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 一 部 建 筑 史 离 不 开 古 典 文 学
不管是《红楼梦》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在建筑的大观园和圣母 院的背景中展开 了人生的画卷。雨果在 《巴黎圣母院》 中写道:人类没有任何 一种重要的思想 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 上。“罗丹在评 述巴黎圣母院时说:整个 我们的法国就凝 聚在这座大教堂里,正像 整个希腊凝聚在 帕提侬神庙中一样。”写 一部中国建筑 史,离了中国古典文学, 几乎无从着笔。 《诗经.斯干.绵》诸篇述 周建筑,《閟宫》述鲁建筑,《殷武》述殷建筑,《定之方中》述楚建 筑„„这些诗篇,对当时宫室形态表现真切。要了解先秦中原建筑,不能 不读《诗经》。
建筑作为存在于空间的艺术,其物质生态的空间形象,都是易于感知的,但存在与建 筑中的抽象的时间因素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而事实上它却处于变动不居的时间之流中,随 着时间时刻改变自己的面貌,构成活动的空间序列。利用时空交感的建筑空间美学原理, 可以使建筑空间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如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有庭院的设计,他将庭院衍生为内庭, 由内庭延伸为光庭,在庭院中有天桥通过,用天桥 连接两个不同的空间,达到建筑中步移景异的空间 效果。他对建筑中天桥的运用就是一种时空观的呈 现。这种时空观念在法国巴黎的拉德方斯新城体现 的非常明显,这座新城坐落在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 中轴线的延长线上,与巴黎老城区遥遥相对。站在 拉德方斯新城眺望老凯旋门,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 让人感觉到一种时空穿梭的力量:过去与现在、时 间与空间都被重叠了。
写 一 部 建 筑 史 离 不 开 古 典 文 学
中国古典文学中饱含建筑信息,所以尽管中国建筑实物由于主体为木构而存留不多,但从 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并欣赏建筑。精美华丽的秦代阿房宫、唐代大明宫,随着岁月流逝, 战乱洗劫,己是断垣残壁,荡然无存,只有不朽的诗文,仍可寻觅踪迹。杜牧的《阿房宫赋》, 王维咏长安诗篇,就饱含这些建筑信息。秦之阿房宫,巍峨华丽,毁于秦末,其遗址只是一个 长方形,荒残的夯筑土台,要想了解它,只好读司马迁的《史记》和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 赋》,《阿房宫赋》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可见规模之巨, 气势之雄。杜牧又写道:“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文学描述,生动之极。
❷ 文 字
汉字与建筑 中国的汉字多为“象形”字,即模拟具体事物的形状,经过加工、省略等过程 成为“字体”。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所以在创造文字时,人们很容易将建筑的 情况(包括外形和内容)“记录”下来。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汉字本身就谱写 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从字形看建筑的形象、结构和布局 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乌龟壳或兽骨上的,称之为“甲骨文”;后来 青铜器出现后,将文字铸在铜器便成为了“金文”。在这些原始字体上,有三个典 型代表建筑物的字:“室、宅、宫”。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它们是一组房屋 的平、立、剖面图。 “室”字,可以看作是台基之上的一座四坡顶房屋,这是一幅“立面图”。“宅” 字更把房屋构造情况表达出来了,有基座、屋身、屋顶,说它是一个“剖面图”也 不为过。 “宫”字,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组建筑的平面图,在一个方形的院子里,四 周布置了四座房屋。这种构图虽然与现代建筑平面图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但中国 古代一直都是以此方法来表示的(即平面图与立面图的结合)。 这一组最古老的文字还传达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讯息。首先,甲骨 文的使用是在殷商时代,而台基和“四阿”的屋顶便已经出现;其二,从构图来看, 当时的房屋可能是木架结构;第三,围绕一个空间布置建筑物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方 式。
