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2章 乡村和城镇 第2节 城镇化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城镇能带动区域经
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推动城镇化进
程。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意义
具体表现
促进区域 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
经济增长 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 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课标定位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 协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 应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归纳提升] 1.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2.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

时间
目前 速度
原因 工业化早 快慢 慢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阶段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 济迅速发展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 水平
原因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8 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很低 18 世纪中叶开始: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1.概况 19 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 70%,城镇人口增加了 340% 20 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比较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为发达国家,乙类国家城镇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镇化
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第(2)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吸纳乡村的剩余劳动力,缩
小城乡差别;城镇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题结合世界
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特点,运用综合思维分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典型例题] 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 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 家城镇化发展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甲、乙两类国家城镇化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C ) A.甲类国家城镇化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B.乙类国家城镇化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C.甲类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目前水平高 D.乙类国家城镇化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思考感悟】 有些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分析“城 市洪水”出现的原因。 提示: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城市管理方面得到了
广泛应用,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应用领域 表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比较项目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城镇化进程的 城镇化的中期、后 城镇化的后期
初期、中期阶
期阶段,人口、产业 由城区迁往郊区及
阶段,人口继续
段,人口由乡 郊区农业人口转化 迁往离城市更 人口迁回城区
村转向城镇, 农村地域转化 为城镇地域
为非农业人口,城市 中心衰落,城镇总人
远的小城镇和 乡村,大城市人 口出现负增长
口增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比较项目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 随着人口向城镇 城镇人口对环 开发城市中心
其是工业革命,促 使人口和产业向 城镇集中,城镇数 量和规模逐渐变
迅速聚集,城区出 现劳动力过剩、 地价上涨、交通 拥挤、环境恶化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 力,但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
问题 污染、噪声污染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三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引领] 浙江省温州市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 果。下面是温州市对2020年9月全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任务进展情况的通 报中的部分内容。
1.完成交通堵点整治17个,完成率71%;其中十大堵点整治完成5个,完成率 50%。 2.新建和改造城市公交停靠站233个,完成率102%;其中新建和改造港湾式 停靠站127个,完成率111%。 3.新建公交电子站牌148个,完成率95%。 4.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220辆,完成率42%。
[问题引领]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这不仅是因为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 是因为城镇化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 结合材料探究: 城镇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城镇化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归纳提升Leabharlann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项目 意义 原因 促进区域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阶段
图 城镇化特点 示 水平 发展特点
初期阶段A 较低 发展较慢 推进很快,城区出现了
中期阶段B 较高 很多城镇化问题
城镇人口比例增长趋 后期阶段C 较高 缓甚至停滞
【思考感悟】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人口从大城市向 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这是城市衰败的表现吗? 提示:该现象不是城市衰败的表现,而是城镇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 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居民点、小城镇基础 设施的完善,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 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居民点或小城镇暂住、定居的现象。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答案: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来越多、绿地越来越少,降水多时会 造成城市地表积水多,若排水不畅,会造成城市内涝。“城市渠化”通过裁弯 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 流动缓慢的天然河道改造成为外形顺直、水流顺畅的人工明渠,以达到稳 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引流地表积水到水 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本题结合城市中的河流这一地理背景,同时考虑 水循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起步时间 早

城镇化水平 高

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镇人口
城镇化 现象 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人口 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萎缩
但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
现象及
其成因
成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
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但乡
村人口基数大
完善
3.城镇化进程“S”形曲线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
城市管理 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
城市规 划和建 设管理
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 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一 城镇化的意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二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问题引领]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 点任务》,提出要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 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中反映出的城镇化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2)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何种阶段? 提示:(1)城镇人口增加。 (2)中期阶段。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5.新增或改造微公交线路25条,完成率109%。 6.建成公交首末站2个,完成率66.7%。 7.轨道交通S线续建42.8千米,完成率102%;开工12.7千米,完成率106%。 8.新建城市(含县城)道路36.88千米,完成率92.2%;其中主城区新建城市道 路19.8千米,完成率198%。 9.新建联网路(打通断头路)15条,完成率100%。 10.新增停车位54 230个,完成率125%;其中新增公共停车位9 607个,完成率 152%。 11.新建过街人行天桥2处,完成率200%。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了城 镇化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 大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表现
问题 存在 问题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
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 城镇发展不合理
区人口萎缩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
城镇化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乡村 劳动力过剩
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停 车场紧张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归纳提升]
1.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城镇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 对滞后;停车场紧张等
利用效率 率
改善城乡 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
居住环境 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
为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 渐趋同
城镇化的标志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镇的发展是否合 理。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2)随着城镇化发展( B )
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②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吸纳
乡村的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④城镇成为区域的中心并促进区域经
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0年时,甲类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 80%,
经济 经济增长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拉动内需 发展 提高资源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
利用效率 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①城镇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社会 增强区域 为城镇、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繁荣 社会和谐 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
境质量要求提 高,中小城镇和 乡村基础设施
衰落区,调整产 业结构,积极发
更加完善,环境
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第三产业

等问题
优美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比较项目 图解
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 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为保持城镇的可持 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 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 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化水平体现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限度
社会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问题
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 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国家类型 表现
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经济发 发展中国家
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城镇化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不断治理,大部分 发达国家 得以有效解决
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环境 改善城乡 ①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改善 居住环境 ②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典型例题]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 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 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