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生物学高考总复习教案: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高考总复习教案
第2讲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课标内容(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指出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赋予了细胞许多特性,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3)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虽少,但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4)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5)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6)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
(2)元素种类和存在形式
(1)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必需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有Pb。

(2)占玉米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细胞中的化合物
3.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①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②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提醒水、无机盐是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但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考点速览·诊断】
(1)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2021·山东卷,16A)(√)
(2)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2021·全国乙卷,3C)(×)
提示细胞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

(3)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

(2021·天津卷,4A)(×)
提示磷是大量元素。

(4)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2018·全国卷Ⅱ,4D)(√)
(5)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2020·江苏卷,1C)(×) 提示无机盐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参与构成叶绿素。

(6)根细胞中的K+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土壤溶液中。

(2019·海南卷,8A)(√)
(7)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2018·全国卷Ⅰ,3A)(×) 提示不能吸收N2。

【情境推理·探究】
1.“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上粪不浇水,庄稼噘着嘴”、“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

农业谚语是人民群众总结出的农业生产经验,它用简单通俗、精炼生动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2017·全国卷Ⅲ,30(4)]植物根系既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也能吸收无机盐。

根细胞内水分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提示根细胞的组成成分;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运送营养和代谢废物等。

(2)[2020·全国卷Ⅰ,30(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

提示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

(3)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提示植物根部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运输;植物根部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出现烂根现象。

(4)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叶绿素分子合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Mg等无机盐,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2.[2019·全国卷Ⅲ,29(2)]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

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4和NO-3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

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提示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剩余量。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若营养液中NH+4剩余量小于NO-3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4。

【重点难点·透析】
1.衍射法归纳细胞中的水
2.常考无机盐功能归纳整合
3.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1)实验设计

②实验组:
(2)实验成功关键点
①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应一致等。

②实验组用只缺X的培养液,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不能用蒸馏水作对照。

③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考向1结合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考查判断推理
1.(2023·广东东莞调研)图中表示部分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其中数字表示元素。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①②为大量元素,③④为微量元素
B.人体缺③会影响正常的有氧呼吸功能
C.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等从细胞中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D.图示化合物合成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C
解析血红蛋白为胞内蛋白,不需要胞吐释放,C错误。

2.(2023·重庆一中质检)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I、Cu、Ca等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在细胞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B.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都含有Mg,缺Mg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小分子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或脂肪
D.RNA所含的元素种类比蛋白质多,RNA和DNA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 C
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a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含有Mg,类胡萝卜素不含Mg,B错误;只含C、H、O的小分子物质除了糖类和脂肪外,还有其他物质,如乙醇、丙酮酸、乳酸等,C正确;除C、H、O、N 外,蛋白质还可能含有S、Fe等其他多种元素,而组成核酸的元素只有C、H、O、N、P,核酸包括DNA和RNA,D错误。

考向2围绕水和无机盐的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3.(2022·全国甲卷,1)钙在骨骼生长和肌肉收缩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晒太阳
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长,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
B.人体内Ca2+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C.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D.人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易出现抽搐现象
答案 B
解析细胞中有以无机离子形式存在的钙,也有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钙,A正确;人体内Ca2+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错误;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C正确;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Ca2+的浓度过低会导致出现抽搐等症状,D正确。

4.(2023·河南名校联盟)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主题为“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均可参与化学反应
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H2O中的氧来自氨基和羧基
C.减少对越冬农作物的灌溉,可提高农作物对低温的抗性
D.种子晒干储存可减少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
答案 C
解析细胞中的自由水可作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结合水不参与化学反应,A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H2O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B错误;降低生物体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可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C正确;种子晒干储存,是为了减少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以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从而延长种子的寿命,D错误。

考点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细胞中的糖类
(1)单糖可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而二糖、多糖必须经消化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吸收。

(2)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和连接方式不同;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

(3)多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等。

2.细胞中的脂质
(1)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但脂肪不参与生物膜的构成。

(2)脂质中只有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所以说“发胖容易减肥难”。

(4)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考点速览·诊断】
(1)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2021·重庆卷,1A改编)(√)
(2)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2020·江苏卷,2B)(×) 提示单糖、二糖和脂质等不是生物大分子。

(3)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

(2021·天津卷,4C)(×)
提示淀粉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含P。

(4)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2020·海南卷,1B)(×)
提示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水解的终产物。

(5)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2020·海南卷,1D)(×)
提示CaCO3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6)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018·江苏卷,1D)(√)
【情境推理·探究】
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1)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蓖麻在播种时,播种的深度相对较浅,从物质代谢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
(2)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实验思路: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
【重点难点·透析】
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变化
种子形成时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

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考向1围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2023·华大新高考联盟)糖原是一种分子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的非还原性多糖,
因其能被唾液淀粉酶水解而被称为动物淀粉。

下列有关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能水解糖原,与其含有唾液淀粉酶有关
B.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肝糖原发生水解
C.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葡萄糖,故其不是能源物质
D.斐林试剂和糖原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能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B
解析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细胞分泌,肝细胞中不含有唾液淀粉酶,A错误;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肝糖原发生水解,B正确;肌糖原是能源物质,C 错误;糖原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2.(2023·山东青岛调研)左旋肉碱能够促进脂肪水解的产物——脂肪酸穿过线粒体膜进行氧化供能,因此在运动时可以促进身体内脂肪的燃烧来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脂肪酸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都能进入线粒体分解供能
B.线粒体的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于外膜
C.人体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脂肪、肝糖原和肌糖原
D.运动能够使左旋肉碱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速率增强
答案 A
解析脂肪酸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都是C、H、O,据题干信息,脂肪酸能进入线粒体中,但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其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于外膜,B正确;据题干信息,运动时左旋肉碱可以促进身体内脂肪的燃烧,因此运动过程中,左旋肉碱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速率增强,D正确。