Hale Waihona Puke 文 字 看 建 筑从字体看房屋的种类和用途 除了“字形”表现出建筑物的具体形象外,字体的构成也常常表现出房屋的种 类和用途,或者说明了建筑物的性质。因为房屋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由自然山 洞的“穴”到半地下的“穴”,于是一系列有关房屋用途的字就由“穴”作为部首 而来。 例如“穹、窖、窗、空”等,这些字都是半地穴式房屋的组成部分。如“窗”, 原意是指半地穴式房屋顶部的一个开口———天窗:“窖”是指半地穴里作为储藏 东西的“圆形袋状的坑”:“空”则是指“穹顶”下的封闭空间。 “宀”表现的是屋顶,在屋顶下又容纳了很多事物,分别代表房屋的各种功能。 这一类的字有“宫、室、宅、寝、宇、家”等。“家”字是屋顶之下又一只猪,应 该表示“猪屋”,或者表示每户人家都养了一头猪:“宗”字里面的“示”表示 “祀”(即“土地神”),屋顶之下放了一个“土地神”,当然就是土地庙了: “宫”字表示屋子里面有很多房间,就是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两坡顶的一般都是主体房屋,在主体房屋之外,前后或左右通常都带有一些单 坡顶的房屋,这种房屋的形式就以“广”字来表现,例如“序”(东西墙为之序, 今庑廊之属曰东西序,是为堂侧之厢)字。“广”不仅指单坡屋面,还指“一边开 敞的房屋”,一般用作买卖、杀猪、停车马、缴纳税粮等,如“店,庖,库、庑、 廊”等等。
❸ 书 法
“形,象,境”是书法创作的三个层面,形是字形,是书艺 的基础,是书法的空间构成部分,它包括线条,笔法,结字,章 法等;象是书法的神韵,在 审美层次上超越‘形’,但‘形’中 含‘象’,书法的整体气韵与时空性的呈现就是‘象’的表现; ‘境’是境界,是书法的精神追求,包括书法家的人文修养,书 法意境,时代精神和艺 术风格等。 对应书法,建筑中 的‘形’是指 建筑的空间构成,包括 建筑的总体规 划,建筑空间,功能布 局,建筑技术 等。‘象’是处理人, 建筑,自然三 者的关系中形成的空间 意向,追求形 外之意、象外之意,体现时间与空间的共存,是一种宇宙模式。’ 境‘是建筑意境的营造,体现建筑师的涵养,传达时代精神于艺 术风格。 由此可见,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书法‘形’、‘象’、‘境’ 三个层次来表达建筑的空间构成、时空观与意境的关系。物化的建 筑也可以如书法以优美的线条那样构成别样的空间,来体现中华民 族的精神内核。
从空间构成看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书法线条是构成书法‛形体‚的基础。如果说书法的语言是线 条,那么建筑的语言就是它的边缘。如果把书法线条看成建筑平面中的墙体的话,那么留白的部 分就是建筑空间。如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从平面形式上 看,线条与留白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从空间角度来看当墙体到位后,建筑空间也就被恰到好 处地留出来了。 线条是书法空间构成中可见的语言,而 隐含在书法中构成书法平稳结构关系的轴线 是书法中看不见的线条。造建筑中,轴线也 是不可见的,但是会非常清晰地隐含在建筑 中,使建筑群出现整体的走势。如江南水乡 的民居建筑,笔画主次、虚实的 关系跟建筑 空间的主次序是关系相对应,透着与自然相 通相感的气息。
从用字部首看建筑材料 建筑物的构件名称一般多以其材料及 “形声”来组成。例如“梁、柱、栋、楹” 等都从“木”,“墙、壁、垣、堂”都从 “土”,“础、碑、碣”都从“石”,还 有“钩(古有钩楹、钩栏,即包在楹外的 铜件),镉(门上的铜钉),铺(铺首, 门上的铜环)”等从“金”,在字形上一 看便明白这些构件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有时同一字可从不同部首,如从“木”、 “土”或“石”,则表示该构件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总体来说,以“木”字旁组成的材料汉字最多,这也表明了中国古代建筑以木 材料构建为主。
文 学 作 品
“无建筑师的建筑”
清代文人多出建筑师,袁枚写《随园记》达六次之多,他们并非单纯运笔描摹 建筑,多数直接参与建筑活动。福州三坊七巷的“黄楼”原是唐末黄璞故居,清代 楹联大师粱章钜住进黄楼,他以文人的诗心画意修葺了黄楼,小小的花厅有山、有 水、有桥、有亭、有楼,设计精巧,富有情趣,是福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园 林楼阁。 几千年间,中国的不知有多少文学家、诗人热心参与风景名胜建设,柳宗元、 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他们几乎每到一地,就要给那里增添几处景 观。有王之涣《登鹳鹊楼》,而有山西永济的鹳鹊楼,有陆游的《沈园》,而有绍 兴之沈园,有李白的《敬亭独坐》,而有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有归有光写《沧浪亭 记》而有 苏州沧浪亭园。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而有闻名遐迩的 绍兴兰亭。……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
从空间观念看书法与建筑的关系
