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彰显的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unit1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性彰显的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unit1为例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2017年版)》再次提到,强调进一步贯彻“立
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培养学
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差异,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
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现状,高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仍然占据主
导地位,虽然随着教材的不断改进,人文性在教材中的体现更加强烈,但如今的
高中英语课程仍面临着以单词、语法、句型为主导,以高考题型为框架的现状,
所以新课标下,英语课程中的人文性的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所以我们应该看到问
题之所在,分析其成因,改进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
品质和学习能力,突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人文性
一、新课标下强调的人文性
高中英语的课程的工具性,不用多说,但是什么叫做人文性呢?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而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
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
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

对社会中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目
的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

而新课标所强调的人文性也是
如此,学生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以此来思考和生成自己的
认识,并升华为情感和正确的价值选择。

学生需要将个人的修养和品格得到培养。

所以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比如:从课文“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教材所展现的知识,其所要传达的文化底蕴与
素养也应该纳入教学中去。

从这一方面看,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仅仅只是用于
考试的工具,更应该成为学生提高英语综合素质的途径。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当然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
的工具,新课标不断强调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学习一门外语自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
因外语和母语的不同,所以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
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母语与英语的差距。

在文章中所阐释的“修建大坝”这项工程
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所带给我们的思维的变化。

所以综合来看,学习英语的过
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英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用其进行交流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两种文化不断在碰撞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英语学
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去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才能去理解语篇,理解英语交流
过程中的大意,否则的话我们就很难去践行英语的功能。

而在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我们在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时,也会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增
强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深究课文中的
文化思维,英语学习的人文性更要强调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善于运用英语
做好文化的传播。

(三)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性强调,英语学习的目标不仅仅限于学会英语,还要让学生能通过学习
英语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增加知识、学会思考,所以老师在进行讲授课程的
时候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方
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要这样才能发挥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
作用。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归因
(一)教师的观念仍有待提高
如今教学中,教师仍然以一种“重工具、轻人文”的观念进行教学,无论是
在讲课的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与评价时,都可以看到教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围
绕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上,我们还是会看到老师让学生去记住
某项内容,带着学生去反复重复同一项内容,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机械化。

另外从
家庭作业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家庭作业不断地以“读、写、背”占据主导,人文
性很难在家庭作业中体现出来,所以从家庭作业的布置也可以反映出教师“人文性”观念的缺失。

而如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人文性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学校
以及教师将其作为很重要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文性并没有
得到很好的落实,并存在着喊口号的现象,而在真正的高中的课堂上却并没有得
到很好地落实。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断变化着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并不相同,因此教
师如果仍将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阶段,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相应
的效果。

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第三级阶段,
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不能再采用单一枯燥的方
式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的主体性仍被忽略
初中英语的课堂上仍然是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的
作用,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一节课中,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学
生在地下被动而努力地听,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而人文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教
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态度,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被忽略,那么人文性仍然得不到发挥和展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与素养仍然不能被培养。

三、高中英语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途径
(一)强调教师人文性观念的提升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否认,仍有许多教师坚守传统的观念,故步自封,采取过去的一套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比如,教师
在将要上这节课时,先判定是上阅读课,树立一种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观念,在上
课时,可以提一些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修建大
坝与保护遗产”过程的思维与精神。

另外在课下,首先,学校领导可以加强培训,定期对教师进行新课标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成长,更新观念,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去。

其次,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体现作为
教师评价的一项内容。

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标准,也要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并全面贯彻了人文性的特点。

最后,教师要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并深究新课标要求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在教
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只有将教师的教学观念充满着人文性,才能在教学
过程中重视教学的人文性。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拓展教材的人文性价值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如今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以
讲授语言知识为主,但是人文性中体现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可能就被老师所忽略。

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种思维品质与情感高度发展的阶段,如果教师仍
然死抠教材、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那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最好的发展时期
将被错过。

首先,教师要把教育智慧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将课文中所体现的精神体现出来,让学生去深刻体会。

从“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这门课,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分析课文的表层含义
与深度含义,自然导入,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印象与见解。

首先,从学生的情
感与兴趣入手,实现教育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
方式,比如,我们在英语的课堂上,我们需要了解到中西方思维和文化的差异,
那么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差异,我们不能一味地采用中国思维去设计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以实践性及活动性为主来进行教学,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深挖教材的人文性内容。

如今,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关注教材的框架,重点考点,以考试为主来学习教材,导致学生未能受到教材文化及情感的熏陶,
这是非常得不偿失的,所以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价值,尤其是在阅读课上,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带着学生去了解文章背景,文化差距,让学
生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学习文化差异,而且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辩证思维,理
性对待文化的传播与渗入,进而建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教
师可以将“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引申到现实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最后,教
师要让学生实践起来。

其实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主要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去运用英语,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不
仅有利于学生交流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也是一种锻炼和培养。

教师在课程结尾之际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在如今的高中英语的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者。

现实中,我们其实
不难看到这样的画面:教师走进课堂,将书打开,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任务,学生
们听着老师的指令,被动地将书本掏出,接下来,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述着,学生在下面手忙脚乱地听着记着,一节课下来,老师筋疲力竭,学生收获的
是一大堆笔记与重点。

其实从这种现状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教师,或者说是教材上的必考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没有体现出来。

而根据新课标在
界定英语课程性质时指出,“要着力发展和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认为英语只是一门语言,只需要学生掌握听、说、读、写,
还应该让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将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教学在中,不要仅关注技能的训练,
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挖掘文本背后的观点、态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推理、判断、
批判和评价方面的高阶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

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教
师仅仅是带领学生去获取文章表层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发挥不了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仍然是跟着教师的步骤去理解。

然而,如果教师给学生提供
更多的关于价值、观点和态度方面的问题,那么就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培
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品质。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解决问题
的方式去引申,“如果你是其中文章的一方,你会如何做?”,引导学生表达的
出自己的见解,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的意见予以肯定与修正。

其次,教师从
“主导者”变为“指导者”。

教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参与
到课堂中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不能只是匆
忙地去讲解知识,要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

最后,提供
更多的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从英语学习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出,英语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运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状况,让学生学会去运
用英语,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性机会,让学生不再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现状上,
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与情感。

比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
每个小组予以一个主题,可以是历史上的一个项目,让学生去思考其流程以及创
新之处,给学生思考的方式,并给予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比如在这节课的
结尾之处,我们可以延伸另外一项文化遗产,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
保护文化遗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情感价值等。

总之,新课标不断强调核心素养,但是从现状不难看出,很多老师仍然以讲
授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所以这条道路依然
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即将要步入讲堂的新手教师,我们应该承载着这份责任与意识,在强调英语教学工具性的同时,贯彻人文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英
语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情感信念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发挥英语
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Kieran Durkin. For Humanism: Explorations in Theory and
Politics and Debating Humanity,. Contemporary Sociology: A Journal of Reviews, 2020.
【2】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1987.
【3】黄立盛.新课标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评《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0)
【4】杜正学.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新课标理念的冲突,【J】中小学
培训,2016(10):65-69
【5】李苗苗. 深度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
学,2022.
【6】张溪瑜. 基于翻转课堂下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7】王健.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延边大学,2022.
【8】田玉洁. 基于ESA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D].延安大学,2022.
【9】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程解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