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年高三寒假延时阶段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年高三寒假延时阶段检测试题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都影响到人体内细胞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控制
B.两者进行的速率都不受外界影响
C.两者的顺利进行都需要有关酶的催化
D.两者均能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作用
2.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HIV外层是来自宿主细胞的脂类膜,其中掺有病毒蛋白质
B.对已感染HIV的孕妇采用剖腹产和人工哺乳,可减少婴儿感染的几率
C.在潜伏期内,HIV以病毒RNA的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内
D.HIV不仅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以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
3.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
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
C.蛋白质和DNA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
4.下列关于蓝藻和玉米两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细胞分裂方式相同
C.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产物不同
D.变异类型相同
5.下列属于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支配的结构是()
A.骨骼肌纤维B.胞体C.树突D.轴突
6.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
D.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7.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a-e段发生了明显波动。

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罗非鱼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近似J型增长
C.大型肉食性鱼最可能是在b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D.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K1
8.(10分)真核生物的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大约在15亿年以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生物(例如细菌和蓝藻),由于后者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从寄生逐渐过渡到共生,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

例如被吞噬的好氧性细菌成为了线粒体,而被吞噬的蓝藻成为了叶绿体。

根据所给信息,下列哪个选项最有可能是错误的()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是环状的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核糖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被类似核膜的生物膜包裹着
二、非选择题
9.(10分)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但是过量堆积在神经元之间又会成为神经毒素,引起神经元的损伤、衰老及死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传来时,突触前神经元会释放谷氨酸,谷氨酸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电位变为____________(填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上述过程体现细胞膜的功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答出两点)。

(2)当突触间隙中谷氨酸积累过多时,持续作用会导致______________过度内流,使突触后神经元因渗透压
__________________而膨胀损伤甚至涨破。

(3)研究发现,雌性激素等甾体类激素可以防护某些神经毒素的毒性,从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脂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人体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运输来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10.(14分)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活性差异较大,科学家从羊胃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并对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需要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确定灭菌是否彻底,通常会随机选用_________先行培养一段时间。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后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科研人员通常根据__________________来对固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选。

(3)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有人将其与已知高效纤维素酶进行了活性对比实验如下:
①表中A处应该加入________mL缓冲液。

②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将酶的用量都改为了2mL,为使显色结果不变,则需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生物,其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植株与淡绿色植株杂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_______________,这种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

(3)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茶树的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圆形(RR)、椭圆(Rr)和长形(rr)三类。

茶树的叶形、叶色等性状会影响茶叶的制作与品质。

能否利用茶树甲(圆形、浓绿叶)、乙(长形、黄叶)两个杂合子为亲本,培育出椭圆形、淡绿叶的茶树 ______________。

若能,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12.近几年冬季甲型、乙型流感频发,临床发现某药物疗效显著。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流感后,体内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其中前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2)研究显示在口服该药物后,其活性代谢产物在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出现积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该药物被吸收后通过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而由尿液排出体外。

此过程中,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__________,尿量增加。

(4)该药物能预防甲型、乙型流感,但不能取代流感疫苗的预防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B
【解题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题目详解】
AB、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虽都受到内因的控制,但也会受外因的影响。

如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甚至可能出现恶性增殖、增殖速率变快,A正确,B错误;
C、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都属于细胞的代谢过程,离不开酶的参与,C正确;
D、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B。

2、C
【解题分析】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

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

HIV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

【题目详解】
A、HIV外层部分是来自宿主细胞的脂类膜,其中掺有病毒蛋白质,A正确;
B、HIV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因此对已感染HIV的孕妇采用剖腹产和人工哺乳,可减少婴儿感染的几率,B正确;
C、HIV侵入宿主细胞后,首先通过逆转录形成互补的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进入潜伏期,C错误;
D、HIV不仅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以感染脑细胞和巨噬细胞,D正确。

故选C。

3、C
【解题分析】
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

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题目详解】
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正确;
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
C、蛋白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
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D正确。

故选C。

4、A
【解题分析】
蓝藻和玉米都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蓝藻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而玉米是真核生物,主要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B错误;蓝藻和玉米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但是产物是相同的,C错误;蓝藻的变异类型只有基因突变,而玉米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5、A
【解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的轴突支配的结构应该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构成效应器。

【题目详解】
A、骨骼肌纤维属于肌肉细胞,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其支配的肌肉构成神经肌肉接头,A正确;
BCD、胞体、树突和轴突均属于神经元的组成部分,不符合效应器的定义,BCD错误。

故选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反射弧中效应器的组成,要求考生能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并识图,知道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

6、C
【解题分析】
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是两个物种。

题图显示:随时间的推移,甲乙个体数量的比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在t时刻降为零,说明甲种生物的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被淘汰,因此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竞争关系,A错误;
B、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乙种群最终呈现“S”型增长,甲种生物最终被淘汰,但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都受本身密度制约,B错误;
C、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但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C正确;
D、在曲线的起始点,甲的数量远低于乙的数量,而后数量比逐渐接近1,说明甲种群出生率大于乙种群,而后二者的出生率相等,在曲线的下降阶段,数量比越来越小,说明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解题时需准确获取图中信息,从甲乙数量比分析它们的种间关系和数量变化。