中国书法的线条不是僵直平面、色彩单一的,而是流转飞动、层次丰富的。书法线条随时间 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体悟到时间的流动。‛书法线条将空间时间化,将有限 无限化,将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加以净化,简化,淡化,而成为‘惟恍惟惚’的存在。‚人们在流 动的线条中感受作品的时间性,它是与书法空间同时存在。
建筑与文学、人体
建筑与文学作品、文字、书法
建筑师营造苍穹天地,庇护着营菅众生,文学家描绘大千世界,营造千变万化的人生 悲喜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与文学虽然有不同的表现手段,但从美学角度,两 者又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在建筑中产生文学,文学中描写建筑,并给建筑于启发。建筑和 文学从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文‘建筑’Architecture源于希腊文Archi和tekt, tekt意为技艺,Archi则是最重要的和第一位的意思。在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史著作都将建 筑列为首位。在中文里,建筑既表示建筑艺术、也可表示房子本身,还表示建筑施工,没 有一个词能像英文的Architecture一样来表示建筑艺术。因此要加强文学与建筑的联姻, 阐明建筑本身的意义。
建 筑 古 典 文 学
《楚辞.招魂》 铺张扬厉以描 写楚宫,开后世 两汉大赋之 先河。在《两都》 《二京》《甘 泉》《灵光》诸 赋中,建筑 成了文学家尽情 歌颂的对象。 赋是汉朝的主导 艺术,建筑 却成了主导艺术 之 母。 往后 《灵光殿赋》、 《阿房宫 赋》、《九成宫醴 泉铭》、《陋室铭》、《滕王阁序》、《醉翁亭记》、 《岳阳 楼记》《登鹤雀楼》、《登慈恩寺塔》、《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文学家写园宅、祠庙、亭台、楼阁的文章汗牛充楝,其中有不少是直接插写建筑物 本身的。建筑,以及与之有关的传统、故事,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界提供了写不完的 题材。
❶ 文 学 作 品
“无建筑师的建筑” 中国古代没有建筑师之称,建筑设计社会参与者众多,除 了大批画家充当业佘建筑师外,文学家、诗人也大有人在。 梁思成先生曾说,《水济传》中描写元代建筑十分细腻真实, 建筑师们如果有“业余”时间,大可写《水浒传与元代建筑》 的文章,只可惜大家都“有业无余”云云,虽属笑谈,实有 至理。 读明清文学作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不缺造园法。这些文人往往家有 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 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 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遍青山啼经节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朝 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文以情生,情能造景,一幅园林美景 盎然而生。 曹雪芹他在文学中的泰斗地位自属世所宗仰。但他也是一个天才的建筑师。他 的“大观园”中的怡红院、潇湘馆、衡芜院、稻香村、秋爽斋、栊翠庵、紫菱洲、 暖香坞 ……是中国园林设计的顶峰,其布局精巧,楼阁交错,景色优美,对中国 园林设计的影响难以估量。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当年的圆明园, 又说是苏州的拙政园,还有说是,南京的随园、南京的织造署、北京的什刹海、北 京的恭王府……。
文 字 看 建 筑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因为其造型优美,表意性强,从古至今,一 直被运用在多种形式的建筑中。
文 字 运 用
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是由313间房屋组成的20 个小院6个大院。从空中俯视,正好构成吉祥如意的双 “喜”字。这种构建寄寓着儒商们希望生活中充满着 幸福欢乐、喜庆盈门的理想主义色彩,透露出一种传 统的文化思想。 江西婺源县思溪村有个“百寿院”,多少人都只能找出莲花门腰板上阳刻 的篆书“寿”与窗上镂空的篆书“寿”字,共记99个。这些“寿”字,寄托了 主人祈盼住屋里的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古建筑布局 用文字作依据,现代设计师也可以 用文字作为设计 建筑的依据。美籍华裔设计大师贝 聿铭设计的法国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就是以 “金”字为依据 而进行设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 中心大厦的正立 面的“贝”字,就是这种设计思 路的体现。汉字 与中国传统建筑紧密关联,有着 共同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