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 反应蛋
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 评价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超敏C 反应
蛋白(Hs-CRP)的影响。

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患者80 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口服阿司
匹林, 血压、血糖异常者给与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脂通络软
胶囊,每次2粒,每日3 次,疗程12 周。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并测定血浆hs-CRP,同时应用高频超
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IMT)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C 下降明显
(P<0. 05), TC/ LDL-C 降低显著(P<0. 01), 颈动脉IMT 明显减小(P<0. 05), 血浆hs-CRP
显著下降(P<0. 01), 而且两组治疗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及超敏C 反应
蛋白(Hs-CRP)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 降脂通络软胶囊疗效确切,且能较好
的降低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

关键词降脂通络软胶囊 ; 血脂 ;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 ; C 反应蛋白
脂质代谢异常和血管内皮系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异常
的两个主要因素,继之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
研究采用降脂通络软胶囊治疗80 例高脂血症患者,观察降脂通络软胶囊对血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 年5 月~2012年5 月门诊确诊为高脂血症的
患者80 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所有
患者入选前5 周均未接受其他调节血脂药物治疗, 近半个月内无脑血管意外、急
性心肌梗死、外伤、重大手术及其他严重疾病, 且除外甲状腺、肝、胆、胰、肾
等疾病。

所选患者均经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且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
高于正常水平。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40 例, 男26例, 女14 例, 平均年龄63.5 岁。

治疗组40例, 男25 例, 女15 例, 平均年龄63.9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 05)。

1.2 方法所有患者给予低脂饮食, 增强体力运动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口服阿司
匹林, 血压、血糖异常者给与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石家庄神威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降脂通络软胶囊(36 粒装/盒),每次2 粒,每日3 次,疗
程12 周。

在此期间, 停服其他降脂药物及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抽取静脉血 8mL, 酶法测定血清 TC、TG、LD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s-CRP 水平,试剂盒(美国Biosource 公司)。

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超声高频探头, 频率7. 5~10MHz。

由同一
名医生操作,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

IMT正常值<1. 0 mm, 动脉壁增厚定义IMT为1. 0~1. 2 mm,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义为IMT>1. 2 mm[1]。

同时记录治
疗中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比较应用t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IMT、hs-CRP水平变化见表1。

结果可见降脂通络
软胶囊治疗12周后, IMT明显减少(P<0. 05), TG明显下降 (P<0. 05), hs-CRP、TC、LDL-C 下降更显著(P<0. 01)。

治疗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IMT、hs-CRP水平变化比较 [例,(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
<0.01
3 讨论
目前关于脂蛋白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的研究很多, 血脂增高, 可使动脉内膜下的单核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变性为泡沫细胞。

而泡沫细胞聚集成群即成为最
早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灶-脂肪条索或称脂纹。

如果胆固醇堆积进一步增加,加上血凝系统等其他因素的参与最终形成一个进行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内膜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发生部位、性质及稳定程度等可间接反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有效预防和诊断脑卒中、减少疾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

血清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常用标志物,其含量升高
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hs-CRP 是由炎性分子刺激肝脏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3],主要在于炎症反应时hs-CRP通过经典途径激
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物,损伤脑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hs-CRP 浓度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栓死损伤的脆弱性和斑块破裂的可能性,是粥样病灶不稳定的标志之一。

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可以间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而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标志, 有研究显示颈动脉IMT 可增加脑卒中的危险[4]。

颈动脉病变是脑卒中常见的栓塞来源, 抑制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可使动脉-动脉栓塞发生减少。

降脂通络软胶囊主要成分为从中药姜黄中提取出的总姜黄素,有活血行气、降脂祛浊之功效。

姜黄素有很好的降血脂和抗动
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胆囊对胆固醇的排泄和抑制脂肪酸合成有关。

此外, 姜黄素还有抗脂质过氧化、抗凝血和促纤溶活性作用, 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巨噬细胞总mRNA的合成和对 LDL受体有上调作用[5]。

姜黄素还能升高肝素化血浆脂解酶(PHLA)、脂蛋白酯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 从而加快TG及富含TG脂蛋白的代谢, h 还可抑制脂肪酸合成。

另外姜黄素提取物能降低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诱导的肝损害、脂肪变性及坏死等。

同时发现姜黄素可拮抗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

通过
对本组观察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到治疗组IMT明显减少(P<0. 05), TG 明显下降(P<0.
05), hs-CRP、TC、LDL-C 下降更显著,进一步证实了降脂通络软胶囊具有影响血管内膜的增生和消除斑块的作用。

可见降脂通络软胶囊无论是在降脂、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方面,均有明显的益处。

治疗3 个月未发现与降脂通络软胶囊有关的临床不良反应和实验室安全指标异常的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 降脂
通络软胶囊不仅调节血脂, 而且降低hs-CRP,具有抗炎、稳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ISHIZAKA N, ISHIZAKA Y, TODA E,et al. Hypertersion is themost common compo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 and the greatestcontrobutor tocarotid anteriosxlerosis in apparently healthy Japanese individuals[J].HypertensRes, 2005,
28(1): 27-34.
2 周薇姚知行甘娜,等脑卒中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研究. 中外健康文摘 2011,3(8):31-32
3 胡玲玲,顾俊全.血尿酸、纤维蛋白原、高敏C 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中国微循环,2007,4(8):259-261.
4 Kitamura A,Iso H,Imano H,et al.Carotid intima-mediathickness and plaque characteristics as a risk factor forstroke in Japanese elderly men.Stroke,2004,35:2788-2794.
5 沃兴德,洪兴球,赵革平,等.降脂通络软胶囊(姜黄素)对低密度蛋白和脂蛋白(a) 代谢的影响 [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2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