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名师指导——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突破专题2 第1讲 人口城市和交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突破
专题二 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
第1讲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一二轮对接]
[特别提醒]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是常考热点,人口容量多为简单的选 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没有涉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复习时重点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是常考热点,城市服务功能多为 简单的选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没有涉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复 习时重点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及其影响。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地区差异。
答案:(1)D (2)C
2.(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 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宣传,严禁非医学鉴别胎 儿性别。
(5)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 例,人口文化总体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 家应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指“气(气候)”“水(水 源)”“土(土壤)”“产(矿产)”。作为基础性影响因素,虽然 影响力在不断减小,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也会成为主导因 素。
(2)以东欧某城市空间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了交通对城市空 间形态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实际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答案:(1)D (2)C
3.(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 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回答(1)~(2)题。
博学
明考点·析考情·方法在握
1 人口增长和人口
1.(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 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1)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区布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1)C (2)B
解析:(1)迁出(入)人口数量=总人口数×迁出(入)人口比 重。四川人口远多于安徽人口,贵州净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 川,可知四川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贵州。广东人口在1亿以上,是 上海人口的4倍以上,而迁入人口比重上海比广东高10个百分点 左右,可知上海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图示并无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信息,但经济发达水平、城市化水平天津高于安徽,可 推断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高于天津。人口净迁入率浙江高于江 苏,可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2)皖、赣、黔三省净迁出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1.分析题干,抓住图示要旨。 题干文字材料指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暗示对迁 入地、迁出地人口年龄结构有较大影响。 2.分析设问和选项,理解思维指向。 (1)人口迁移数量、人口增长率的对比。 (2)人口迁移对老龄化进程、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3.面面俱到进行全面分析,出现答非所问或答题不深入的 现象。例如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一般要从气候要素出 发,分析其优势与劣势。
[规范用语] 1.常见人口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 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社会教育、婚姻家庭 等;政治因素:战争、政策等。 2.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 (早期城市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 治、军事。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 范围,故A项错误;住宅区远离海岸,靠近商业区,方便人们 生活,故B项错误;工业区分布相对集中,工业集聚,方便了 企业间的联系,故C项正确;文教区分散于住宅区,主要是为 了方便学生入学。第(2)题,石化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读图可知,d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且离城市中心区较 远;靠近海港,便于石油及其产品的运输;地处该市最主要的 工业区,方便企业间的联系,也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 投资。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率为正值,人口以迁出为主,青壮年人口迁出,使老年人口比 重增大,加快了老龄化进程。沪、京、津以青壮年人口迁入为 主,延缓了老龄化进程。皖、赣、黔迁出的青壮年人口主要来 自农村,会提高三省城市化水平;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 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会推动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高。
1.能够掌握人口增长的模式和规律,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 因素。
(3)收缩型的判读方法。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如图3)。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 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 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 增长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2 城市功能区
1.(2013·浙江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 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 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 系如下表。
(1)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上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C (2)D
3.常见交通线区位因素用语:经济因素:完善交通网、沿 线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因素:民族团结、国防需要、提高生 活水平等、政治意义,技术因素,自然因素。
4.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港口:陆域(筑港条件、 腹地条件)、水域(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大城市飞机场:地形 地质、排水、气候、距市中心远近。
5.影响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接近商品生产地,接近消费 市场,交通便利。商业街:城市几何中心,市区环路边缘或市 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内。
图1
图2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中符合要求 的地块是( )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该题考查学生利用图层叠加知识判断超市的区位,考查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 图,回答(1)~(2)题。
人口增 长模式
人口增 长特点
人口 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高—低—高”的 “低—低—低”的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人口基数较 大,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人口增长缓 慢、停滞,甚至出
现负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少 年儿童的比重过大
人口老龄化严重
(3)不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
(4)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在其总人口 中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 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 理或协调。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和交通运输的意义是常考热点, 布局的区位因素多为简单的选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涉及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复习时重点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 因素、重要交通线的地理意义。
[常见失误] 1.审题不认真,不明确试题要求,因而不能正确进行区位 分析。例如,“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有利因素”等不 同设问,答题的方向就不同。 2.答题时不能从区位原理中提取共同的因素,因而难以灵 活应用区位知识分析区位问题。例如,铁路与机场工程建设的 因素、影响人口移迁的因素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就很相似。
(5)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 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 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二、2个技巧须掌握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如农业社会是传统型。 (2)根据国家类型,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绝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 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 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 发生变化。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 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 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1)扩张型的判读方法。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如图1)。这种类型表明少年 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 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 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 扩张。
(2)静止型的判读方法。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如图 2)。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 势是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 到第三种类型。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 迁移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 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同时,人口迁移在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 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出生率
原始 型 传统 型 现代 型
高(> 2.5%) 高(> 2.5%) 低(< 2.0%)
死亡率
高(> 2.5%) 低(< 1.5%) 低(< 1.5%)
自然增长 率
低(< 1.0%) 高(> 1.0%) 低(< 1.0%)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 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段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 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 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 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该题以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变化率为背 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某城市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能力。
答案:(1)D (2)A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 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 图,回答(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运用人口迁移知 识解答实际问题。
一、2个重难点要突破 1.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含义:人口增长过快、过慢,数量过多、过 少,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人口素质偏低等引起的问题。 (2)人口问题的成因:由于人口增长的模式不同,不同类型 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
