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植株的生长是种子萌发后幼苗的生长。

本节内容从幼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以及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植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根的向下生长和茎的向上生长。

根是怎样生长的?这个问题可通过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解决。

通过实验明确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所以,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在观察了根的生长之后,利用教科书上关于茎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茎的生长。

任何生命活动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

植株的生长也不例外。

本节让学生通过对照实验了解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芽发育成枝条”的示意图,了解枝条是由芽发育来的。

2.通过实验明确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装片。

2.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难点1.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装片。

2.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课前准备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并于课前3~4周分别在甲、乙、丙、丁4个瓶内培育菜豆的幼苗(甲瓶盛不缺肥料的营养液,乙瓶盛缺氮的营养液,丙瓶盛缺磷的营养液,丁瓶盛缺钾的营养液),每天观察,做好记录。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株由小长大的示意图,并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

(1)通过分析上面的图示,你认为大豆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怎样发展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2)植株在生长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些营养物质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1)由幼苗发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需要经过植株的生长。

(2)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种子植物
、调查了解植株的生长需
、学会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7.

中部还是靠近茎的部分呢?
组织学生观察幼根的外形:用肉眼观察培养好的幼根,以小麦、绿豆等容易萌
发的种子为例进行培养,将种子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水不能过多,水分过多将影响根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通过阅读课本P98页第4、5自然段并结合课前的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的补充哪些营养物质?植物是如何获得这些营养物质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施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_____
幼叶:将来发育成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一定要在土壤中吗?什么是无土栽培?优点是什么?
需要量最多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上册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上册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植株的生长。

201X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4.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四、学生开始自学,限时5分钟。
1、学生快速朗读,用笔画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五、学生汇报教师讲解。
1、学生汇报,教师择机出示参考答案。
根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
根的生长:
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枝条。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引言:“参天大树,始于种子,种子萌发后幼苗是怎样长大的呢?”引入植株的生长
2、出示课题《植株的生长》。
二、出示本节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
1、知道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知道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出示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96-10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为什么?
2.植物的枝条由什么发育而来,为什么?
3.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植株怎样获取这些营养物质?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

科目
生物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作业布置与反馈
为了巩固本节课《植株的生长》所学的知识,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并描述植株生长的几种方式在所观察植物中的体现。
2. 分析影响身边植物生长的外部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并探讨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撰写一篇关于植株生长的短文,内容包括植株生长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
6. 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物学知识。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部分,我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他们更好地提升表达能力。例如,我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的指导,或者设置一些小练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综上,我将在未来的教学中,针对上述反思的问题,进行改进。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在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外部因素的作业中,我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这些因素,并探讨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于分析不清晰或不完整的学生,我会建议他们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并加强与同学的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 对于撰写关于植株生长的短文的作业,我会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掌握植株生长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知识。对于内容不充实或论述不清晰的学生,我会建议他们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写作技巧,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株生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 3_2_2 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3_2_2 植株的生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植株的生长课题第二节植株的生长授课时间课型新授主备人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关键观察实验教具准备实验用具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设计意图一、导入: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二、新授(一)幼根的生长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方法步骤:1 .观察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

2 .通过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根尖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讨论: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先通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毛茸茸的根毛以及导入新课再指导学生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板书总结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生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小结:根尖的结构:由顶端依次向上根冠:保护作用分生区:通过分裂使产生新细胞,使根生长。

伸长区:迅速生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由此可见,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二)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1.幼叶发育成叶2.芽轴发育成茎3.芽原基发育成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茎中的形成层使茎长粗三、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阅读教材,观察植物枝条,理解枝条由芽发育而来。

尝试小结教师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再出示带有芽的枝条,请同学观察,进而引出枝条就是由芽发育来的点拨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学(2024版新教材)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学(2024版新教材)

新课讲解
讨论
新课讲解
一、幼根的生长
分析教材中的参考方案,自己制定探究计划。讨论和完善探究 计划。
提示: •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注意变量的唯一性原则 •分析参考方案中的对照实验 • 小组探究计划
新课讲解
实验: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
1. 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 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这就是根毛。再通过放大镜仔细 观察根毛。
新课讲解
有些无机盐的需要量十分微小,但它们在植物的生活中同 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缺硼 只开 花不 结果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中的菜花是人们所 喜爱的油菜花。油菜的营养器官生长时期,需要大量含氮 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学习目标
1. 描述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说出幼根的生长过 程。
2.描述叶芽的结构,说出叶芽各结构与枝条各部分发育 的对应关系。
3.说明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4.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新课导入
一粒种子播种以后,如果具备了萌 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会萌发 长成一株幼苗,幼苗再发育形成完整的 植物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种子 萌发成幼苗的过程,那么幼苗是怎样长 大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2.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成分上有何区别?
蒸馏水的成分主要是水,土壤浸出液除了水,还有丰富的无机 盐。
新课讲解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正常叶片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 片发黄。 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 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 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 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初步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调查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进一步提高观察、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培养环保意识,认同合理施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的发育过程。