7、D
【解题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增长情况遵循“S”型增长曲线,由于环境的限制达到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量后就会趋于稳定,图中罗非鱼的数量K值在大型肉食动物放生后发生了下降,证明罗非鱼被捕食导致环境容纳量减少。

【题目详解】
A、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此适合调查罗非鱼,A正确;
B、在罗非鱼投放的初期,由于环境适宜、空间充足、天敌较少等等,种群的增长接近于“J”型曲线,B正确;
C、曲线在c点时已经出现了下降,说明大型食肉鱼类应该是在c点之前迁入的这个环境,所以最有可能是b点迁入,C正确;
D、当迁入大型食肉鱼类以后对罗非鱼造成了捕食压力,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所以种群数量会在新的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所以环境容纳量为K2,D错误;
故选D。

8、D
【解题分析】
提炼题干信息可知“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叶绿体的起源是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据此分析作答。

【题目详解】
A、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故其DNA是环状的,A正确;
BC、两种细胞器起源于两种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及DNA复制、转录等过程,故其含有核糖体、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B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核膜,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应是裸露的,D错误。

故选D。

【题目点拨】
把握题干关键信息,能结合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分析作答是解题关键。

二、非选择题
9、内正外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交流钠离子升高固醇体液
【解题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过量堆积在神经元之间又会成为神经毒素,引起神经元的损伤、衰老及死亡。

【题目详解】
(1)当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膜内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该过程涉及到了钠离子内流,因此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2)当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过度积累时,会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钠离子过度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吸水膨胀损伤甚至涨破。

(3)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雌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雌性激素是一种人体激素,在人体中可以通过体液运输来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题目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传递的机理,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提示分析谷氨酸过度积累导致神经元的损伤、衰老及死亡的原因。

10、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的空白平板纤维二糖和葡萄糖透明圈大小固体发酵液体发酵9
缩短保温时间
【解题分析】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2.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1)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优点: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缺点:操作繁琐,加入的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2)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优点:不存在菌落的混杂问题;
缺点:在纤维素粉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假阳性反应;有些微生物有降解色素的功能。

3.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题目详解】
(1)对微生物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为确定灭菌是否彻底,通常会随机选用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若无菌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的灭菌是彻底的。

(2)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纤维素降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根据这一原理用刚果红染色法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鉴定,可以根据培养基中出现的透明圈大小来对固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优选。

(3)由分析可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4)为探究发酵得到的纤维素酶活性,有人将其与已知高效纤维素酶进行了活性对比实验设计过程如表中所示,根据实验设计中的等量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来分析:
①根据上述原则可知表中A处应该加入9mL缓冲液。

②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将酶的用量都改为了2mL,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为使显色结果不变即为了达到原来的产物量,只好缩短反应时间来达到产物量不变的目的,即缩短保温时间。

【题目点拨】
熟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操作流程以及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利用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解答问题是另一关键!
1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4 AaBb 1:1:1:1 测交Aabb×aaBB或AAbb×aaBb 1:1 能RRAabb×rraaBb
【解题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
1.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适用该定律。

2.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性状遗传。

只有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才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的核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现规律性遗传。

4.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或两对上的等位基因且他们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源染色体上。

【题目详解】
(1)由分析可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该定律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黄绿叶茶树为双显类型,其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淡绿色植株(aabb)杂交,即测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3)浓绿叶茶树的基因型为A_bb,黄叶茶树的基因型为aaB_,表现型为上述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则后代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1∶1。

(4)茶树的叶片形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此有圆形(RR)、椭圆(Rr)和长形(rr)三类。

现有茶树甲(圆形、浓绿叶)基因型为RRAabb、乙(长形、黄叶)基因型为rraaBb两个杂合子为亲本,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RrAaBb(椭圆形黄绿叶),RrAabb(椭圆形浓绿叶)、RraaBb(椭圆形黄叶)、Rraabb(椭圆形淡绿叶),根据叶形和叶色即可选出目标类型。

【题目点拨】
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适用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的思路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负反馈(或神经—体液)其活性代谢产物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升高
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
【解题分析】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

【题目详解】
(1)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这在两种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会使体温升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各项指标是保持相对的稳定,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使其分泌的TRH和TSH的含量降低,进而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同时在人体内有相应的神经-体液进行调节。

(2)口服该药物,药物进入消化道被消化器官(小肠)吸收,其代谢的产物在体内通过体液途径运输至肺、气管、支气管、肺泡、中耳等部位,所以在这些部位出现聚集。

(3)由于尿液中含有活性代谢产物,所以肾小管腔中的渗透压升高。

(4)由于该药物对流感的预防作用仅在用药时才具有;而接种流感疫苗能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达到长期预防流感的效果,所以该药物不能取代疫苗。

【题目点拨】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疫苗的作用机理等基础知识,难点解答(2)时可以将该物质和激素作用的特点进行类比,解答(4)需要结合药物和疫苗的作用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