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峰秋意阅读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意
胡竹峰
①秋,一天天深了,天空渐渐变得清澈、深邃。

走上前,像一头撞进了古画。

②秋天有光,东边的山越来越蓝,西天常常披上各色霞帔①,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

古人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抒写:“高梧叶下秋光晚”“ 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极目秋光夕照开”“银烛秋光冷画屏”“当檐飒飒生秋光”……秋光下,一个人出去走走,融入无边的秋,如无舵之舟,越漂越远,漂到秋意的深处。

③秋意,在古城里。

漫步在老旧的街巷,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裸露出藏青色大砖。

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

触摸市井生活,就能感受到秋意。

④秋意,还在山野中。

⑤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渐次发黄变软,还有白海棠、木瓜、香橼,累累如浓荫匝地。

后山的栗子树枝繁叶茂,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

⑥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芒花漫山遍野开过,然后一天天萎去,慢慢发白。

秋分之后,草也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

池塘边的芦苇和水草,呈现出苍黄的颜色,太阳斜射,远远望去,像是倒插的宝剑,萧萧挺立。

槐树、梧桐、水杉、玉兰……日渐疏朗。

树叶不知不觉飘落,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人走上去,恍若触动了地气。

诗里说,“南中地气媛,初冬未重衣②”,这是地气不同。

燕赵北国的地气似乎更厚重,白桦林与枫树林里,有慷慨悲歌。

登高怀古,能望见连绵的山脉在秋光下巍然,像一卷卷竹帛史书。

⑦有一年沿河游荡,秋意甚美,从人家屋旁摘下芭蕉叶,在飞花的香蒲中闲卧。

两岸水草茵茵,翠鸟和白鹭在其间出没。

天高而云稀,太阳挂在半空,风吹树枝,秋叶斜斜地荡漾。

泠泠水响包裹住人,朦胧间依稀传来湿漉漉的耳语。

醒来时,渐近黄昏。

晚霞粲然,落日又大又圆,一只只鸟儿悠然归巢。

⑧夜里借宿在一户农宅,以门板竹床搭一通铺,躺在上面闲话。

夜深了,窗口夜色清润,忍不住开门走出庭院,仰望银河,静听虫声,大山深处的秋意和夜色渐渐将我融化了。

野地成了虫子的世界,鸣声清远凄迷。

⑨树影、人影,还有房屋的倒影,恍惚在白花花的月色下。

秋意无边,田野像在澄澈的水里。

远处人家如烟如雾,窗口泻出的灯光,若有若无地在月色中泛起。

兴所至,心所往,真想驾一叶飞舟扶摇直上,邀明月秋风,饮酒怀古叙旧。

⑩几个人与秋意、夜色一起游荡在长林丰草之间。

风在耳畔吹过,树枝呼啸;风又从山头荡过,寒意料峭……这是秋夜的凛冽。

明月高悬,秋风与虫鸣自如来去,松影参差。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⑪那夜秋意萧索,然萧索中分明有矜重,有肃穆,有不动声色的沉潜,安定稳重,承载万物。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9月,有删改)
【注释】①霞帔(pèi):我国古时贵族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

这里比喻为彩霞。

②南中地气煖,初冬未重衣:出自郑泽的《暮秋见雪》。

煖(nuǎn),同“暖”,温暖。

1.把握关键语句,梳理文章脉络,完成下图填空。

2.品味下面向中加点词话,体会表达效果。

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3.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流水似乎比白天轻柔许多,声响却大了,远远能听到汩汩声,使得夜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

A.朗读这句话时可轻读“轻柔”,重读“大”,来突出秋夜的宁静。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欢快的节奏,来表现出作者此刻的喜悦与兴奋。

C.这句话应用陶醉的语气朗读,表现出作者沉醉于秋夜的汩汩水声。

D.这句话可在“忍不住”后停顿,表现夜行人情不自禁被夜景打动。

4.下列语句都描写了菊花,请从“景物特点”与“写作目的”两个角度来比较不同。

【甲】秋菊冷香扑鼻,在田坝上,在山岚间,在篱笆下,在土墙旁,一簇簇,一丛丛。

【乙】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答案:
1.①秋意在古城里②秋意在山野中③秋意在草(花)木中(秋意在植物里)W(说明:单写花、草、树不可)
2.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或动词),将抽象无形的秋意化为具体有形的实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市井生活处处满是秋意(表述为秋意浓),表达了作者对古城秋意的陶醉(喜爱/赞美)之情。

3.B
4.示例:从描写景物看,甲句侧重表现了秋菊到处都是,突出秋菊的多;乙句侧重表现了秋
菊色彩热烈,艳丽烂漫或丰富多姿(或甲句突出菊花香气逼人,乙句突出色彩艳丽多彩)。

从写作目的看,甲句侧重描绘了山野中的秋意之美或抒发了作者对秋意的赞美之情;乙句侧重表现了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生命领悟或对母亲的理解或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或借菊花赞美母亲的高洁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