2、运用测量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教学难点:运用测量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挂图,依图提问:1、种子萌发以后长成了幼苗,幼苗又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2、植株的生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教材,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思路、方法、步骤2、学生进行探究,并通过探究思考以下问题:①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选择什么样的根才合适?为什么?②在幼根上做标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③通过数据分析,生长最快的是什么部位?④如果周围的同学测量数据和你不一致,有何原因?⑤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当怎么处理?⑥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⑦想一想,根的生长只与伸长区有关吗?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点拨指导④⑤⑥⑦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指导,教师强调:1、本实验的注意问题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任务二: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①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什么发育而来的?②芽是怎样发育成枝条的?(出示挂图)你能描述该过程吗?③植物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都需要哪些营养物质?④植物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的?⑤农业生产上常用哪些肥料?它们主要含哪些无机盐?缺少这些无机盐会出现什么病症?⑥不同的作物施肥一样吗?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⑦施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一次施肥太多,会造成什么后果?应如何补救?展示交流释疑解惑①②③④题由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指导学生相互交流“调查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结果⑤⑥⑦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探究的结果点拨指导总结要点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所以人们一般选择雨后施肥或施肥后及时浇水。

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2.2植株的生长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植株生长的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七、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植株生长过程中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理解程度。例如,可以问学生“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如何共同导致生物体增长?”等问题,观察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过程。
- 观察: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例如,可以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积极与小组成员交流和合作。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具体过程上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于这两个过程如何共同导致生物体增长的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部分感到挑战,需要教师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来传授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概念,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并运用项目导向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此外,还将采用案例研究法,让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植物生长案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点评反馈:在作业评语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例如,可以这样点评学生的作业:“你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对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理解很到位。继续保持!”或者“你的作业有一定的进步,但在答题时要注意条理清晰,继续加油!”
- 鼓励学生: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表现,或者在作业评价中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植株的生长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 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

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调查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学生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课前演讲听,达到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一、根靠根尖向前生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伸长区各小组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各组探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各组之间进行评议。

评议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合理、装置是否简便易行、步骤是否严谨、记录是否详实、结果分析是否科学等.对学生存在的疑惑,组织讨论解答,全班进行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帮助分析原因,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二、根的生长:(1)分生区: 增加细胞的数量。

(2)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透过培养皿的玻璃,观察餐巾纸下面白色的根及毛茸茸的根毛,根尖顶端黄色发亮的是根冠,再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

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4部分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大小。

提出观察的提纲,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后找出很伸长最快的部位。

指导学生区分根尖的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变化。

提醒学生区分很尖的部分,辨别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

提出观察、探究的问题三、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方案一: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过程的CAI课件,并进行描述。

方案二:演示抽拉活动教具,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并仔细观察,最后概括描述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

方案三:观察教师板画的芽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方案四:先观察动态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的CAI课件,然后在黑板上将叶芽的各部分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应部分的图用粉笔连接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教学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知道植株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运用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分析植物病因;
4、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5、通过过度施肥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例子,使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
植株的生长中幼根的生长是重点,学生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植株的生长,很少观察根的生长,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根的生长,就要让学生观察到实际的情况,有了感性认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难点分析:
探究实验“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探究前,要帮助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得出的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最后通过在课上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教学策略:
首先明确植株的生长指的是根茎叶的生长,通过观察幼根的生长可以了解根的生长,而茎叶也就是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探究实验“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并学会优化实验设计。

然后根据结果总结根生长的两个方面——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展示出幼根的生长状况,让学生确认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是否正确,最后得出结论。

在对植株生长所需营养物质部分讲解时,组织学生分析施肥的主要作用和植株不正常生长的病因,并向学生们说明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而过度施肥又会给环境带来怎样的后果。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任务:几组同学在课下做发豆芽的实验,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课上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
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二、枝条是芽发育来的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株生长所需主要无机盐氮、磷、钾
课后反思:
设计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来引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
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习惯。

在根的生长中,利用课前实验和课上汇报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方法,引发学生们对结果的讨论和知识的总结。

植株生长所需矿物质元素的缺乏用实际的例子效果很好,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见到患病的植株时能够指出病因。

而对施肥的时间和量的把握更可以指导生产实际。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
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