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课 杠杆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杠杆的平衡
教材分析:
第2课《杠杆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知道怎样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杠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的平衡”,了解怎样才能使杠杆和天平保持平衡。
教材还安排学生“制作简易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寻找使用杠杆的事例,并尝试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跷跷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波波与小胖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引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身材矮小的波波和小胖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甚至小胖反而能被波波撬得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整杠杆尺上挂钩码的位置,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活动2“制作简易小天平”,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活动,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活动3“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找出各种杠杆的支点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
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
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
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
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
2、难点:观察实验现象与现象分析;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时数计划:2课时。
五、教学过程:(探究活动的安排)
第1课时:杠杆的平衡
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玩过“跷跷板”吗?试一下改变波波和小胖的位置,看看有什么情况发生。
播放“跷跷板”Flash动画
2、问题:改变了波波和小胖的位置,跷跷板的平衡就改变了。
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3、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4、今天我们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板书课题:杠杆的平衡
二)、活动安排合作探究
1、活动①:研究杠杆的平衡。
1)、复习杠杆的五要素;
2)、复习杠杆的种类;
3)、讨论问题: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4)、小结讨论:杠杆能够绕支点匀速转动或静止在水平位置上,称杠杆平衡。
5)、探究活动:
1)、实验选材:支架、杠杆、钩码
2)、实验表格: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4)、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也叫阿基米德杠杆原理
2、巩固训练活动:
1)、问题1:从实验的数据分析,力臂越短,使用的作用力是越大还是越小?
2)、讨论问题;
3)、小结讨论:力臂越短,使用的作用力是越大;
4)、问题2:省力杠杆的力臂有什么特点呢?
5)、讨论问题;
6)、小结讨论:力臂越长,使用的作用力是越小;所以动力臂比阻力臂要长一些;
7) 、问题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填写未完成的实验数据;
第2课时:制作简易小天平
3、 活动②:制作简易小天平。
1) 、导入:当杠杆尺左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与杠杆尺右侧的长度与钩码的质量的乘积
相等时,杠杆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这是杠杆平衡的规律。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设计一个可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吗?
2) 、设计: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身边的材料设
计一个简易天平。
3)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对各方案
进行思考和完善,选定合适的设计方案。
4) 、出示课本图(天平的制作)。
5) 、指导:强调制作中的注意要点。
6) 、活动:学生选定自己的设计方案,分小组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天平。
7) 、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制作作品。
其他小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8)、拓展:用自己制作的小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9)、指导:教师说明在使用小天平过程的注意事项:
a)先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b)注意用小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正
确方法。
第3课时:生活上的杠杆
4、活动③:寻找生活上的杠杆。
1)、出示课本图。
2)、导入:你见过这些工具吗?你觉得
它们属于杠杆吗?
3)、讨论:学生进行讨论,并说出理由。
4)、活动:小组活动,在课本图中指出这些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的支点所在位置。
5)、媒体:播放“生活中的杠杆”视频。
6)、交流:各小组进行交流,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5、阅读: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
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舂[chōng]米的碓[duì]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橰(jiégāo)(圖15-34)。
西元前3世紀,墨經中就討論了杠杆的平衡問題,不仅考虑了力的因素,而且考虑了距離的因素。
戰國時代已廣泛應用天秤稱物。
天秤橫樑用木製成,長27釐米,中間有用絲線做的秤紐,兩側有銅盤,砝碼有九個,最小的為0.6克,最大的12.5克,這說明當時稱量已相當精確。
漢代開始,人們已能把各種簡單機械聯合使用,並發明了齒輪。
如張衡研製的地動儀就用了不少簡單機械的原理。
後來又有指南車、龍骨水車等。
還有人發明了天秤式驗濕器,在天秤兩端分別掛上炭包和羽毛,當大氣濕度大時,炭吸水多,破壞了平衡,由此可測知大氣濕度的變化情況。
6、小组讨论:你认为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吗?
1)、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2)、讨论问题;
3)、小结讨论:“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无法实
施
三)、课堂小结与作业:
1、小结:
1)、研究杠杆的平衡;
2)、制作简易小天平;
3)、生活上的杠杆;
4)、我国古代对杠杆的应用;
5)、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
2、作业:
1)、什么叫杠杆平衡?
2)、填空:探究杠杆的平衡实验
(1)、实验选材:支架、杠杆、钩码
5)、实验表格:(完成表格)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四)、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