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梯级演练 中图版选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纪金榜】(通用版)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梯
级演练中图版选修5
1.(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2.(2014·玉溪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入汛以来,从南到北,长沙、南昌、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北京等多个城市在强降雨中,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严重内涝。
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下雨天到××去看海”“汽车成了潜水艇”,成为网友们对这一现象的流行调侃。
(1)试分析上述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2)如何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3.(2014·昆明模拟)2013年8月,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水过程。
一度出现24小时内超400毫米的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多43.3%。
至8月19日,嫩江、松花江流域111个县(区,市)373.7万人受灾。
同期我国江淮地区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
分析东北此次暴雨洪涝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
1.【解析】第(1)题,泥石流是山区沟谷发生的含有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发生需要松散的地质条件、坡度较大的沟谷和大量快速汇聚的地表径流。
分析图中甲、乙两地的等高线可知,甲处于坡度较大的河谷,是山地东侧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此甲地泥石流发生概率较乙地高。
第(2)题,丙地处河谷地带,泥石流发生会阻塞河道,同时有铁路经过,泥石流会冲毁路基,影响交通等。
答案:(1)甲地。
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2.【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上述城市受地形影响,夏季利于形成地形雨;地势低平,地表硬化,利于雨水的汇集,但排水不畅。
第(2)题,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应从疏浚河道,修建分洪蓄洪泄洪工程、加强灾情预报和监测、参加水灾保险等方面考虑。
答案:(1)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2)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地下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3.【解析】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有关系。
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
从材料中可知,副热带高压北移且势力强,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流域面积广,汇水速度快,河流径流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等原因。
答案: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导致东南暖湿气流偏强,水汽充足;锋面(冷锋)控制东北地区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流域面积广,洪水来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积水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