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复习2017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步骤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很显然与传统的寓言类、名言类材料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要求读出寓意、读出逻辑关系有很大的不同,那么这种类型的作文审题立意有怎样 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下面以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对 审题步骤做一简要说明。 首先,通读材料,概括要点,分析写作角度。 试题提供的是“女儿举报父亲”引发争论的一个热点社会现象类材料,通读材 料后,我们可以将材料概括为三个要点:女儿举报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而屡劝 不改的父亲,警方依法处罚并发在官方微博上引发网友点赞与质疑,媒体报道引发 更广泛的争论。经过这样的概括,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正是三个大的写作角度。如果 再细分一下,还可以从女儿举报这个角度分解为从女儿和父亲两个不同的角度切入。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内容
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提办法,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四)常用结构模式 起/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承/议——充分(阐明实质、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转/联——紧扣材料(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合/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5、比较性
如“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 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关键。多维度地比较论 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
论证。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 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 理由,在强烈的对比中,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 己的观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 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 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 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六)典型命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 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 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 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 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 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二)写作要求: 1、整体特点:真实情境,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型写作); 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基于材料的意识:
第一点是用材料的意识,命题中的原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 第二点是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切合作文的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要求),所以必须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与 材料相关的观点。 第三点是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材料为作文 提供多个角度与广阔的空间的同时,也为写作划定了边界,超出了这个边界就可能导致 断章取义、审题偏颇、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谈,而抛开材料或者轻视材料就会滑向话题作 文的泥潭。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 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住材料,紧紧结合材料。
3.对象驱动——争议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 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 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 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 “专论一点”。 ) 4.思维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思辨性” 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 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 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 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 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 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 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
其次,审读题干,分析题干的任务指令,明确写作任务。
有研究者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指令分解为四个方面:文 体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 是什么;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对象 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我认为这四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审题 中需要明确的问题。结合本题的题干,我们可以明确题目的 任务指令包括了三个要求:一是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这需要表明你的态度。二是需要阐述你的看法。三是请以 “明华”的身份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前面 两点是对写作内容上的任务要求,第三点是对写作形式的任 务指令。
4、辨析性(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 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 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很多作文题都 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 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移到学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 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 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 维能力。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特性 1、驱动性:体式驱动、内容驱动、对象驱动、思维驱动 2、矛盾性 3、权衡性 4、思辨性 5、比较性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步骤 首先,通读材料,概括要点,分析写作角度。 其次,审读题干,分析题干的任务指令,明确写作任务。 最两个问题: ①材料针对各方提出什么问题、关键词是什么; ②围绕问题和关键词,结合材料,审题立意,归纳观点。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结构的构建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基本框架的构件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二)引述+表态+观点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一)明白考点 1、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 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 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 引导学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 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2、考查方向: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 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特性 1、驱动性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 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 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15年甲卷的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 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 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 题的想法或方案。
最后,确定写作角度,表明态度,提炼观点。
我们需要从违章当事人老陈、女儿、警察、网友、媒体等五个角度中选择 一个确定为收信人来写一封信,这是从形式上完成写作任务;在确定收信人之 后,就需要表明我们的态度,如对当事人老陈,我们表明的态度是批评、劝诫 和提醒,提炼的观点可以是一个好父亲首先应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再如 对女儿,我们表明的态度可以是肯定和赞赏,可以提炼的观点是对父亲的生命 负责是真正的爱,也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等。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的是,任 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不是仅仅从材料中提出观点,而是还需要对该事件 表明你的态度,再提炼出与你的态度相一致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必须从这一事件中提炼,事件实际上为写作划定了边界, 超过了这个边界作文就是跑题。
审题时主要抓住两个问题: ①材料针对各方提出什么问题、关键词是什么; ②围绕问题和关键词,结合材料,审题立意,归纳观点。 具体做法:围绕问题,找出分组对比的关键词,找到一组意义相对/ 色彩相反的词组,对对象的行为作评价,就会容易立意。 提出问题的角度: 1、对对象的行为的性质作评价; 2、对对象的行为的产生原因作评价; 3、对对象的行为的影响作评价。
走进大学
——2017年高考作文复习讲义
一、高考作文的命制形式 1、任务驱动型(时评类)作文 2、传统新材料作文 3、其他类(比如漫画) 二、议论说理的思维流程 三、审题立意提纲及范文品鉴 四、备考建议
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概述 (一)明白考点:1、概念 2、考查方向 (二)写作要求:1、整体特点:真实情境,就事论理 2、基于材料的意识 用材料的意识,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内容: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 提办法,5、联现实,6、作结论(作呼告) (四)常用结构模式:引议联结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识别特点:材料面上——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 —“双给”:“给写作材料”、“给驱动任务” (六)典型命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 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 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 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 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 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 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 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 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深讨、认真研究。作文 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 矛盾、解决矛盾。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3、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 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 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 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识别特点: 材料面上——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双给”: “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 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 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 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