专题二 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
第1讲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一二轮对接]
[特别提醒]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是常考热点,人口容量多为简单的选 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没有涉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复习时重点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是常考热点,城市服务功能多为 简单的选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没有涉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复 习时重点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化及其影响。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状况的地区差异。
答案:(1)D (2)C
2.(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 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宣传,严禁非医学鉴别胎 儿性别。
(5)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 例,人口文化总体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 家应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2.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指“气(气候)”“水(水 源)”“土(土壤)”“产(矿产)”。作为基础性影响因素,虽然 影响力在不断减小,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也会成为主导因 素。
(2)以东欧某城市空间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了交通对城市空 间形态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实际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答案:(1)D (2)C
3.(2012·天津高考)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 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回答(1)~(2)题。
博学
明考点·析考情·方法在握
1 人口增长和人口
1.(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 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1)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区布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答案:(1)C (2)B
解析:(1)迁出(入)人口数量=总人口数×迁出(入)人口比 重。四川人口远多于安徽人口,贵州净迁出人口比重略大于四 川,可知四川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贵州。广东人口在1亿以上,是 上海人口的4倍以上,而迁入人口比重上海比广东高10个百分点 左右,可知上海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图示并无人口自然增 长率的信息,但经济发达水平、城市化水平天津高于安徽,可 推断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高于天津。人口净迁入率浙江高于江 苏,可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2)皖、赣、黔三省净迁出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1.分析题干,抓住图示要旨。 题干文字材料指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暗示对迁 入地、迁出地人口年龄结构有较大影响。 2.分析设问和选项,理解思维指向。 (1)人口迁移数量、人口增长率的对比。 (2)人口迁移对老龄化进程、城市化水平的影响。
3.面面俱到进行全面分析,出现答非所问或答题不深入的 现象。例如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一般要从气候要素出 发,分析其优势与劣势。
[规范用语] 1.常见人口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 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社会教育、婚姻家庭 等;政治因素:战争、政策等。 2.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 (早期城市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 治、军事。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商业区集中分布,扩大了服务 范围,故A项错误;住宅区远离海岸,靠近商业区,方便人们 生活,故B项错误;工业区分布相对集中,工业集聚,方便了 企业间的联系,故C项正确;文教区分散于住宅区,主要是为 了方便学生入学。第(2)题,石化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 读图可知,d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且离城市中心区较 远;靠近海港,便于石油及其产品的运输;地处该市最主要的 工业区,方便企业间的联系,也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 投资。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率为正值,人口以迁出为主,青壮年人口迁出,使老年人口比 重增大,加快了老龄化进程。沪、京、津以青壮年人口迁入为 主,延缓了老龄化进程。皖、赣、黔迁出的青壮年人口主要来 自农村,会提高三省城市化水平;青壮年人口迁入沪、京、津 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会推动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不断 提高。
1.能够掌握人口增长的模式和规律,理解人口增长的影响 因素。
(3)收缩型的判读方法。 底部收缩,上部变宽(如图3)。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 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 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 增长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2 城市功能区
1.(2013·浙江高考)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 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 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 系如下表。
(1)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上图中的(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答案:(1)C (2)D
3.常见交通线区位因素用语:经济因素:完善交通网、沿 线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因素:民族团结、国防需要、提高生 活水平等、政治意义,技术因素,自然因素。
4.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港口:陆域(筑港条件、 腹地条件)、水域(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大城市飞机场:地形 地质、排水、气候、距市中心远近。
5.影响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接近商品生产地,接近消费 市场,交通便利。商业街:城市几何中心,市区环路边缘或市 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内。
图1
图2
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中符合要求 的地块是( )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该题考查学生利用图层叠加知识判断超市的区位,考查3·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 图,回答(1)~(2)题。
人口增 长模式
人口增 长特点
人口 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高—低—高”的 “低—低—低”的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人口基数较 大,人口增长迅速
人口自然增长率 低,人口增长缓 慢、停滞,甚至出
现负增长
人口增长过快,少 年儿童的比重过大
人口老龄化严重
(3)不同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
(4)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新出生的男性或女性各在其总人口 中的比例。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 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 理或协调。
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和交通运输的意义是常考热点, 布局的区位因素多为简单的选择题,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涉及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复习时重点掌握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区位 因素、重要交通线的地理意义。
[常见失误] 1.审题不认真,不明确试题要求,因而不能正确进行区位 分析。例如,“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有利因素”等不 同设问,答题的方向就不同。 2.答题时不能从区位原理中提取共同的因素,因而难以灵 活应用区位知识分析区位问题。例如,铁路与机场工程建设的 因素、影响人口移迁的因素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就很相似。
(5)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 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 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二、2个技巧须掌握 1.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如农业社会是传统型。 (2)根据国家类型,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是现代型,绝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型,少数发展中国家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 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 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 发生变化。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 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 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 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1)扩张型的判读方法。 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如图1)。这种类型表明少年 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 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这种类型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高,如果 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 扩张。
(2)静止型的判读方法。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如图 2)。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 势是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 到第三种类型。
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 迁移的最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 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 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同时,人口迁移在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 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 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出生率
原始 型 传统 型 现代 型
高(> 2.5%) 高(> 2.5%) 低(< 2.0%)
死亡率
高(> 2.5%) 低(< 1.5%) 低(< 1.5%)
自然增长 率
低(< 1.0%) 高(> 1.0%) 低(< 1.0%)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 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段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 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 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 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该题以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变化率为背 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某城市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能力。
答案:(1)D (2)A
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 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 图,回答(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运用人口迁移知 识解答实际问题。
一、2个重难点要突破 1.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含义:人口增长过快、过慢,数量过多、过 少,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人口素质偏低等引起的问题。 (2)人口问题的成因:由于人口增长的模式不同,不同类型 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