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汪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装电梯安全管理难点及对策汪剑
发布时间:2021-10-25T02:44:58.452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10期作者:汪剑
[导读]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地方法规要求,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明确使用单位及其承担的必要管理责任,如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日常检查、监督维保质量、故障报修、配合应急救援和法定的检验检测等,以及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加装电梯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加装电梯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提出了土建施工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加装电梯安全管理压力将越来越大,需尽早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加装电梯;安全;管理
引言
加装电梯的安装不同于新建大楼内电梯的安装,它看似一个较小的施工项目,但是会涉及土建、吊装、电梯安装等单位,具有人员多方性、施工复杂性、设备多样性、环境局限性等难控因素,在安全管理上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解决。

1 难点问题
1.1 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其他地方法规要求,电梯属于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明确使用单位及其承担的必要管理责任,如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日常检查、监督维保质量、故障报修、配合应急救援和法定的检验检测等,以及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

而实际上,对加装电梯需求比较迫切的主要是住在老旧楼房中的老年人和部分行动不便的人群,这些人大部分不具备承担电梯日常管理的能力。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电梯安全状况可能逐年恶化,有能力且有意愿站出来承担安全管理的人选范围反而越来越小。

1.2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
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有效落实。

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指引现场施工人员正确作业的指引性文件。

电梯在安装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往往不能有效落实施工方案,仅凭经验操作。

比如使用起重机械吊装重物时,应严禁工作人员和其他无关人员在吊运中的物件、吊臂下通过或停留,但实际现场常常缺少警戒线、警示标志,且不遵循管理方案,路人、住户、其他施工人员等在现场可以任意走动。

此类现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非常容易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

1.3 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能有效落实
电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对电梯安装时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救援止损的重要保障,是对电梯安装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保障,使电梯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当电梯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及时止损,减轻事故后果。

但是,现场往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施工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应急预案不够全面;应急设备现场缺乏;应急设备操作人员技能不熟练;应急方案没有交底到每个施工人员。

1.4 维修资金筹措困难
电梯是一种构造相对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其安全运行离不开专业的维护保养,到一定使用年限后可能还需要大修改造,甚至整体更新。

而加装电梯的绝大部分是老旧住宅,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没有物业和业委会管理,涉及的相关费用需要业主临时筹措。

一方面效率低下,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业主之间还可能因为出资问题协商不成功,相持不下引发一系列争议和矛盾,导致维修资金筹措困难、。

2对策建议
2.1大力推广电梯委托管理
为有效解决加装电梯使用管理中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人员投入不足、日常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能力难以保证等问题,建议大力推广电梯委托管理,实现政府职能部门搭建平台,行业协会推荐专业物业公司或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公司,接受业主委托履行电梯日常安全管理职责,承担相应安全管理责任,通过企业化运营、市场化管理,在政府监管下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条件成熟后,鼓励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实现统一联片的电梯安全委托管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发挥好示范效应。

2.2完善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在老旧住宅小区电梯加装作业前必须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主要负责人至施工现场的每一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层层交底,使每个人都要了解自己的安全职责。

一是增强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二是明确落实责任。

做到安全“四不伤害”,即自我在作业时不受伤害、不伤害其他作业人员、不被其他人员伤害、现场人员不受伤害。

2.3 加强人员的培训
(1)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美国的著名安全管理大师海因里希针对安全事故得出过一条法则,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比例为: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1:29:300。

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有效地降低现场的事故率。

因此对人员进行培训是较为有效、直接的方法。

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在培训学习中强化风险辨识、隐患排查等知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员工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映入脑海中。

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比如起重机械司机、司索工、焊接工、电梯安装人员等,必须获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

由于工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此类人员更应该强化安全意识,熟悉安全技术。

(2)住户的安全培训。

住户的培训也是不容小觑的。

建设单位可以在业主经常出入的位置,设置有关老旧住宅小区电梯加装的基本安全常识海报,提升业主对危险因素的辨识能力。

2.2 机械设备分析起重机械设备是钢结构井道吊装的工具,现场起重机械设备的认证、检查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工地现场普遍使用流动式起重机,在额定载重量、额定提升高度内使用是流动式起重机的必要条件。

现场在使用起重机之前,应对其作业位置和行径路线的地质情况进行耐压力测试,地面的强度必须满足起重机对地基的要求,并且吊车的支腿下方需要垫上厚钢板,用来增强地面基础的耐压力。

2.4施工技术交底
起重机械吊装工作是一项施工专项工程,作业前施工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安全操作工艺和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并且应该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性交底,阐述施工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和一些习惯性的错误工序。

在交底过程中,要让施工人员明白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安全标准化作业中是如何定义这项工序的。

目的在于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纠偏措施等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这样才可以科学地、安全地组织施工,避免事故的发生。

最后将这些内容形成指导性文件,并由施工交底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签字确认,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才正式进行施工。

2.5设立专项维保更新资金
针对部分没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加装电梯住宅小区,要支持引导加装业主设立专项维保更新资金。

资金来源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引导将政府发放的加装电梯安装补助资金作为专项维保更新资金,用于后续电梯的维修维保和安全管理。

对于早期已经完成加装但未能享受安装补助的,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建议通过其它方式在电梯后续的维保更新方面给予一定补偿。

二是明确电梯轿厢商业广告收益“取之于梯,用之于梯”,充实专项维保更新资金。

电梯作为小区的公共上下交通工具,其梯口和轿厢内的商业广告是小区物业管理产生收益的一大渠道,根据我国《物权法》相关解释,该部分收益应归全体业主享有。

结束语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旧楼加装电梯在未来几年仍然会是全国性的民生热点问题,各城市加装数量也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政府部门除继续为加装电梯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外,也应看到该部分电梯后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重要性,需尽早谋划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居民稳定持续享受加装成果。

参考文献:
[1]马琳,宋文彬,马苏苏,苏丹.电梯安装监督检验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23-24.
[2]杨华.电梯安全应急处置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电梯,2020,31(24):28-33.
[3]王治江,王珍.电梯门锁电气安全装置短接产生的原因及危害[J].中国电梯,2020,31(21):5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