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学海导航】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12章 第3节 光的有关现象和规律同步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光的有关现象和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B .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紫光能发生全反射,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 .紫光从空气射向水中,只要入射角足够大,就可以发生全反射
D .红光的频率比紫光低,所以红光的光速一定比紫光大
2.下列说法或现象正确的是 ( )
A .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
B .为了使牛顿环的直径大些,应选用表面不太弯曲的凸透镜
C .照相机镜头上涂有一层增透膜的厚度应为绿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
D .全息照相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3.如图所示,ABC 为等腰棱镜,两束频率不同、宽度均为d 的平行光a 和b ,分别垂直AB 边射向棱镜,棱镜的对称轴OC 为两束光的分界线,棱镜对a 光和b 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且n 1<n 2,则( )
A .由玻璃射向真空发生全反射时玻璃对a 光的临界角比对b 光的小
B .在玻璃中a 光的光速比b 光的小
C .分别从棱镜的BC 、AC 边射出后,a 光的宽度比b 光的大
D .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 光干涉条纹间距比b 光的小
4.如图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平行放置偏振片P 和Q ,A 点位于P 、Q 之间,B 点位于Q 右侧.旋转偏振片P ,A 、B 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 )
A .A 、
B 均不变
B .A 、B 均有变化
C .A 不变,B 有变化
D .A 有变化,B 不变
5.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光是纵波
B .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 .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 .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6.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画好玻璃砖的界面α和α′后,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了一些,如图所示,而实验的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得的折射率将(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7.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在双缝后各放置一个偏振片,当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互垂直时( )
A.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减小
B.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但亮条纹的亮度增大
C.干涉条纹消失,但仍有光照射到光屏上
D.干涉条纹消失,光屏上一片黑暗
8.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
A.增大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二、多项选择题
9.如图所示,一条红色光线和另一条紫色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其透射光线都是由圆心O点沿OC方向射出.则可知 ( ) A.AO是红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较长
B.BO是红光,玻璃砖对它的折射率较小
C.AO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较长
D.BO是紫光,它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较短
10.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
11.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为直径,O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b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b两束光 ( )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是黄光,则b 可能是绿光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12.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使拍摄的水面下景物更清晰,可利用偏振现象在照相机镜头前加一偏振片,减少反射光的影响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3.如图所示,偏振片P 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能在P 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的是 ( )
A .太阳光
B .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 .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 .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14.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注意的是 ( )
A .玻璃砖的宽度应大些
B .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 .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
D .大头针P 1、P 2及P 3、P 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三、非选择题
15.某同学用大头针、三角板、量角器等器材测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开始玻璃砖的位置如图中实线所示,使大头针P 1、P 2与圆心O 在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玻璃砖的直径边,然后使玻璃砖绕圆心O 缓慢转动,同时在玻璃砖的直径边一侧观察P 1、P 2的像,且P 2的像挡住P 1的像.如此观察,当玻璃砖转到图中虚线位置时,上述现象恰好消失.此时只需测量出 θ ,即可计算玻璃砖的折射率.请用你的测量量表示出折射率n = sin θ .
16.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 1、P 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 ,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连接OP 3.图中MN 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 、C 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 、CD 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 、D 点.
(1)设AB 的长度为l 1,AO 的长度为l 2,CD 的长度为l 3,DO 的长度为l 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 l 1和l 3 ,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 =l 1 .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定如图所示的容器内某种液体的折射率,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容器瓶口内径为12cm;
b.在瓶内装满液体;
c.将刻度尺沿容器边缘竖直插入液体中;
d.沿容器内侧边缘D点向液体中刻度尺正面看去,恰能看到刻度尺的0刻度(即图中A 点)的像与B点刻度的像B′重合.
e.液面恰与刻度尺的C点相平,读出C点的刻度为16cm,B点的刻度为25cm.
(1)试利用以上数据求出该液体的折射率;
(2)若仍在容器边缘D点观察刻度尺,通过计算判断能否看到刻度尺的7cm刻度线的像.
18.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10-7m,屏上P点距双缝S1和S2的路程差为7.95×10-7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暗条纹(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10-7m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变宽(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19.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所示,则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
A.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C.减小④和⑥之间的距离
D.增大④和⑥之间的距离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甲所示为x1= 2.191 mm,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5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为x2=7.870 mm.
20.如下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如图所示,则:
图一
图二图三
(1)如上图一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滤、③单缝、④双缝、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或减小双缝间距d 的方法.
(2)如果将灯泡换成激光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②③(填数字代号);
(3)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上图二所示.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纹,读下手轮的读数如上图三所示.则:条纹的间距是0.045 mm;
(4)如果已经量得双缝的间距是0.30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λ=·m(取三位有效数字).
第3节 光的有关现象和规律
1.A 2.B 3.C 4.C 5.D 6.C 7.C 8.C 9.BC 10.AD 11.ACD 12.AD 13.ABD
14.ACD
15.θ 1sin θ
解析:光线指向圆心入射时不改变传播方向,恰好观察不到P 1、P 2的像时发生全反射,
测出玻璃砖直径边绕O 点转过的角度θ,此时入射角θ即为全反射临界角,由sin θ=1n
得n =1sin θ
. 16.(1)l 1和l 3 n =l 1l 3 (2)偏大
17.解析:(1)设折射角为θ2,入射角为θ2,则有sin θ2=12
122+92=0.8,sin θ2=
12
122+16
2=0.6. 由折射定律可得该液体的折射率,n =sin θ1/sin θ2=4/3
(2)如图所示,设光线的入射角为θ1,则有,
sin θ3=12122+-
2=0.8, 该液体临界角sin C =1/n =3/4,
由sin θ3>sin C ,即θ3>C ,可知无法从原来方向看到刻度尺的7cm 刻度线的像.
18.暗条纹 变宽
19.(1)D (2)2.191(2.190~2.193均对) 7.870(7.869~7.871均对)
解析: (1)根据Δx =1d
λ,可知增大l 和λ可使Δx 增大,故选D 项 (2)由甲图,x 1=2.190mm ~2.193mm ,均对.由乙图,x 2=7.869mm ~7.871mm ,均对.
20.(1)②滤光片 ③单缝 ④双缝 ⑤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 减小双缝间距d (2)②③ (3)第一个是0.045mm ,第二个是14.535mm ,它们的差值是14.490mm ,中间跨越了10
-1=9个条纹间距,所以条纹间距是:Δx =14.4909=1.610 (4)λ=d L ·Δx =0.30mm 900mm
×1.610×10-2m =5.3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