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树立威信的几点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师树立威信的几点探讨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发,逻辑归纳法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工作经验回顾认为,要树立体育教师威信必须具有的条件是:一是充分理解体育新课标理念;二
是要尊重理解学生;三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四是要多才多艺;五是具有体育实
践反思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新课标教学实践威信
1 充分理解体育新课标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4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确
保每个学生受益。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包括5个方面: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
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根
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1]。
2 要尊重理解学生
理解包含两个必要条件;包容和宽容。
人生路程漫漫长长,学会包容和宽容
的人,总是以友善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学会包容和宽容的人,总是在琐碎的生活
中感到充实和丰盈;学会包容和宽容的人,总能把平淡的日子点缀得丰富多彩、
富有情趣。
作为教师不仅要肯定和欣赏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还要学会包容和宽容
学生的缺点和失败。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理解万岁才是王道。
尊重、信任和理解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基本要求。
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最基本理解、尊重和关爱,这也是德育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人格上是和学生相等的,所以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学生才
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对于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决不能一味的训斥或是尖刻
的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从内心里“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老师的
好感、敬爱和信赖。
所以,教师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建立融洽、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真诚、友善、奉献播撒在教育过程中。
这
样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基础理论知识扎实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
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
理论水平决定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
理念的高度。
众所周知,教育理论是教育的精髓,是教育执行者的指导思想。
大
家都知道,理性思考对理论水平有决定作用,低水平、肤浅的理性思往往会导致
教师教学工作中自我感觉良好,容易迷失方向,陷入迷途。
相反,拥有较高的理
论水平,就如同独具慧眼,很容易观察到教育的本质规律。
能够做到从现象看到
本质,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理论水平高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理论水平
高的教师比较容易将教学经验通过反思途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合理抽象到自
身的理论体系中,成为解决问题的新生力量。
理论水平越高,理论思考越容易活跃,越容易触及到教育本质的雷区,洞察出教育教学问题的矛盾和壁垒,寻求到
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显然,较高的理论水平不仅能促进教学效率飞越提高,
还能减小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中,体育教学不断出现
新的问题。
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甄别,
判断问题的性质。
其次,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最大化
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一展身手,才能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众
所周知,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理论体系也是这样,新的教
育论体系建立的时候,也往往能会面临新的问题,要想建立一个健全活力四射的
教育理论体系,就必须依靠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发动大脑机器不断思考和总结。
体育教学理论水平高是体育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就可以走
多远。
较高的体育教学理论必然会引导教学行为走向成功。
当然,将理论知识通
过学习,观念于自己,并赋予教学工作中,还能有效缩短体育教师专业成熟的周期。
众所周知:教师在有限的工作年龄里,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教学问题,教师也不
可能回到原始的教育状态去体验、积累体育教学发展的历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必须用知识经济时代特的思维,习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成果,获得
后发优势,以缩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2]。
4 要多才多艺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体育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全程式的教育。
因为传统的课堂
教学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室外便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教
学中的主角——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适应这一形势要求,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现代体育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彩性,这就恰恰迎合青少年活
泼好动、兴趣广泛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希望教师能和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和他们一样喜欢体育活动,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参与他们其中,这往往是
师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教师不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渊博
的课外知识以及爱好特长,当教师能在适当的机会给学生“露一手”的时候,学生
的仰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比如,有的教师在琴棋书画方面有所擅长,平时就有许
多学生围绕其周围学到不少课外知识,练就了一技之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敬感,树立了教师
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3]。
5 具有体育实践反思能力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
黑格尔赋予了“反思”以较为深刻的内
涵和规定,此后马克思又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
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根据。
此后,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为反思思维也是社会实践的思维。
这样,反思就包含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
的批判地考察目已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是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中培养反思型体
育教师的核心内容,它是对技术型教育体育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体育教师教育模
式的一种反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反思的目的是对教学的
探索研究和发现问题,从而使教育更加合理高效。
通过对教学行为的比较,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形成自我提高和自我升华的机制。
事实上,教学反思不是
教学内容的“回放”,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反思是为了进步,反思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其次,反思是为了发现新问题,也是一个体育教师
责任心的体现,是教育水平和教学实践提高的必要条件。
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将新理论、新方法与实践
结合起来,在反思中掌握新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
和教育发展的步伐[4]。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0).76-79.
[2]蒋丰.论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3]李海燕教师如何树立威信[J]当代教育科学2006.6.
[4]胡东芳等编著.谁来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