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解题技巧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 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 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 绪……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 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 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 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 情景交融。
19
例3
• 一鹭图 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忧国的忧情民感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物?(2分) • • •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
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 • • •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
“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 点错在何处?(2分)
•
• 6. “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26
•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 4.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
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 像要燃烧似的。 • 5.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6.答:“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 春的勃勃生机。
27
• (2006年)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 田园乐(其六) 王维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
13
• 例2. 小松(杜荀鹤 唐)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 怎样的特征? 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说说 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 分析:第1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开头两句写了小 松生在 平凡的草丛中,由小而大,具有执着的精神和 强大生命力的 特征。 第2题,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 手法,诗歌以“小松”写人,写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 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 身轻微而 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 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 中有关 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10
• 例1.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鹂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鹂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步骤二)。这样 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 想感情。 切忌空谈,如“表达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 行的,要答出因何“感伤
17
• 绝句二首(例其一子)一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 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 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 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 1.诗歌语言的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 显、辞藻 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 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 2.诗歌语言的运用特点: ①有大量省略跳跃。如“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③古人注重练 字练句。动词(形容词)、数词使用常常精妙传神
• 1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 景的喜爱之情。(4分,“悠闲平 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2分,意 思基本对也给分)
23
• (2004年)古诗鉴赏(6分)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 江南春绝句 杜牧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 •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
15
• < 三>、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提问 方式:
•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氛 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2、“这首 诗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分析: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 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 意境 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6
哲理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20
• 分析:第1问考查诗歌形象鉴赏:诗人笔下 的白鹭是一个孤独、 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 理解的悲剧形象。 第2问考查对整首诗的鉴 赏。
•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 组合 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 合,以优美的 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5
•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 绝句二首(其二)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
•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
•
• 5.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
•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 者是怎样运用了这 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 情。
12
• 例1: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 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 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 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
24
• 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 旗、寺庙、春雨等。 (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 6.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 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 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
• 7.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 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 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 了一个 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 独、寂寞之状。
•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 腔愁苦之情。末句, “独”、“叹”两字直 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21
实战演练(2012年中考模拟)
•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
• 例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诗 中原来是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妙 在何处?
• 例3.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 特点?
11
• <二>、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或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
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
用。
3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4
14
• 例3.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 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 种表达技巧。 分析:本诗用了以动衬静 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 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 静谧;但诗人又不一味写静 还写到了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静, 衬托了山涧的幽静 人内心的闲适,是典 型的以动衬静
• 3、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 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 特点,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 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4、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 水田园诗、咏物诗、 边塞诗、咏史诗、 咏 怀诗、闺怨(宫怨)诗
• 5、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
•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8
三、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四种 • 1、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 2、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 3、意象、意境 • 4、炼字型
9
<一、第一种提问方式>
• 一、诗歌鉴赏题的第一种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 上有何特点?”,或者“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 格?”,或“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 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18
例2
• 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中考古诗鉴赏题 解题技巧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 一、考纲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 达技巧;
•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 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 垫等。
•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 相对:对着山。 • 11、诗中钟山春景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 语表现出来的?(4分)
• • 1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2
• 二、古诗词赏析:11、幽静(宁静、安 静、清静也可)(2分),“无声”(或 “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 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 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 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 语言力求优美。
•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 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 绪……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 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
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 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 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 情景交融。
19
例3
• 一鹭图 刘羽 •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歌忧国的忧情民感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物?(2分) • • • 6.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
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 • • • 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
“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 点错在何处?(2分)
•
• 6. “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26
•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 4.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
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 像要燃烧似的。 • 5.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6.答:“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 春的勃勃生机。
27
• (2006年)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 田园乐(其六) 王维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
13
• 例2. 小松(杜荀鹤 唐)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 怎样的特征? 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说说 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 分析:第1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开头两句写了小 松生在 平凡的草丛中,由小而大,具有执着的精神和 强大生命力的 特征。 第2题,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 手法,诗歌以“小松”写人,写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 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 身轻微而 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 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 中有关 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10
• 例1.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 “黄鹂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 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鹂是 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步骤二)。这样 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 想感情。 切忌空谈,如“表达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 行的,要答出因何“感伤
17
• 绝句二首(例其一子)一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 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 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 夸张、 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寓情于理)。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正侧结合、粗笔勾 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 1.诗歌语言的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 显、辞藻 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 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
• 2.诗歌语言的运用特点: ①有大量省略跳跃。如“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②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③古人注重练 字练句。动词(形容词)、数词使用常常精妙传神
• 1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 景的喜爱之情。(4分,“悠闲平 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2分,意 思基本对也给分)
23
• (2004年)古诗鉴赏(6分)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 江南春绝句 杜牧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 •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
15
• < 三>、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提问 方式:
•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氛 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2、“这首 诗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分析: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 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 意境 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羁旅思乡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6
哲理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20
• 分析:第1问考查诗歌形象鉴赏:诗人笔下 的白鹭是一个孤独、 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 理解的悲剧形象。 第2问考查对整首诗的鉴 赏。
• 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 组合 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 合,以优美的 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25
• ( 2005年)古诗鉴赏(6分)
• 品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
• 绝句二首(其二)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
•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 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
•
• 5.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
•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 者是怎样运用了这 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 情。
12
• 例1: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 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 斗纵横, 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 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 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
24
• 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 旗、寺庙、春雨等。 (只要答出四点即可)
• 6.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 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 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
• 7.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 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 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答到一点就给全分)
•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 了一个 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 独、寂寞之状。
•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 腔愁苦之情。末句, “独”、“叹”两字直 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
21
实战演练(2012年中考模拟)
• 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
• 例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诗 中原来是数枝开,郑谷把“数”字改为“一”字,妙 在何处?
• 例3.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 特点?
11
• <二>、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或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
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 (突出)
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
用。
3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 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 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 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4
14
• 例3.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 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 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 种表达技巧。 分析:本诗用了以动衬静 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 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 静谧;但诗人又不一味写静 还写到了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静, 衬托了山涧的幽静 人内心的闲适,是典 型的以动衬静
• 3、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策略:从语言入手, 通过言语变异现象的分析,把握诗歌形象的 特点,理解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 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4、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 水田园诗、咏物诗、 边塞诗、咏史诗、 咏 怀诗、闺怨(宫怨)诗
• 5、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
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技法,写出
•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 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8
三、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四种 • 1、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 2、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 3、意象、意境 • 4、炼字型
9
<一、第一种提问方式>
• 一、诗歌鉴赏题的第一种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 上有何特点?”,或者“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 格?”,或“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 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 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18
例2
• 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中考古诗鉴赏题 解题技巧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 一、考纲要求: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 达技巧;
•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 联想、 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 情、 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 垫等。
• 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 烦闷、 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 忧民等。
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 相对:对着山。 • 11、诗中钟山春景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 语表现出来的?(4分)
• • 1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2
• 二、古诗词赏析:11、幽静(宁静、安 静、清静也可)(2分),“无声”(或 “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 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