考向2围绕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考查生命观念
3.(2023·广东东莞调研)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脂肪细胞时,即使没有向培养液中添加脂肪,新形成的脂肪细胞中也会出现油滴。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培养液中转化为脂肪后进入脂肪细胞
B.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后,其元素的种类会发生改变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D.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的合成
答案 C
解析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之后转化为脂肪,A错误;葡萄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B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H的比例较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多,C正确;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会伴随着ATP 的消耗,D错误。

4.(2023·河南百校联盟)如图1表示某油料植物的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种子成熟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观察种子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3)图2中在7天之前,导致萌发种子初期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7~10天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天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2)苏丹Ⅲ橘黄(3)O 该阶段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减少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3)在种子萌发前一段时间干重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所占的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

第7~10天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减少;第11天后,种子干重的增加只能来源于光合作用。

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考点三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检测原理
(1)还原糖的检测
新制的Cu(OH)2溶液为蓝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50~65 ℃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检测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变性的蛋白质也可以
(3)蛋白质的检测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2)脂肪的检测
(3)蛋白质的检测
(1)检测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的原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2)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将斐林试剂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后便成为双缩脲试剂B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考点速览·诊断】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2021·湖南卷,2A)(×)
提示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应混合使用,现配现用。

(2)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2021·河北卷,3A)(√)
(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2019·海南卷,6D改编)(×)
提示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4)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2017·全国卷Ⅰ,2B)(×)
提示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中或多肽的肽键,不能检测氨基酸的含量。

(5)在大豆种子匀浆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液体由蓝色变成紫色。

(2018·江苏卷,17B)(×)
提示应用双缩脲试剂。

【情境推理·探究】
1.现有两瓶没有标记的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和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尿液样品,如何进行区分?
提示方法一:用斐林试剂对两瓶尿样进行检测,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样。

方法二: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有紫色产生的是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样;没有紫色产生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样。

2.脱脂奶粉中不含糖类和脂肪,受到大多数老年人的喜爱,要检验某种脱脂奶粉是否合格,可能用到哪些试剂?
提示符合要求的脱脂奶粉应该无糖和脂肪,同时还应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要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来检测。

【重点难点·透析】
1.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
(1)三个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2)物质鉴定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

(3)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目的是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水浴加热——还原糖检测。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颗粒的观察。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考向结合有机物的检测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2020·江苏卷,17)生物学实验常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化。

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无色变成砖红色
B.在无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
D.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渐变成紫色
答案 C
解析斐林试剂为蓝色,在新鲜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混匀后在加热条件下由蓝色变成砖红色,A错误;无氧发酵时果汁中有酒精生成,在无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橙色变成灰绿色,B错误;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逐渐变成蓝色,C正确;蛋白质和多肽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可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但氨基酸中不含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2.(2023·福建龙岩调研)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还原糖
B.向加热后冷却的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液,不出现蓝色
C.在检测蛋白质时,应先滴加CuSO4溶液,后加入NaOH溶液
D.用花生子叶切片检测脂肪,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答案 D
解析检测还原糖应该使用斐林试剂,A错误;加热后冷却的淀粉溶液遇碘液呈现蓝色,B错误;检测蛋白质时,应先滴加NaOH溶液,后加入CuSO4溶液,C 错误。

重温真题经典再现
1.(2022·湖北卷,1)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
B.参与血液中缓冲体系的形成
C.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
D.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
答案 C
解析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故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A正确;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缓冲体系,B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质,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C错误;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如光反应中水的光解,D正确。

2.(2021·浙江6月选考,5)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
B.HCO-3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
D.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答案 A
解析Mg2+是叶绿素的主要成分,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A错误;HCO-3可以中和体液中的酸性物质,对体液pH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则会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正确。

3.(2021·海南卷,1)(改编)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植物和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
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
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D
解析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4.(2022·浙江6月选考,5)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B.鸟类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
C.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 B
解析油脂在植物细胞中是储能物质,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细胞,A错误;
鸟类的羽毛主要是由角蛋白组成的,B正确;马铃薯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C 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D错误。

5.(2022·浙江1月选考,9改编)植物体内果糖与X物质形成蔗糖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
B.X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
C.X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单糖
D.X是纤维素的基本单位
答案 B
解析X是葡萄糖,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A正确;淀粉等多糖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贮能物质,而葡萄糖不是,B错误。

6.(2020·山东卷,16改编)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

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
C.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
D.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
答案 D
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正确;品系F的SUT表达水平高,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的量较大,因此曲线甲表示品系F植株的纤维细胞中蔗糖含量,B正确;蔗糖进入纤维细胞内,会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则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C正确;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的加厚期提前,D错误。

限时强化练
(时间:30分钟)
【对点强化】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物
1.(2023·安阳市调研)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水和无机盐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中的Mg2+能调节类囊体膜两侧的渗透压
B.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的维持通过主动运输实现
C.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内的自由水
D.水分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转移
答案 A
解析叶绿素中的Mg2+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不能参与调节类囊体膜两侧的渗透压,A错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因此可以维持细胞膜内外K+的浓度差,B正确;小麦种子晒干时散失的水分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运输方向都由水分子多的一侧(低浓度溶液)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转移(高浓度溶液),D正确。

2.(2023·合肥市检测)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RNA和ATP的元素组成种类均相同
B.脂肪、胆固醇、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元素均为C、H、O三种
C.细胞中的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