和为贵的和谐精神已超越宗教,超越国度,超越时空,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共同愿望17.它是和平的钟声;它是和解的钟声;它是和谐的钟声;它是优美的音乐;它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愿望;它渗透着宗教的情思;他是幽寂清冷的氛围和羁旅者孤寂清寥的感受的象征。
18.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成为和平、和解、和谐的象征。
它也与中国的雨露和月色融为一体,变成了震颤于人们内心的一种灵魂的乐音。
19.对钟声的含义先不直接点明,以激起阅读兴趣,接着分三个层次:由和平到和解,由和解到和谐,由个人局部和谐到整个世界的和谐。
最后点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主题。
20.这里没有歌舞厅,没有流行网吧,没有五光十色的时装店,没有沿街叫卖的小贩;这里只有古老的客栈,只有纳西风格的餐饮店,只有出售当地手工艺品及雪域高原土特产的商店。
21.认识自我
22.(略)
参考译文: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可以独以这一点来责怪秦国。
在那个时候,山东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
假使他们像秦国拥有有利的地理形势,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象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出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
当苏秦刚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重用,而教秦国统一天下的计谋。
(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
假如秦王重用他,他为秦国所谋划的都会像张仪一样。
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
他用计激怒张仪使他投奔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洹水之盟,还没超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
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衡成功,但看他说的话,即使是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用这些来描述衰微的世情,不算是十分错误。
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崇尚欺诈,(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衡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威胁六国,张嘴怒喝他们,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过失。
你居然想要求他们长久保持合纵盟约,相互帮助,怎么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